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穩
摘? ? 要:建筑工程樁基礎施工對項目質量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需要對樁基施工技術進行分析。本文首先闡述了壓漿技術基本情況,其次對樁基施工中樁端后壓漿技術的特點進行討論,最后重點研究樁端后壓漿技術的實際應用,在施工準備階段、壓漿管制作與布設、樁位選擇和施工技術應用方面進行詳細說明,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樁基;施工管理;壓漿技術
1? 前言
壓漿技術是利用液壓、氣壓等原理,將漿液注入到地基結構中,實現對土顆粒、巖石裂縫水分和空氣的排除,確保樁基礎更加穩定與安全。實踐工作中,技術人員應分析壓漿技術的實際應用條件,對樁端壓漿技術的主要應用方式和流程有所了解,并且采取科學有效的施工技術,將工藝技術應用在項目實踐中。
2? 樁端后壓漿技術概述
樁端后壓漿技術是將壓漿管延伸至樁端持力層,通過必要的壓漿技術和設備,例如灌注泵實現混凝土的鉆孔灌注,確保樁基結構穩定合理。技術應用過程中,通過對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可起到擠密和固結作用,對工程項目施工作業的安全性產生深遠影響。由于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壓漿技術在樁基礎施工中獲得實踐應用,可提升樁基結構耐久性[1]。
實踐表明,技術應用過程中,當技術條件符合施工作業要求,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可提升單樁豎向承載力,可提升的幅度在20%~40%之間,由此可知,樁基承載力與樁端持力層性質關系緊密,需要對樁端后壓漿技術進行明確,提升技術應用水平,由此改善以往施工中樁基承載力不足問題。在壓力作用下,壓漿施工可實現對樁體間粘合程度的有效提升,防止滲透現象,提升整體施工質量標準。
3? 樁端后壓漿技術特點
3.1? 主要應用優勢
建筑樁基施工中,對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技術應用改善了樁端和周圍結構的受力情況,其內部粘結力更強,可降低二者相互間的摩擦力和承載力,并且有利于土層結構在整體上,實現對應力的有效釋放,促使內部結構支撐能力提升。其二,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也較好解決了目前存在的樁端沉渣問題,促使施工作業過程更加科學有效,發揮先進技術應用優勢。以往的鉆孔灌注施工會在樁端位置留下雜物和沉渣,并且技術人員對其難以進行管理與控制,使得相關問題成為建筑樁基礎施工的重要影響因素,壓漿技術應用則很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并且起到重要的加固和防滲作用。
3.2? 工藝技術簡單易操作
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其裝置結構簡單,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安裝使用過程較為便利,同時具有施工成本低廉,技術應用可靠的優勢,對建筑樁基礎施工質量提供重要保障。同時,技術應用過程中,可滿足多種類型工況條件,實現壓漿技術的高質量發展。實踐證明,經過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建筑工程樁基部分的變形幾率降低,可有效遏制整體沉降問題。同時,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不存在交叉作業,可實現對建筑基礎層的合理保護,施工過程更加快速便捷,并且可節約樁基數量和長度,實現施工過程成本控制。
3.3? 提高單樁有效承載力
建筑樁基施工中,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主要優勢是提升單樁承載力,確保地基結構更加安全穩定,滿足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標準。實踐應用中,相關技術應用,實現了對不同持力層靈活選擇,不僅提高了項目施工作業質量,也可對存在風險隱患的樁基進行及時補救,利用壓漿管和技術的有效配合,實現單樁有效承載力的穩定提升。項目施工過程中,應重視壓漿技術的選擇與應用,根據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工藝技術進行要求,提升壓漿技術應用水平。
4? 建筑樁基施工中樁端后壓漿技術應用過程
4.1? 施工準備階段
