微之

4月27日,兩名“70”后省部級官員跨省履新:程曉波履新甘肅副省長,朱忠明履新湖南副省長。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省級政府層面人事變動密集,不少省份的新履職副省長,都和程曉波、朱忠明一樣屬于“70后”。甘肅、浙江等地也迎來本省最年輕的副省長,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干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他們都有何特質?這背后又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最年輕的副省長43歲
據不完全統計,自3月27日迄今的一個月內,共有10位“70后”履新副省長,他們分別是(見右表):
上述履新的副省長中,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任維43歲,是目前國內最年輕的省部級官員。在他之前創下這一紀錄的,是45歲時出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的楊晉柏,曾在中國兩大電網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任維和楊晉柏都是來自電力行業的年輕干部。
任維是陜西岐山人,自清華大學熱能動力專業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國電集團工作,15年間,他當過該集團下屬西藏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后轉任大唐集團副總經理。
1973年4月出生的楊晉柏,此前長期在南方電網工作,在電力系統任職20多年,兩年前出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不久前,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任命楊晉柏為北京市副市長。
“年輕化”也成為這一批履新副省長們的標簽。黨的十八大之后,年輕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工作更加嚴格,選拔標準亦更明晰。
尤其是近兩年,黨中央連續下發文件、召開會議,部署培養選拔年輕干部。2019年底發布的《2019-2023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還明確了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內設司局領導班子,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省、市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要配備年輕干部。
多人跨省履新,都是高學歷、強能力人才
從此次履新的10位副省長的履歷來看,程曉波、楊志文、阿東、任維、吳浩都擁有博士學位,朱忠明是高級會計師,周紅波是高級農藝師,賴蛟有海外留學經歷,這也讓“70后”副省長們擁有了另一大標志——知識化、專業化。
有黨建專家指出,年輕干部選拔要看年齡也要看水平,看學歷更要看能力。
上述10人中,除周紅波屬于本土晉升外,其他人均為跨省異地調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周紅波、李毅和阿東均是由市長任上獲得提拔的。
在地方政壇,能越過市委書記直接升任副省長的并不多見。由此可知,此次履新的副省長在能力等各方面頗為突出。
周紅波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廣西任職。他擔任廣西南寧市委副書記、賓陽縣委書記時,在賓陽縣開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試點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被當地輿論評價為:“周書記在賓陽,人民安居樂業。”
2011年9月,時任南寧市代市長的周紅波在無車日乘公交車出行,他也常被稱“重視民意、務實”。周紅波在南寧市長任上一做8年,南寧市生產總值也由2011年的2000億增長至2019年的4506.56億。
與周紅波一樣,李毅參加工作后一直在陜西任職,歷任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委書記、西安市高陵縣委書記、西安市新城區委書記、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等職,此次從渭南市市長任上履新黑龍江省副省長,是李毅第一次跨省任職。
渭南市位于秦嶺北麓,李毅在任職期間高度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他到任后,渭南市在全省率先對秦嶺北麓所轄段所有峪道全面實行以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峪長制”,確保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工作落實有效、監管到位、長期可靠。他還多次召開推進會,聚焦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整治、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委環保督察、省委專項巡視反饋交辦問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阿東工作起點在國家海洋局,一路升至國家海洋局政策法制與島嶼權益司司長(保留部委正司級)。2016年8月,因央地交流,阿東空降海南三沙市任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正廳級),彼時三沙市剛成立4年。一年后,他出任三沙市市長。2018年2月又履新三亞市長。
和李毅等人一樣,賴蛟也是首次跨省履新。他是重慶人,工作后也一直在重慶任職,2016年,賴蛟出任忠縣縣委書記。賴蛟在電競圈頗為有名,他在忠縣大力發展電競產業,稱電競小鎮是忠縣區域產業經濟發展轉型的一個符號,“14個億的投入,帶動36億的社會資本進入,不是簡單的50個億,我們要把它變成一個聚寶盆。”
摘編自“廉政瞭望”微信公號202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