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
摘? ? 要:在城市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在于城市建設的完善水平。在城市建筑體系構造過程中,住宅建筑占據較大比例,因此對住宅建筑設計進行把關,并做好公共空間設計,能夠提高住宅建筑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公共空間設計;住宅建筑設計;外觀設計
1? 前言
住宅建筑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有著密切的關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設計師在對住宅建筑進行設計時應當做到人性化及科學化的設計,特別是要做好公共空間的設計,以充分的體現出住宅建筑的現代化特征,同時也要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加強注重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的應用,以便更好的實現住宅建筑的整體生態化發展。
2? 公共空間設計的價值
公共空間是小區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能夠在充分發揮住宅作用的前提下,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居民在選擇住房時,都會選擇舒適度較高的住宅,公共空間是居民的主要活動場所,對居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將居民的意見和需求納入其中,在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為業主帶來更好的居住體驗。另外,需要對綠地、廣場等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以舒適度為原則,對公共空間進行人性化設計。因此,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設用地面積的減少,如何將建筑成本與舒適度妥善處理好,成為設計師面臨的巨大難題。
3? 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設計對策
3.1? 創造的基礎
在住宅公共空間設計過程中,應以小區的規劃為前提,明確商業、住宅等功能分區,同時還應要具有服務性、開放性和公共性,能夠妥善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公共空間是居民每天必由之地,使用率也比較高;同時也需要對住宅周圍的交通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才可以配備合理的公共區域設施,可以使得整個住宅建筑發揮其自身作用,可以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3.2? 標準層公共空間設計
公共空間對住戶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活動場所,同時也是居民之間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有一部分人會到公共空間的玩耍。所以,對公共空間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在標準層公共空間設計過程中,不僅應要合理設置樓梯、走廊等部分,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能夠為人們的社交提供便利。在燈光的選擇上,應要引起足夠的關注。樓梯、電梯及前室是整棟樓公共空間的關鍵部分,對提高鄰里關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們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同時樓梯也是消防疏散通道的關鍵組成部分。例如,在發生消防危險時,通常會選擇樓梯作為疏散通道,所以室內消防通道最小凈寬應要保持在1.4m左右;消防車道的凈寬和凈高應要大于4m以上。另外,樓梯的梯段凈寬應要大于1.1m,樓梯踏步寬度應不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大于 0.175m,樓梯平臺下部凈高不小于2.00m,梯段部分凈高不小于2.20m。這樣既可以滿足消防需求,而且還可以滿足住宅居民的經常性使用需求;休息區是居民交流的重要場所,所以每一層都應要有獨立存在的空間,能夠連接到走廊,在保護居民隱私的同時,也能夠使得鄰里之間有好的互動。在當前,連廊式住宅有著較高的利用率,廊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居民的需要,對于資金相對充裕的居民也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但住宅需具有一定的經濟性,雖然連廊式具有諸多的優點,但也存在不足,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即形式單一,如果住戶一旦增多,這就會使得每家都一樣,造成可能走錯的情況,對居民的隱私帶 來嚴重的影響。而如果采用雙廊式設計,通過對內廊的設計,在配合入戶門廳,這樣就可以保護好居民的隱私,同時也可以滿足居民交往的需求。
3.3? 屋頂活動空間設計
在屋頂活動空間設計過程中,應要提高對交通的重視度,其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滿足居民對屋頂交通的滿意度。因此,在實際屋頂活動空間設計過程中,應要對每一棟小區的安全樓梯通道和對應的電梯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從而可以滿足屋頂活動空間設計要求,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屋頂花園設計也是屋頂活動空間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所以,應要使屋頂花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能夠吸引更多的居民注意力,促使居民可以主動前往屋頂花園。在屋頂花園中,應要擁有觀賞區,要以綠色植物為主,從而可以起到隔熱保溫的效果,降低建筑物的自身消耗,為居民提供一個優雅的空間。另外,應建設運動健身區域,選擇合適的運動器材,為兒童也要提供一個獨立存在的區域。除此之外,也應要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專門跳廣場舞的區域,三個區域之間相互獨立存在,互不影響。
3.4? 外觀設計
在外觀設計過程中,小區建筑要符合簡單大方的特點,通常都會采用淺色顏料,輔助搭配其他顏色,從而使得小區建筑墻體與周圍環境相符合,帶給人們良好的體驗。小區外觀以簡潔為主,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形象,將墻體與陽臺燈合理的區分,使整個建筑顯得連貫和統一,部分小區立面還利用不同的材質對建筑立面進行更加精致的設計,選擇合理環保的墻體材料,使小區建筑與周圍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滿足小區生態建設需求。建筑立面處理要兼顧美觀與經濟,缺一不可,傳統的建筑元素如坡屋面、風火墻等建筑元素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相結合,使建筑不在千篇一律,把建筑從立方體中解放出來,輔以細部線條,對近人建筑構件進行更人性化的設計,使建筑藝術觸手可及,將建筑賦以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在提升小區形象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更可以真正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舒適和優質的體驗,促使小區建設健康向前發展。
3.5? 景觀設計
以人為本,景觀設計遵循的大原則是為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和舒適感,小區規劃時將建筑物間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滿足業主對衛生視線距離、隔聲及采光的需求;景觀設計需與小區規劃的整體理念相符,以大處著眼,細部入手的方式對小區景觀進行打造,已達到綠化可達而不愿踏,景觀可觸而不愿折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狀態。另外,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要盡量使用節能環保材料,為居民提供良好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體驗。同時,應要以小區的整體效果為基礎,向多層次、多級別景觀延展,構建起宅旁綠化、組團綠化、小區綠化等多級綠化的組合形式。通過市場分析發現,現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在購房時,都更加注重小區的綠化建設,所以在公共空間設計過程中也要盡量去體現綠化設計觀念,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諸多小區銷售理念中,都會融入生態環保,而主要體現這一銷售理念就是公共空間的細部處理。在公共空間中,多層次的植物配置,可帶給居民大自然的感覺,同時也能夠很好貫徹落實生態環保理念,使居民可以在樓下就感受得到自然的味道,激發購買欲望。在植物類型的選擇搭配上,因氣候原因,不同地域也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南方地區的住宅小區,氣候溫暖,土壤偏酸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城市建設發展和城市規劃過程中,在滿足對套內空間剛需的基礎上,人們越來越注重對住宅公共空間品質的需求,對住宅公共空間設計而言,人們的需求就是設計師的責任。因此,在創造居住空間時,要在優化套內空間的基礎上,加強的對公共空間資源的設計、如住宅核心筒、交流空間、景觀空間、屋頂綠化空間及住宅小品等,以提高居住體驗為原則,去創造怡人近人的公共空間,促進小區建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余偉民.小戶型住宅建筑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0(6):66.
[2] 張吳浩.城市住宅建筑的色彩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