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社會逐步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后,各個企業都面臨著轉型發展。國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其發展動力不足,在市場經濟下,各個國有企業都需要深化改革,使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策略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價值的創造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國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受到經濟體制、管理模式等的限制,因此,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與復雜,各個國有企業都需要在長期的發展中,加快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用新的經濟管理模式取得長遠發展。
一、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一)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而在此發展背景下,國有企業固有的經濟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因此,國有企業在日益多變、復雜的競爭環境下,要積極探索新的經濟管理模式,用新的管理模式來帶動國有企業的改革創新發展,促進企業的轉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各個國有企業都需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著手,逐步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束縛,為國有企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當前國有企業經濟管理的現狀來看,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創新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了市場化經營,使得國有企業逐步適應了市場競爭的發展要求,然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從資源節約、能源利用的角度,來實現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新形勢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國有企業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互聯網技術被應用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知識成為價值創造、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是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各個國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網絡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等的應用,以實現信息化管理,保障企業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用信息分析來保障企業決策的科學性。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過程中,要加強信息技術在其中的應用,為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提供技術基礎與前提。
二、我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管理監管有漏洞
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要求。近年來,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國企領導的貪污腐敗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本身就存在較大的發展壓力,如果再存在內部的貪腐行為,更會增大國有企業的經濟壓力。因此,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過程中,經濟監管存在漏洞將會嚴重影響其創新成果,如果不能從源頭上控制企業內部貪污腐敗現象,將會動搖國有企業的發展根基,長期下去將會使得國企員工對企業發展缺乏信任,使企業面臨更大的發展困境。
(二)經濟管理決策有偏差
在國有企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只有保障了經營決策的科學性,才能夠始終帶領企業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在很多國有企業中,由于其經濟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背景,導致在企業的經濟管理決策方面存在各種偏差,錯誤的經濟管理決策難以對國企發展起到戰略引導作用。在很多的國有企業發展中,一些領導層缺乏對國企實際發展情況的把控,在經濟管理決策中沒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企業決策的科學性不足,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的轉型發展。
(三)經濟管理制度有缺陷
近年來,雖然很多國有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經濟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徑,并積極開展了各種的創新實踐,然而,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成效并不明顯。基本上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有自身的經濟管理制度,很多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甚至一些國企的經濟管理制度脫離了自身的發展實際,制度過于死板、存在缺陷,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穩步進行,制度上的不足導致國企經濟管理模式創新中,缺乏制度指導,難以解決經濟管理模式創新中的各種問題,阻礙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四)經濟管理人員有空缺
對國有企業的發展而言,經濟管理具有綜合性與系統性,管理人員必須具有極高的專業素質,具有較強的經濟管理能力,才能夠保障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很多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論資排輩”的現象,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管理者多為資歷較老的員工,在相關管理問題的處理上存在經驗主義行為,難以徹底解決問題。
三、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
(一)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監管力度
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方面,要加快其創新步伐,構建完善的創新路徑,各個國有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必須要加強經濟管理監管力度,做好相應的監督與管理工作,保障企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性。針對國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違法亂紀、貪污腐敗行為等,各個國有企業都需要加強監督管理,用經濟管理監督來約束國企內部人員的行為,保障國有企業所有員工、管理層都能夠在自身的崗位上發揮其職責作用。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國家相關部門逐步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規范與要求,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監察體系,用監察體系來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基層員工等加以約束,使得國有企業所有的員工、領導干部都能夠切實遵守相應的崗位職責規范,實現對企業人員的監督與管理。
(二)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決策精準度
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過程中,要保障其經濟管理模式的先進性,使得其模式能夠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背景與要求。各個國有企業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逐步提高經濟管理決策的精準度。國有企業的領導層要不斷積累新的知識與經驗,加強自身的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不僅要掌握行業的前沿動態,更要關注國內外的政策導向,充分關注國內外的相關經濟數據,并將這些經濟數據作為企業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保障決策的科學性。
(三)擴大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維度
經濟管理制度的存在能夠對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提供重要的指導。因此,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要從經濟管理制度方面來進行。各個國有企業都需要從自身的發展情況著手,結合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內容與實施情況,逐步擴大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維度,進而將該制度作為指導企業綜合發展的重要依據。在國有企業內部,經濟管理制度并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企業經營決策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創新經濟管理模式要擴大制度維度,統籌全局,保障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相關內容具有協調性與配合性,發揮制度對企業各種生產經營的指導與約束作用。
(四)提升經濟管理人才成長速度
在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方面,要充分保障其創新成果,國有企業就要加強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投入,從人才引進與培養的角度著手,發揮人才在經濟管理模式方面的作用。國有企業要逐步提升經濟管理人才的成長速度,積極引進高端經濟管理人才,并要鼓勵企業內部參與經濟管理的人才加強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經濟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能夠提高這些人才的專業素質,使得這些人才能夠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制定更為有效的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策略。
四、結語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發展趨勢。因此,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將是國企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要保障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成效,國有企業需從制度、人才等方面進行,加快推進經濟管理模式的現代化,提升國企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辛建國.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生產作業計劃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J]時代經貿,2019(6)
作者簡介:潘相宇(1970-),男,江蘇常州人,專科,主要從事經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