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要:黨內政治文化集中體現政黨的靈魂皈依和深層內核,為政治實踐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導向。以優秀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魂”,賦予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崇高信仰;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塑造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紅色氣質;以革命文化為“源”,涵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心性;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體”,實現黨內政治文化創新升華。
關鍵詞:政治文化 網絡文化育人 媒體融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視閾下網絡文化育人功能的機理及其實現研究”(項目編號:17JDSZ1010)的階段性成果;2019年江蘇理工學院學生教育管理研究專項重點項目“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才塑魂研究”(項目編號:KYY19504)的階段性成果。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重塑清明政治生態,既是堅持文化自信這一“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的必然要求,凝聚全面從嚴治黨的文化力量,也是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文化在凝聚人、鼓舞人、指引人、發展人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可以為高校師生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強大的精神動力與科學的價值導向。用黨內政治文化來“以文化人”,發揮黨內文化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體布局中具有牽頭管總的統領性作用,就要融通黨的優良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筑先進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并發揮其對社會發展的思想引領和實踐推動作用,以此影響和感染青年師生,積極推動高校網絡育人、文化育人事業繁榮發展。
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深入研判當前形勢任務,強化使命擔當、完成偉大事業的必然選擇,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不忘初心使命,全面從嚴治黨是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戰略決策。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的一貫要求和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民主革命時期,延安整風在全黨范圍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解放戰爭時期,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黨風建設的“兩個務必”;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強調:“在目前的歷史轉變時期,問題堆積成山,工作百端待舉,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在黨內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厚植執政基礎,全面從嚴治黨是把握國際國內大局、鍛造堅強領導核心的重要判斷。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和黨的狀況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我們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提高治國理政水平,我們黨自身建設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艱巨。“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地被歷史淘汰。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比鎸徱晣H國內兩個大局,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鍛造堅強領導核心。
完成偉大事業,全面從嚴治黨承載新使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保駕護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戰略指引。當前,我國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全面從嚴治黨”,將黨的各項建設有機聯系起來、協同發揮黨的各項建設合力作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執政水平、鞏固執政地位。打贏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譜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嶄新篇章,就要努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動員組織能力、駕馭復雜矛盾能力。沒有全面從嚴治黨,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以優秀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在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引領下,高校應涵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育人氛圍,筑牢師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堡壘,堅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自信;讓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紅色基因。準確把握文化的基本要素,從而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新時代的飛躍。
以馬克思主義為“魂”,賦予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崇高信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為大學生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和價值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崇高信仰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揚黨的精神旗幟,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視為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關鍵,就是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
新時代,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培厚“立德樹人、成長成才”的良好生態土壤,筑牢理想信念之魂,在“95后”“00后”“互聯網原住民”頭腦中構建“紅色堡壘”,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洪流中把脈紅色文化的源與流,建構理想信念的信仰堡壘,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文化要實現承繼和弘揚,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以此潤養心田、凝聚共識,集中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和價值皈依、精神面貌和實際作為。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塑造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紅色氣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文化思想,是共產黨人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中華優秀傳統溫厚的涵育和滋養中,黨內政治文化形成和發展起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最豐富的精神寶庫。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是一種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文化形態,彰顯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光芒,日益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大潮之中,并成為共產黨人砥礪成長的重要題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心同行,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堅實支撐。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出豐富廣博的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為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養提供新的視角、新的載體和新的方法。當前倡導符合時代要求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著力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地位作用,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
以革命文化為“源”,涵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心性。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中創造形成的特殊文化類型,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梢哉f,革命文化積累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的基礎,是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意識形態的強力之基。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革命文化蘊含了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純潔的道德品質、愛國主義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等內容,曾經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為革命理想而奮斗。這些因素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更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有力武器?!霸诟锩鼘嵺`中積淀下來的紅色文化,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更使得中國人的精神脊梁高昂挺立?!备锩幕瘧蔀榇髮W生永不變色的紅色基因、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文化須臾不能缺的精氣神。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體”,實現黨內政治文化創新升華。先進文化具有物質力量難以匹敵的、以無形勝有形的穿透力和耐久力,可以激發跨越代際歸屬意識,從而形成維護國家統一、維系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在的精神財富擴展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使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核心價值觀代代相傳,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用先進文化的自覺自信引領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活網絡紅色文化,實現網絡文化的不斷凈化和創新升華,就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引領,輔之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改革創新為內生動力,以實現大學生的健全人格發展為最終落腳點,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利用新媒體創新為當代青年供給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的前進定力。(作者單位:江蘇理工學院黨委宣傳部 常州市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
2.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 2016 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1頁。
3.馮靈芝,周顯信:《發展積極健康黨內政治文化的三重維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札記》,《南京社會科學》,2017(12)。
4.張羽程:《融合視閾下網絡文化育人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