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為研究案例,通過對神山村實地調研發現:神山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收入極低。2017年2月26日,神山村隨井岡山市一道在全國領先脫貧,但問題也隨之出現,產業鏈優化、旅游發展窘境、電商發展落后、服務品質欠缺、教育發展滯后等問題亟待解決。針對此種情況,本研究深入分析神山村當前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及其成因,進而考慮以產業鏈為載體,以旅游+優質電商為渠道,多主體形式來發展當地經濟的“四位一體”新模式——“產業鏈+旅游+電商+多主體”,以此來緩解現階段神山村面臨的困境。本研究直面神山村發展難題,旨在解決鄉村振興的根本性問題,使得產業鏈、旅游、電商與多主體構成一個“發展共同體”,為現鄉村振興提供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產業鏈+旅游+電商+多主體”模式;鄉村扶貧
一、研究背景
井岡山神山村本是典型的革命老區貧困村,自2016年搭上鄉村振興的列車,于2017年正式脫貧,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樣板村。
然而,即使是以神山村為代表的脫貧村,也仍存在部分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人口及脫貧模式后發力不足等問題。如何使鄉村振興政策更好地延長可持續性,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本研究在總結神山村發展經驗外,積極探索出更完善的穩定脫貧、持續脫貧的發展路徑,以期為其他地區鄉村振興提供有益借鑒。
二、研究目的以及意義
在脫貧攻堅戰的決勝期,本研究通過對神山村鄉村振興具體措施及扶貧、發展現狀的訪談調研,積極尋找現有模式下仍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對癥下藥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為神山村及其他扶貧鄉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一些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三、神山村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
(一)神山村的基本現狀
神山村位于黃洋界腳下,具備天然的資源優勢,是極具特色的民居村。一方面,在不改變村落民居原生態的基礎上,統一規劃村莊整體環境,因地制宜發展多元產業,將發展農業產業與脫貧致富緊密相連;另一方面,將客家風俗與鄉村旅游相融合,大力發展地方特色農家樂、打糍粑等。
(二)神山村鄉村振興面臨的具體困境
1.產業價值鏈短,產品附加值低
調研過程中發現神山村產業存在以下隱患:生產方面,再加工不足,如黃桃未加工成罐頭、果干等;銷售方面,線上銷售不足,電商需加強;村民在旅游業中的參與度不高,土特產品的加工、銷售等尚未標準化、規范化,農家樂、民宿在設備、環境服務方面水平較低。
2.民眾素質較低,教育發展任重道遠
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發展,神山村經濟逐步發展,雖然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參與脫貧的熱情進一步高漲,但是神山村的民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存在如下典型問題:公共衛生意識較弱;缺乏主動性,還存在“等、靠、要”等思想上的不足;教育不便利,孩子要去鄉鎮讀書,需在學校住宿等。
3.全域資源整合不深,產品開發單一
景區是旅游核心物,正確進行特色旅游與景區開發可促進經濟增長,使游客旅游形式的選擇多樣化。神山村夾在黃洋界和八角樓中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但神山村未將二者完全納入景區打造的進程中,缺乏全域旅游發展的眼光和戰略。同時,神山村旅游資源整合及開發規劃不夠精深,未能滿足游客多層次的需要。
四、鄉村振興新模式研究及建議
(一)“產業鏈+旅游+電商+多主體”鄉村振興新模式
從革命老區貧困村變為脫貧攻堅樣板村,神山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應轉移到鞏固脫貧成效上。為此,項目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神山村的發展困境,提出了一種“四位一體”新模式——“產業鏈+旅游+電商+多主體”,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
1.政府引導,市場主力
扶貧前期,政府作為投資者耗資巨大,而在脫貧后政府應轉變角色,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潮流,由投資者轉換為引導者,在統籌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時,凝聚村民向心力,綜合各主體共同發力,刺激經濟發展。
2.特色旅游,區域協調
在已有一定的旅游業基礎及市場知名度的前提下,神山村所需做的是因地制宜深挖自身的獨有魅力,進一步增強區域合作力度,擴大旅游市場,提高游客黏度。
3.“互聯網+經濟”的大勢所趨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與完善,網絡購物日益興盛。神山村應順應潮流,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完善物流鏈,依托電子銷售來為村民創收。
(二)政策建議
1.縱向擴展和橫向延伸產業鏈
首先,應突出精品,發展優品,進行精深加工,目前神山黃桃、茶葉等農副產品處于價值鏈的低端,主要為初級產品,而神山村進行大規模黃桃、茶葉種植,因此可進行精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其次,發展當地龍頭企業,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建立健全從企業到合作社再到基地農戶的組織化生產模式;最后,發展“桃茶旅一體化”,將黃桃、茶葉與旅游業結合,實現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
2.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當地村民素質
神山村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導致神山村長期閉塞落后,也造成了該村貧困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素質不高。針對該村現狀,我們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政府可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當地教師待遇,辦好基礎教育;定期舉辦系列主題活動,引導村民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創建圖書室、閱覽室等公共場所,提高村民思想意識;加強貧困人口的專業培訓工作,提升村民的技術水平,挖掘村民自身的潛力,實現共同收益。
3.樹立全域旅游思維,形成品牌效應
著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發揮互聯網在信息傳播上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新媒介,施行一套有效可行的宣傳方案,提高知名度,將神山村推向全國大眾的視野。
(三)可行性分析
1.運作方式
(1)電商運作機制
地方政府應充分利用自媒體電商平臺來增進與終端消費者的關系,神山村應根據實際情況建設當地電商平臺,一方面借助多樣化宣傳方式增進村民對此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樹立典型,帶頭幫扶,激勵農戶加入電商銷售網,增收創收。
(2)產業鏈下旅游扶貧運作機制
良好的運作機制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隨著旅游市場趨于飽和,神山村若想脫穎而出,勢必需要一個精準的市場定位,并且有其“獨”和“精”特色。根據神山村情況,結合理論分析,本研究提出神山村產業鏈下旅游扶貧的運作機制。
2.可預見成效
“產業鏈+旅游+電商+多主體”鄉村振興新模式的實施,一方面,產品的加工及產業的擴展能為當地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刺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對互聯網的運用能更好的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外來游客。雙管齊下,有利于為神山村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井岡山神山村現有的體系,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暴露出一些不足。調研發現如何進一步開發神山村景區和旅游產品,是一個關鍵問題。制約神山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景點開發不足,具體表現為全域資源整合不深,旅游產品開發單一,本研究提出的“四位一體”新模式——“產業鏈+旅游+電商+多主體”,通過多主體協調,多方面改進,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程園園,肖詩宇,王睿.精準扶貧下特色手工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以湖北省襄陽市程河鎮為例[J].中國商論,2019(2)
[2]劉瀟璐.基于電商平臺的農村“鏈式金融+精準扶貧”模式的優勢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2).
[3]李濤,陶明浩,張競.精準扶貧中的人民獲得感:基于廣西民族地區的實證研究[J].管理學刊,2019(1).
[4]李倩.旅游精準扶貧效應分析——以產業鏈條跟蹤法為視角[J].社會科學家,2018(8)
[5]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黨政視野,2016(7)
作者簡介:謝靖雯(1999-),女,江西景德鎮人,江西省南昌縣江西師范大學會計專業本科生,主要從事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