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平 劉素坤 李旭
摘要:可持續漁業,作為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重要戰略,更是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重中之重。填海造樓、汽油開發、重工業的污染等威脅生態平衡等一系列行為使得海洋環境污染不斷加劇,海洋漁業資源逐年遞減,海洋漁業發展岌岌可危。本文通過分析大連市海洋漁業資源現狀,依據漁業可持續發展思想分析大連地區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具體可實施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海洋漁業;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大連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漁業在農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而海洋漁業又是國家發展水產養殖、研究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以及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導致了漁業資源極速減少,對海洋水質污染嚴重并出現生物多樣性劇減現象。鑒于此,國家制定海洋活動行動準則并對海洋漁業企業產業結構進行適當調整,為海洋漁業良好發展提供條件。國家海洋政策涉及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各方面,從多方手段對海洋資源和環境采取保護措施;通過供給側改革與海洋休閑漁業相結合的方式也在部分地區開始實行。但是,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仍然存在問題。以大連地區為例,社會經濟的進步使企業不得不通過填海工程滿足建筑用地的需要,工業廢棄物的排放對水質也造成威脅。因此,政府加大力度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和環境。本文通過對大連地區海洋漁業現狀的分析,明確大連市海洋漁業發展的瓶頸,并通過相應手段措施對所面臨挑戰進行處理,為大連市海洋漁業發展助力。
一、大連市海洋資源與環境現狀
海洋漁業是大連的傳統優勢產業。大連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臨近黃海和渤海,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在養殖業和捕撈業有明顯優勢。同時,大連市有三十多個港口,擁有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進出口海口,也是我國連接國內外的重要交通運輸樞紐。
研究表明,2018年大連市的海洋水域水質總體穩定,雖然海水質量較2017年有所下降,但是,優質水質海域面積占比還是超過了百分之八十五。海洋生物多樣性總體穩定,由碧流河和復州河所產生的污染物總量較去年有所減少。同時大連市的海洋生態環境仍然處于良好狀態,海水養殖的綜合水質環境和海洋浴場的總體環境一直處于良好的水平。目前大連市的長海縣和旅順口區的休閑漁業發展處于良好狀態。
長海縣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日照充足,是大連市漁業發展的重要基地。近年來,長海縣建設了很多新景區,如音樂噴泉廣場、鷹嘴石、北海浴場等。并在這些景區內加入了休閑項目,如專業化垂釣園、品嘗海鮮等相關特色休閑漁業旅游項目,促使“漁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旅順口區在我國遼東半島的最南面,與山東半島相對,東靠黃海、瀕渤海與大連市城區相連。旅順口區占地面積為506.8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地面積是陸地占地面積的十倍,海岸線長169.7千米。主要以旅游業和農業為主,綠地面積達到陸地面積的70%-80%。旅順口區的海洋漁業發展也是大連市發展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產量僅僅少于長海縣和金州區,穩居第三。休閑漁業與傳統漁業相結合成為我國漁業發展的方式之一。
二、大連市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涉海工程嚴重擠占重要漁業水域
近些年來,沿海地區選擇填海造地來擴展商業用地,填海工程也成為獲取利益的途徑之一。雖然填海造地短期緩解了大連市部分地區建設用地供求矛盾,一定程度上促進大連的經濟發展,但連續的填海造陸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濕地潮間帶消失、海洋養殖場、索餌場被嚴重擠占等,大大降低了海洋原有的環境資源效益。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領域被破壞,導致海洋生物喪失,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也隨之減少,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永久性的影響,嚴重威脅著漁業資源的可再生能力。同時,濱海天然濕地面積縮減,海灣口變窄,海洋魚類的活動空間變小,海洋的自我清理污染系統受阻,也成為加劇近海岸的水域污染的原因之一。
(二)環境污染導致漁業水域水質愈發嚴重
海洋水域質量是影響海洋魚類繁殖和生存的重要指標。海洋水域是海洋魚類生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優質的海水是養殖業以及漁業資源健康的發展的前提條件,劣質海水也會直接導致海洋漁業以及養殖業的衰敗。目前,大連市的海洋生態環境正在逐漸惡化,工廠和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以及人類盲目的海洋建設,成為影響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黃渤海水域水質逐漸惡化。渤海只剩下低于一半的海域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雖然黃海水質情況相比渤海比較穩定,但近幾年,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海域總面積達到峰值后又發生回落,黃海劣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也在近幾年被發現增加幅度較大,達到了16 530平方千米。
