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掃除阻礙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障礙,構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保障體系,是打通我國科技與經濟發展之間通道的主要方式,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本文分析了以需求為導向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從法律保障層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成果;體制機制;法律保障
一、以需求為導向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新特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織形式,現階段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建設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將其作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因此,我國修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行動方案,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法律保障。
科技成果轉化具有特殊性,主要體現在:科技成果雖以專利、專業技術等形式存在,但其實質部分的智力貢獻主要來自做出科技成果的研究人員,而且科技成果只有在使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這使科技成果轉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轉化失敗,其價值就難以實現。此外,科技成果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果不及時轉化,一旦被新成果取代,其價值就會迅速降低甚至完全消失。這些特性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必須加快速度、分散風險,提高成功率。
二、以需求為導向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知識產權沖突
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在技術供給、技術需求、利益分配、風險投資、外部環境存在的問題,其實質是形成知識流動的網絡,科技成果轉化中各方的知識產權沖突是影響知識流動的重要因素,我國應通過科技立法協調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產權沖突。
(二)風險承擔不夠合理,制約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是制約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清華大學付林教授案,山東大學長江學者陳哲宇因涉嫌貪污50萬元科研經費而身陷囹圄。這些案件已不能僅僅歸結于科學家自身法律意識不夠、經費管理不善等問題,更多的是成果轉化在市場中的高風險、現有制度的不完善不合理導致的。風險承擔不夠合理是目前制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科研工作者承擔了過多不必要的風險。
(三)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構建不明晰
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學術界將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分為政府推動、自愿組合、合同鏈接、共建實體四種形式。基于交易費用經濟學理論,我國各種科技成果轉化又可以分為內部化、外部化和半內部化等三種理論模式。從知識共享的角度,依據“官產學研”虛擬研發組織模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虛擬研發組織模式可以分為“政府主導”、“產業牽引”和“學研拉動”三種類型。從中可見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欠規范,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構建不明晰。
(四)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機制不暢
探析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動力機制乏力的原因,主要是科技評價目標不一致、產學研合作各方對科技成果的價值取向不一致、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短缺、成果轉化中介機構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可持續性等。
三、提升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法治保障供給的新途徑
基于上述分析,根據我國目前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法律供給不足,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服務機構
作為科技成果市場化的商業運作的中介機構,提供第三方服務。該類型的機構已經存在,但存在數量少、專業人員少、服務模式不完善的境遇。一是該類型服務機構應當立足于商業化運作,提供居間、代理、經紀人業務服務,目的在于調控“專利池”資源,整合企業需求,提供成果轉化機會;二是避免科技成果所有人、參與人直接將科技成果運作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包括刑事風險和商業風險),也可以避免盲目尋找需求方所可能面臨的商業風險(如商業欺詐、資金不足、行政處罰等),代之以職業經理人運作,科技成果所有人、參與人進行監督。
(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風險防范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風險防范,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商業化運作提供法律支持。包括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服務機構的合規能力不足的彌補以及達成成果轉化商業協議后的法律支持。通過參與盡職調查、商務談判、合同審查、風險控制、訴訟應對,覆蓋成果轉化及實現的全過程,確保成果轉化并實現市場化運作全過程的合規,降低商業欺詐、合同風險等民事風險發生幾率,防范和化解發生刑事法律風險。
(三)規范科技成果取得后的價值評估和稅務成本
規范科技成果取得后的價值評估和稅務成本,針對評估價格直接影響到科技成果的轉化效果。但現有的評估體系下評價標準不統一、評價依據不足,存在與市場脫節的情況。協議定價的,科技成果持有單位應當在本單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稱和擬交易價格。在此框架下,可以進一步以法律形式明確市場化評估的秩序,以市場評價取代現有的固化評價模式,由市場決定價值,可以較大限度地保障市場主體接納科技成果,將紙面價值轉化成實際資產。
(四)依法保護科研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一再表示: “檢察機關注重增強審查逮捕工作效果,慎重逮捕涉嫌犯罪的企業管理者、關鍵崗位人員和科技人員。”近年來,中央多次提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其實,依法保護廣大科研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關注,這是順利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首要問題之一,也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依法治國實踐中亟待重視和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家和社會各界應當充分承認和尊重科研人員的智力勞動。針對近年來我國學術界科研經費違規、違紀甚至違法問題頻出,主流觀點認為原因在于科研人員道德淪喪、斯文掃地,應當予以嚴肅處理。但是,除了涉及自身利益之外,當前科研經費管理機制、不能充分承認、尊重和保護科研工作者智力成果、不能保障科研人員應獲得的勞務報酬乃是問題之根源。就各地政府和司法、執法機關來說,除了需要細化和落實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相關鼓勵政策外,應依法保護科研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讓科研工作者真正從各種束縛中被解放出來,釋放自身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四、結語
總之,我們還需進一步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來進行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重視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法治在科技創新中的積極作用,切實為科技成果轉化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姚思宇,何海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影響因素研究——基于OrderedLogit模型實證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7(9).
[2]李廉水,張芊芊,王常凱.中國制造業科技創新能力驅動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5,3 6(10)
基金項目:該文系長沙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法律保護對策研究(K1705089)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宋玲(19 64-),女,湖南長沙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刑事法學、法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