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昊
摘 要: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迅速,但是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頻出,這意味著應該加強監管審查,防患于未然。遼寧省金融監管機構過于分散,權責交叉以及令出多門導致難以實施有效監管。監管資源匱乏,監管手段和法律規章嚴重不足,都制約了當前地方監管工作的發展。論述了遼寧省的金融監管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地方金融監管;良性監管;監管資源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0-0146-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1 ?金融監管現狀
我國金融監管現狀不容樂觀,缺乏一個有力的監管部門,監管機構分散在不同的部門。不少省、市、自治區的多個部門分別監管商業銀行、私募股權等金融機構。證監會負責私募、公募基金的發行管理,銀保監會則審查當前的商業銀行以及貸款擔保公司,更細致的職責分工由地方金融辦負責,但這些都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
不少地方開始進行一些大膽的探索,例如遼寧省就將很多分散的監管機構進行整合,在發布的意見書中列舉了游離在正規監管層面之外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還有民間管理機構及相關的融資服務公司,但這些還遠遠不夠[1]。
總體來看,地方監管審查缺少國家的支持和引導,這就使地方金融機構只能摸索著過河。在這個過程中,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權限變得迥然不同。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積極執行當前的法律法規和新政策,轉變以往的發展思路和模式,推動金融市場全面發展,大力推行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引導金融機構的市場化改革,更好地實現金融機構監管。
當前經濟的發展形勢使地方監管機構面對的不再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少類金融機構的興起導致監管對象更加復雜龐大。遺憾的是,當前地方監管部門并沒有與時俱進,沒有關注新興的金融機構,不具備相應的人員、經費以及核心技術來應對龐大的監管對象,由此導致問題頻出,P2P平臺攜款跑路現象屢見不鮮。
這主要是因為專業監管人員不足,現有的人員配置難以應對龐雜的監管對象,且不少監管人員缺乏經驗,面對突發問題時難以采取有效措施。
當前的地方金融監管資源主要集中在市、縣兩級,但有的縣級資源極度缺乏,這就使縣級及以下區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監管真空。金融監管部門無力監管,既無法有效防控風險,又嚴重制約了地方金融的發展。
2 ?遼寧省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遼寧省地方金融監管與風險防控職責不一
地方監管機構不僅要穩定金融市場,還要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引領地方經濟良好發展,這也就決定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首要任務是更好地招商引資,監管和防范風險只是其次要任務,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當前普遍存在監管錯配現象。遼寧省當前的監管任務更多是解決現有的地方金融發展困境,推動地方金融機構橫向發展,發揮多層次的集聚作用,層層聯結從而突破現有瓶頸。一些縣、市存在畸形的發展模式,通過一系列社會融資和貸款指標衡量金融機構發展的好壞,這種錯誤模式導致不少金融機構盲目發展貸款融資業務,陷入更大的發展陷阱[2]。
地方政府參與地方性金融機構監管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常常陷入監管和風險職責不一的境地。當前地方的經濟發展和金融風險存在十分復雜的聯系,但是地方政府不具備與之相應的職責權限。一是政府職責缺少法律依據和統一的監管標準,這就使其難以做到公平對待,這種有名無實的監管不利于金融機構良性發展。二是政府并沒有地方金融機構諸如農商行和地方銀行的監管權限,難以第一時間獲取監管信息。權責剝離和錯位現象使相關機構難以做好事前防范工作,處置效率低下,制約了其處理相關風險的速度,增加了處置成本[3]。
2.2 ?遼寧省金融監管存在權責交叉和監管真空
遼寧省監管機構更注重對小型貸款公司和融資性貸款公司的檢查審批,但存在人手不足、技術和專業人員匱乏等諸多限制,影響了監管效果。
就外部監管而言,遼寧省金融機構缺少更具針對性的監管機構或部門。雖然人民銀行會監管省內的地方金融機構,但是人民銀行的監管往往比較宏觀,難以具體到業務層面。地方金融機構業務繁雜,很多業務和地方經濟盤根錯節,單純從外圍很難監管到位。就內部管理而言,內部監管或內部控制是金融企業防范風險的重要途徑,遼寧省的地方金融機構對此認識不夠,很難做到自查、自檢、自控,將金融風險消弭于無形。
3 ?完善遼寧省地方金融監管的對策
樹立科學系統的指導思路,統籌協調,改變以往在監管過程中的固有模式,避免故步自封。創新監管手段的同時,要注重培訓監管方式,通過講座、論壇等形式提高監管者的監管水平。在提升經驗的同時要注重培養思維,摒棄以往的直線化思維,注重辯證式思維。應當從原有的合規性監管轉變為資本監管,從分業經營逐漸轉向混業經營。雖然金融創新加快,但目前的監管仍然停留在過去的合規準入中,監管落后使有效的監管成為空談。轉向資本管理后,無論是何種業務都會與資本相互關聯,這種監管可以覆蓋其風險,更好地推動監管方式的轉變。
目前,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手段有限,在新的金融創新形勢下,需要更多的監管手段監管民間資本和非正規金融機構,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創新。一是非現場監管的創新。不斷完善監督考評體系,在深度、廣度、精度等方面為監管提供更多保障。二是推進監管人員管理方式的創新。不斷優化高級管理人員的動態監管體系,建立行業信貸檢測和分析制度,防范風險,加強信息和政策的服務引導,建立完善金融監管考評體系。
4 ?結束語
針對地方金融監管的現狀,應盡快出臺相應監管辦法,加強與公眾的溝通,完善征求意見的相關程序、方法以及舉辦聽證會等,提升遼寧省地方監管的透明度。通過公開監管,減少監管中的不確定性和阻力,更好地提升監管層次。同時,地方政府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向公眾積極普及相關的金融知識,提升公眾對風險的認知程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申訴渠道,確保遼寧省地方監管機構正確決策,促進金融市場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驪璞.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2(12):70-71.
[2]陳道富.我國金融機構監管的現狀與問題[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11):1-5.
[3]張震宇.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J].中國金融,2016(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