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妮
摘 要:以玉林市玉州區為研究對象,介紹了該地區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發展集體經濟面臨的困境,以脫貧攻堅為切入點,提出了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策略,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脫貧攻堅;貧困村;集體經濟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0-005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幾年,村級集體經濟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國務院針對貧困退出機制出臺的意見明確指出,對貧困村要想退出貧困,不僅要對貧困發生率進行考量,還應將集體經濟、基礎設施等因素納入考查范圍。由此可見,在脫貧攻堅成為主旋律的當下,圍繞發展村集體經濟展開討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玉州區概況
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的玉林市玉州區,始終是該市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2019年至今,玉州區開展了一系列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主題的活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年收入達到4萬元的村落共59個,年收入達到5萬元的村落共39個,年收入達到10萬元的村落共26個,年收入達到20萬元的村落共13個,年收入達到50萬元的村落共5個[1]。
2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情況
2.1 ?思想滯后
分析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后可知,目前仍然有部分群眾和管理人員尚未對此項工作產生重視。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投入的精力與時間十分有限,使最終結果和預期存在一定差距。少數管理人員參與積極性不高,為了避免問題或麻煩,通常秉持“無功無過”的原則開展工作,無法取得應有的成效。另外,少數群眾認為管理人員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因此在開展有關工作時,往往無法做到全身心投入。
2.2 ?缺少資金支持
目前,集體經濟還沒有獲得快速發展的地區,普遍受資金不足影響,少數地區的資金僅能維持日常工作。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原因較多,例如缺少支柱型產業、土地嚴重惡化等。即使有關部門制定了對經濟發展具有扶持作用的政策,但是資金政策所占的比重極小。
另外,由于人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使大量金融機構有了更為完善的風險識別系統,現有涉農機構紛紛轉向商業機構,使得貸款難度不斷增加,因此村級集體獲取資金的途徑更加單一。
2.3 ?人才匱乏
目前在大多數農村負責發展集體經濟的人員均為管理層,例如村書記、村主任等,管理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往往會對經濟發展成效產生直接影響。根據調查獲得的數據可知,中青年群體更傾向于經商和外出務工,管理層學歷較低且年齡較大,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
3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策略
3.1 ?優化發展思想
農民學歷普遍較低,這是導致其對發展集體經濟不夠重視的主要原因。現階段,部分地區在發展集體經濟時,仍然沿用原有的模式,因此取得的效果與預期相差較遠。另外,已經開始創新發展模式的地區,并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導致經營收入較少,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發展集體經濟,通常要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整合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找出適合本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
第一,將處于閑置狀態的土地作為重點開發對象,以國家所推行的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為指導,充分實現土地的價值。
第二,把握信息時代所帶來的機遇,依托網絡平臺,發展電商產品,擴展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和村集體收益。
第三,根據因地制宜原則,融合一、二、三產業。以玉州區為代表的諸多地區,在文化底蘊、生態環境等方面擁有突出的優勢,可根據實際情況發展旅游業,使村集體獲得更加可觀的收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目標。
3.2 ?增加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鼓勵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土地入股、土地流轉等制度,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民的組織能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要想使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就要制定合理的財政制度,為發展集體經濟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這就要求有關部門通過獎勵、補助等形式進行扶持。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可引導涉農機構和金融部門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幫助,通過提高信貸金額、設立專項貸款等方式,使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3]。
除此之外,還要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在用電、稅收等方面為貧困村提供幫助,進而緩解貧困村的資金壓力。
3.3 ?重視人才培養,發揮集體力量
要想使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就要有能力較強、目光長遠的管理人員,保證相關工作高效開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根據實際需求,對選拔條件進行調整。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增加選拔渠道,加大所在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在選定管理人員之后,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4]。
除此之外,有關部門還應重視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在對本地人才進行培養的前提下,通過增加薪資或福利待遇等方式,大量引進人才,使經濟發展獲得更有力的人才支撐[5]。
在對管理隊伍進行建設的同時,有關人員還應激發群眾的興趣。通過適當宣傳動員,壯大創業隊伍,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壯大發展隊伍。
第一,要想發展集體經濟,就要激發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加大宣傳力度,更新群眾的思維和觀念,使群眾主動參與集體經濟建設。
第二,定期組織群眾參加培訓,為群眾提供接觸、了解及掌握先進技術的機會,使群眾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優質農民[6-7]。
第三,管理人員應該與群眾保持緊密聯系,通過定期溝通,了解群眾遇到的問題,并對后續工作進行調整。事實證明,只有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使脫貧攻堅及相關工作得到高效開展,集體經濟才能獲得快速發展。
4 ?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既是為貧困地區順利脫貧奠定基礎,也是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目標。農村地區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應將重心放在優化思想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這樣才能使村級集體經濟獲得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靜.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作用的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9(33):27-28.
[2]肖詩菲,譚淑文,黃文群.脫貧攻堅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J].營銷界,2019(47):8-9.
[3]程紅濤.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和經濟基礎[J].遼寧經濟,2019(4):38-39.
[4]劉慧慧.脫貧攻堅背景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研究——以大同市靈丘縣為例[J].山西農經,2019(2):64.
[5]呂小軍.脫貧攻堅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以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為例[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7(2):? ?86-88.
[6]孫龍.壯大村集體經濟促脫貧攻堅[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7(12):38.
[7]李正鋒,毛加毅,朱建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快脫貧攻堅的思考[J].西部財會,2018(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