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媽,這是我上次參加市里比賽的獲獎證書,你要看看嗎?”兒子那亂蓬蓬的腦袋擠進門縫,隨后伸進一只手來,把一個鮮紅的本子晃了晃。我嚇了一跳,接過來一看,“音樂專場——最具實力獎”幾個字驟然闖入眼前,我的眼睛澀了一下。時隔6年,兒子再一次獲得殊榮,我那個積極上進的寶貝兒子又回來了。
兒子小時候乖巧聽話,討人喜歡,早早地表現出很強的音樂感悟力。 “孩子有音樂天賦,要不我們送他去學彈琴吧。”我的提議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后來,兒子多次參加縣市級少兒電子琴大賽,獲獎證書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他的手里。那段時間,全家人都為兒子感到自豪。
可是,音樂不僅帶來快樂,還帶來不少煩惱。由于兒子在音樂上面花的時間較多,功課學得一塌糊涂。老師說兒子上課坐不住,一點動靜就會造成他分神。當老師又一次通知我到學校談兒子的情況時,我感到頭疼極了。
回到家后,兒子興沖沖地跟我說他要自己創作曲子。我心里說不出什么滋味,心想干脆別讓他去學音樂了,成績這么差,就算拿了幾個音樂證書又怎么樣?可是看著他開心的小臉,已經到嘴邊的問責又被我咽了下去。喜歡彈琴是錯嗎?上音樂課是錯嗎?都不是,錯的是我沒有教給他該如何學習。
想到這里,我當即改變了暫停兒子音樂課的決定。我鼓勵了兒子創作的想法,并趁機提出讓我也參與到他的創作里。連著一周的時間,母子倆坐在書桌前,他寫歌,我看書;他寫一陣,我給他看看提提意見。我這才發現他確實是不耐煩久坐的,于是隔20分鐘便找話題和他聊天,或者讓他休息一下吃點水果來消解他的躁意。
斷斷續續地,他也能坐上一個多小時了。他能安靜思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想,這時候引導他復習白天的文化課應該不錯。當他的新曲子寫好后,我已經能清楚地看到他在專注力和學習上的進步,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到了初中,課程更多,功課更緊了,由于實在沒時間,兒子的音樂課只好停了。他只能在閑暇時間彈彈琴,自娛自樂一番。
中學節奏快,知識量大,兒子在數學方面漸漸吃不消。數學題對他來說困難重重,最后竟令他頭疼得要放棄了。看到兒子因為數學而焦慮,我特地給他請了一個家教,但他的數學成績仍是原地踏步。他越學越沒有信心,有一次,竟然逃課了。
我們試著和他溝通,他卻拒絕和我們說話,甚至把自己關起來和我們冷戰。那天,我看到書柜里兒子的一摞獲獎證書,突然眼前一亮。我們悄悄把教了兒子好幾年的音樂老師請來,請他在家里彈奏兒子最喜愛的曲子《致愛麗絲》。
我們欣賞音樂的時候,兒子的房門悄悄地開了,雖然只是一條縫隙,但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音樂老師接連幾天來我們家,彈的都是《致愛麗絲》。在樂曲聲中,兒子的房門越開越大,最后他站在門口看著我們大家。
受了全家重托的音樂老師開始與兒子娓娓地談音樂、談創作、也談夢想,兒子聽了若有所思,臉上的表情分明寫道,他心里釋然了,對數學也不再畏懼了。
兒子重新振作起來并回到了學校,初三生活的壓力更大,他卻不再自暴自棄。兒子用愚公移山的方式,一點一點啃那些公式定理。一夜夜挑燈在題海里奮戰,終于讓他摸到了一點數學的門道,他做題開始得心應手起來。一天,他興奮地舉著一張數學試卷給我們看,眼睛里流光溢彩。
緊張的中考終于來了,我們忐忑地看著他走進考場。不知道是數學題目真的比往年簡單,還是兒子做足了準備,他走出考場時臉上寫滿了自信。
等成績的那幾天,兒子躊躇不定,似有什么心事。我問他:“是不是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才不是呢。”兒子沖我撇撇嘴。“那是怎么了?”我滿腹疑慮,兒子卻不再作聲。
“我高中想上音樂特長班,不想在普通班。”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晚,兒子突然對全家宣布。我頓時明白,原來兒子這些天就是在糾結這個。“能說說你的理由嗎?”我問道。“音樂是我的專長,我大學想讀音樂類專業,想把它作為我終生的事業。”兒子堅定地說。能夠發展自己的愛好,并將其當成終生的事業,這個15歲的少年,已經為自己的將來做好了規劃,我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現在,身為音樂特長生的兒子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愛好上了,可兒子說了,文化課也不能輕視,因為前車之鑒還在眼前。看著神采奕奕的兒子,我再次為當年做出送兒子學琴的決定而慶幸。
(摘自《家庭百事通》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