施工準備階段需要重點關注施工材料和作業條件,水泥以硅酸鹽水泥為主,選擇普硅32.5以上的水泥,并且其硫酸鹽的含量在0.1%以下,氯化鈉含量也應控制在0.5%,灌漿過程中以凈水泥漿為灌漿主要材料,水灰比例在0.5~0.6,管材則一般應用DN25型普通鋼管。對材料的選擇和應用是準備階段的重要工作,倘若材料質量不過關,會影響壓漿技術應用水平,導致建筑樁基施工存在安全質量隱患,容易引發嚴重后果。
此外對其施工作業工況進行說明,壓漿技術應用前期,需要利用試驗確定漿液配比情況、流量值和注漿量等參數標準,并且嚴格按照樁徑、樁長等實際情況,確定每個樁體的注漿量。施工作業過程中,應對樁端后壓漿技術進行應用驗證,對相關技術應用的經濟性與可靠性進行分析,通過對技術的選擇應用,提高建筑樁基施工整體作業水平。同時,對壓漿工藝和技術的應用,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善于在合理的制度框架范圍內,對工藝技術標準進行明確,提升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應用能力[2]。
4.2? 壓漿管制作與布設
施工過程中,壓漿管的制作與布設尤為重要,對施工質量控制起到關鍵作用。壓漿管的制作需要與鋼筋籠同步進行,嚴格依據工程項目實際需求對壓漿管的直徑進行規范,一般情況下管直徑在25mm,以絲扣的方式對接頭位置進行連接,同時需要對兩端位置進行密封,防止進入雜物。與鋼筋籠整體規格比較,通常壓漿管會長出50cm,樁底部多出5cm,相關制作標準為壓漿管提作業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壓漿管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對壓漿孔進行設計,這也是壓漿技術應用的關鍵環節,實踐工作中,要求壓漿孔距離字3cm,其孔徑則以3mm為統一標準,需要設計4排孔,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壓漿噴頭。
施工過程中,涉及對壓漿管的布設,在鋼筋籠的下放作業完成后,需要在鋼筋籠的外側設計2根壓漿管,開展相關的鉆孔、清孔作業。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對壓漿管的保護,防止鋼筋籠變形對壓漿管產生影響。布設壓漿管的過程中,也應關注絲扣連接位置的穩定性,避免出現松動,影響施工進度。同時,需要對壓漿噴頭位置設計混凝土墊塊實現對相關結構的有效保護,此外,還應關注孔壁磨損和車胎斷裂對壓漿技術施工產生的不利因素,以此提升整體施工水平。
4.3? 樁位選擇與壓漿施工
根據項目施工管理的實際需求,為提升樁端后壓漿技術施工技術水平,需要合理選擇壓漿樁位,并且重視壓漿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對現場施工作業條件進行分析,發現大部分施工區域(70%)為工程碎石層,此時應對壓漿樁位進行合理確認,實現壓漿技術應用的規范性與合理性。技術應用過程中,由于現場施工存在粉質粘土填充,膠結問題不會出現,為避免出現水泥漿液出現冒出,應固定樁體位置,并且在樁體施工一周范圍內,嚴格限制鉆機在附近施工,確保施工過程穩定性與連續性[3]。
實踐應用中,也應對壓漿施工技術進行明確,通常情況下,選擇以承臺群樁采取一次性壓漿施工方式與方法,其施工順序應四周到中間,嚴格按照行業施工規范與管理規定進行施工技術應用,保證施工作業水平。實踐中,需要選擇兩根樁柱進行壓漿技術試驗,具體操作中,選擇第一根樁的A管進行壓漿,以70%的壓漿量作為其施工標準,然后,對第一根樁B管和第二根樁的A,B管進行壓漿技術施工。同時,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壓漿時間,一般情況下,時間控制在30min~60min范圍內。以60min為壓漿時間,可為漿液在碎石層的擴散提供時間保障,實現壓漿施工技術應用可靠性。
5? 結論
綜上所述,在建筑樁基工程中,通過做好壓漿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對壓漿管進行科學合理的制作與布設,并且對壓漿樁位進行確認,明確施工技術與工藝,可實現壓漿技術應用的高效性,為建筑項目施工質量提升貢獻主要力量。同時,施工過程中,也應認識到工藝技術應用不夠成熟問題,需要升級相關施工技術。
參考文獻:
[1] 吳昊.樁端后壓漿技術在建筑樁基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5):70~72.
[2] 賈國慶.鉆孔灌注樁樁端后壓漿施工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7):173+175.
[3] 王艷.樁端后壓漿技術在高層建筑樁基施工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8(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