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 鄭明瑋
摘 要: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自身現有的各種優勢條件,通過改變經營行為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提高農戶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分析了家庭農場多元化經營行為、發展新業態意愿程度與農戶收入水平的關系,提出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家庭農場;多元化經營行為;發展新業態;農戶收入水平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0-005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4.1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目前,在農村發展家庭農場成為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和優化農村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1]。在農村發展動力不足,發展方式粗獷、單一、滯后的情況下,家庭農場可以釋放“三農”發展的新動能,使相關農業企業擺脫惡性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
近年來,隨著一些政策的落地實施,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截至2017年,全國有741家成一定規模的家庭農場,但是由于家庭農場負責人的文化水平較低、經營不當,使得家庭農場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出現土地閑置、家庭農場空殼等現象,鄉村資源嚴重浪費,鄉村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2-3]。
因此,探究家庭農場的發展道路以及影響因素,不僅能解決“三農”問題,也對擴寬鄉村多元化經營行為、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高農戶收入水平和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家庭農場多元化經營行為與發展新業態意愿程度的關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通過改變經營行為和傳統的發展觀念拓寬發展渠道。通過多元化的經營行為,家庭農場可以成立相應的組織,以應對農業市場的變化,同時可以減少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新業態是指在發展過程中,依托電商平臺、大數據產業對接平臺、現代物流以及農村金融等,發展農產品電商銷售、家庭農場休閑觀光旅游、家庭農場體驗租賃等模式。
在家庭農場中采用多元化經營行為時,農場負責人在了解新發展模式后,會改變原來的發展觀念,從而使家庭農產的發展模式和經營理念發生改變。在獲得一定效益后,家庭農場負責人發展新業態的意愿會更加強烈。這樣可以促使家庭農場通過發展新業態來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以適應消費市場的需求[4]。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關系,即H1:家庭農場多元化經營行為對發展新業態意愿程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2 ?發展新業態的意愿程度與農戶收入水平的關系
發展新業態是家庭農場以及其他“三農”傳統經營組織應對市場競爭的策略,同時也是迎合現代消費市場需求的一次重大突破。新業態將傳統農業生產組織與現代市場接軌,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渠道,擴寬了家庭農場的信息渠道。
如今,隨著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國家政策資金傾斜,農村已經具備發展新業態模式的能力。互聯網進村入戶后,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走出大山,實現山內與山外的資源對接。短視頻帶貨打造了一批“三農”網紅,使網紅經濟服務于“三農”。休閑觀光生態康養農業模式以農戶為主體,適應現代消費市場的需求,使農村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活躍起來,實現經濟價值,成為家庭農場發展的支柱性產業[5-7]。農戶是這些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一方面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實現了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關系,即H2:發展新業態的意愿程度對農戶收入水平具有積極的影響。
2.3 ?家庭農場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農場多元化經營行為與發展新業態意愿程度的關系
農場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場的經營狀況。負責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就越強,采取的經營手段也比較多元化,企業就能不斷發展。大部分農場負責人認為,通過多元化經營行為,可以使家庭農場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從而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產業結構[8]。家庭農場在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起著重要作用,直接決定其是否愿意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是否有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各種挑戰,以及是否有能力領導團隊。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家庭農場進行多元化經營行為的過程中,農場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影響著家庭農場發展新業態的意愿程度。因此提出如下關系,即H3:家庭農場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對家庭農場多元化經營行為與發展新業態的意愿程度之間的關系起著強化的作用。
3 ?家庭農場發展的有關對策建議
(1)關注“三農”發展動向,了解有關政策。農村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導致一些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市場信息失真,生產的產品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9-10]。因此必須了解有關政策,及時調整企業的生產方向。同時,家庭農場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隨時關注同類行業的發展動向,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降低發展成本,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2)走多元化經營道路,接受新生事物。家庭農場負責人應該根據農場的優勢,在資源豐富的情況下,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實現“農業+”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如今,“三農”領域出現許多網紅達人,要通過網紅經濟發展家庭農場。例如利用網紅宣傳家庭農場,銷售家庭農場的有關產品[11]。
(3)定期培訓家庭農場負責人,制定發展農業新業態的戰略。家庭農場負責人的能力對有效實施新業態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提高農戶收入以及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制定新業態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以指導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可以幫助家庭農場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鞏固其在市場中的地位。
4 ?結束語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家庭農場通過實施多元化經營的戰略手段來發展新業態,對提高農戶以及當地經濟效益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家庭農場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場的經營狀況。在實施多元化經營過程中,農場負責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發展農業新業態的意愿就越高,農業新業態發展模式就開展得越好,項目就能更快落地,占據市場的速度也越快,發展新業態的能力也越強。
參考文獻:
[1]林雪梅.家庭農場經營的組織困境與制度消解[J].管理世界,2014(2):182-183.
[2]薛亮,楊永坤.家庭農場發展實踐及其對策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15(2):4-8.
[3]屈學書.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4.
[4]陳祖海,楊婷.我國家庭農場經營模式與路徑探討[J].湖北農業科學,2013(17):260-264.
[5]朱學新.家庭農場是蘇南農業集約化經營的現實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6(12):39-42,80.
[6]高強,劉同山,孔祥智.家庭農場的制度解析:特征、發生機制與效應[J].經濟學家,2013(6):50-58.
[7]郭熙保.“三化”同步與家庭農場為主體的農業規模化經營[J].社會科學研究,2013(3):14-19.
[8]伍開群.家庭農場的理論分析[J].經濟縱橫,2013(6):71-75.
[9]朱啟臻,胡鵬輝,許漢澤.論家庭農場:優勢、條件與規模[J].農業經濟問題,2014(7):13-19,112.
[10]朱啟臻.新型職業農民與家庭農場[J].北京農業,2013(23):18-22.
[11]胡書東.家庭農場:經濟發展較成熟地區農業的出路[J].經濟研究,1996(5):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