(三)漁業資源量大幅度減少
漁業是大連市的傳統優勢行業,大連市長期以來以海洋漁業發展作為主要發展趨勢并由此開發海洋漁業資源。由于漁民的過度捕撈,大連市海洋漁業已處于極度開發狀態。而且,近年來,大連市盲目開發大馬力漁船進行肆意捕撈和開采,使漁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同時海洋污染相當嚴重,渤海就因海上鉆井開采石油而出現的溢油事故,造成大片海洋環境改變,多年難以恢復。
(四)捕撈力量已嚴重超過漁業資源承載力
良好的海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生產環境使大連市海洋漁業發展穩定。但是大力度開發和利用使大連市的海洋漁業資源逐步減少。由于經濟的發展,需求量增加,供應商增強捕撈強度,使大連市的漁業資源極度減少。據研究表明,渤海最大可持續捕撈產量在44-50萬噸;黃海最大可持續捕撈產量在110-150萬噸。由于捕撈者的肆意捕撈,大連黃渤海海域的漁業資源已經不僅是過度捕撈而是嚴重的過度捕撈狀態,海洋漁業資源已經近乎枯竭。
三、大連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
(一)建設新型休閑漁業產業
海洋漁業的發展一直以來以傳統漁業為主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思想的逐漸開放,新型休閑漁業進入人們視野。大連得天獨厚的氣候因素和地理位置無一不為大連新型休閑漁業的發展提供基礎和條件。大連擁有高質量、結構化的漁業產業,為建設新型漁業提供便利:漁業產業可以強強聯手,共同開創新型可持續發展休閑漁業。不僅提升企業知名度,而且對于大連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促進作用。大連沿海,氣候常年濕潤,休閑旅游季較長,為更多旅游者提供游玩去處。休閑漁業為人們提供觀賞景區、垂釣活動以及海洋生物表演等。大連新型休閑漁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大連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同時,為休閑漁業發展提供優勢。
(二)加強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不僅增加了大連休閑漁業的潛在價值,而且為大連新型休閑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供給側改革,能夠使海洋漁業發展中各要素、資源合理配置,保障海洋漁業發展的質量和經濟指標數量。“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共同對海洋漁業各方面的發展起作用。對于漁業中小企業,國家加大力度扶持、相關企業相互支撐,共同發展。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漁業產業出售和購買過程中,保證物價基本平穩,促進產業發展、產業升級。堅持供給側改革對大連市海洋漁業產業的經濟結構調整,為大連市海洋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助力。
(三)研發海洋漁業科技創新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現代社會各領域實現真正前進的關鍵因素。積極研發海洋漁業相關技術,減少海洋污染,利用科技手段改善海洋環境。如:研發免污染打撈工具、海洋修護產品或改善水質產品等。
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實現海洋漁業產業化升級、海洋漁業產業結構化調整指日可待。國家應加強對海洋漁業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更多政策、法律保障。同時,創新海洋漁業發展體系,為其形成漁業產業孵化園等新興產業提供支持。
(四)加大力度培養海洋漁業方面人才
人才是社會主體,是社會各方面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和有力實施者。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也投入了很多關注。積極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特別是海洋漁業方面的人才,對大連地區海洋漁業發展具有良好推動作用。對于水產、海洋專業較突出的高等院校如: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國家應重點關注,并為其海洋漁業方面的發展提供政策、資金乃至社會保障,為創造更多新興海洋人才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陳琦,徐源.我國海洋漁業社會一生態系統脆弱性影響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J].科技與管理,2019,21(1).
[2]王波,倪國江,韓立民產業結構演進對海洋漁業經濟波動的影響[J].資源科學,2019,41(2)
[3]郭麗純.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8 (10)
[4]陳曉鵬.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淺析[J].南方農業,2018,12(3).
[5]易愛軍.我國海洋生態安全問題探討[J].環境保護,2018,46(11)
作者簡介:何中平(1970-),女,遼寧瓦房店人,高級經濟師;劉素坤(1982-),女,河北邢臺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研究。通訊作者:李旭(1996-),女,遼寧大連人,金普新區文晟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