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逐步推進,我國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降,在財政支出規模繼續擴大的情況下,減稅降費會對財政可持續性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從財政可持續性視角出發,從宏觀層面分析財政收支狀況,進一步探究減稅降費政策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潛在影響,最后提出防范風險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減稅降費;財政可持續性;財政政策
減稅降費是當前我國政府實施的一項長期性的財政政策。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 834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5109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2 725億元。從實踐層面來看,減稅降費無疑會降低企業營運成本,為更多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的企業注入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注意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可能也會給政府財政收支帶來壓力。雖然供給學派強調減稅從長期來看會通過“放水養魚”來涵養稅源,最終會隨著稅基的擴大來實現收入增長。但短期來看,由于政府支出剛性的存在,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必然會增加財政收支壓力,不僅會產生潛在的財政風險,長期來看也可能對財政可持續性產生影響。
一、減稅降費背景下財政收支狀況分析
(一)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降
減稅降費背景下最直接受影響的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因此我們通過分析歷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收入增速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觀察到減稅降費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我國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增長率在2000-2012年之間基本每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但從2014-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至9%、8%、5%、8%和6%。
(二)財政支出呈現剛性增長
財政支出尤其是民生方面通常呈現剛性增長趨勢。根據瓦格納法則,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將會提高,而且通常會高于經濟增長。近幾年我國財政支出增速已由2008-2013年的兩位數增長降至個位數,具體來說2014-2018年國家財政支出增長率分別為8%、16%、7%、8%和9%,與此同時相應年度的財政赤字率分別為2.1%、2.4%、2.9%、2.9%、2.6%。
(三)減稅降費對財政可持續性帶來的潛在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結合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來看,采取一定力度的減稅降費措施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們也要警惕財政承受能力,防范財政風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壓減“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等,但是減稅降費的措施基本上是長期的、制度性的安排,而上述措施基本都是短期的、臨時的,因此我們要從長遠角度考慮其給財政可持續性帶來的影響。
1.財政赤字規模增加
短期來看,大幅度的減稅降費無疑會增加財政赤字規模。近幾年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已接近《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所規定的3%的警戒線。雖然在經濟下行區間內實施“逆周期”調節是學界通認的做法,但是我們需要注意減稅降費所帶來的財政赤字規模增大的風險。由于財政收入增速處在下降區間內,而財政支出短期內存在剛性增長,在目前財政收支存在赤字的條件下未來二者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增大,而且近幾年實施的減稅政策多是長期性、制度化的措施。例如新個人所得稅法等的實施會在未來幾年帶來巨大的減收效應。因此在短期內減稅降費背景下我國的財政赤字規模存在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而長期來看,面對這種持續性、制度化的減稅降費措施,我們要從長遠角度思考如何扭轉政府財政支大于收的情況。盡管理論上減稅降費可以激活企業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增加財政收入,但我們仍要警惕大幅度減稅降費過后財政赤字規模快速擴大給財政可持續性帶來的風險。
2.地方財政收入結構發生改變
在減稅降費背景下地方財政的收入結構會發生改變。減稅降費無疑對地方財政收入影響更大,這將會給地方財政帶來困難。在財政支出剛性增長以及稅收法制原則的約束下,地方政府可能會尋求更多的途徑增收,以確保籌集足夠的財政收入滿足政府的支出。這將會改變地方政府收入結構,稅收收入比重降低,非稅收收入比重提高。顯然這種不穩定的收入來源會給財政可持續性帶來風險。
3.地方財政收入體系法制化程度降低
如上文所說,地方政府為籌集足夠財政收入會尋求其他的增收途徑。但是由于財政體制改革深入尤其是政府預算制度的完善,原來的一些財政增收方式難以為繼。而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受到中央的嚴格管制,難以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可能會導致一些被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會以其他形式出現,這不僅會損害減稅降費的成效,也會降低地方財政收入體系法制化程度。
二、防范財政風險措施
為了應對中長期財政可持續性問題,保障減稅政策長遠地發揮經濟效應,本文認為需要從幾方面對財政體制進行完善和改革。
首先要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面對當前的財政收支矛盾,政府應當開源節流,繼續壓減“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自身行政運行成本。對于所有的財政支出項目要實行績效評價和考核,加強人大、審計和社會公眾對財政支出的監督作用。同時對于一些財政支出項目適當引入社會資本進行補充。
其次要完善地方財政收入體系。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減稅降費給地方財政可持續性帶來的困難更加突出。面對這種問題,短期內可以適當增加地方政府發債規模,這可以有效緩解當前財政收支壓力;長期來看應當健全和完善地方稅制體系,適當增加地方政府財政稅收收入來源渠道,降低非稅收收入比重,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進程,適時推出房地產稅來填補財政缺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能有效緩解企業稅負,是一項重要財政政策。然而,從以上對財政現狀的分析來看,減稅降費的實施也對財政可持續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財政赤字規模增大,地方財政收入結構改變,法制化程度降低。因此,在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措施過程中,做好改革優化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國財政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張學誕,李娜.減稅降費與財政可持續性:一個分析矩陣[J].財政科學,2019(10)
[2]唐曉旺.減稅降費背景下保持地方財政可持續的思路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11).
[3]龐鳳喜,牛力.論新一輪減稅降費的直接目標及實現路徑[J].稅務研究,2019(2)
[4]楊燦明.減稅降費:成效、問題與路徑選擇[J].財貿經濟,2017,38(9)
[5]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減稅降費紅利持續釋放——便民服務舉措集成推出[EB/OL].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 10219/n1865308/c513 8725/content.html.2019-10-30
作者簡介:宋一桐(199 6-),男,北京人,本科,主要從事財政稅收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