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巧玲,巨容
(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四川 成都)
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是指新生兒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續性增高,使由胎兒型循環過渡至成人型循環發生障礙,引起的心房和(或)動脈導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臨床出現嚴重低氧血癥等癥狀的一種病理狀態。PPHN 是新生兒常見的危重疾病,發病率約2‰,病死率達 11.6%[1]。目前NO 吸入治療(iNO)已成為PPHN 的主要治療方法,有良好效果,但iNO 仍存在不良反應,且與吸入NO 的濃度、持續時間密切相關[2]。因此,探尋新的治療策略減少風險是極有必要的。
西地那非聯合iNO 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3],故此策略有可能降低NO 吸入的濃度與用量,減少潛在不良反應。本研究納入本院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的188 例PPHN 患兒采用不同濃度iNO聯合西地那非治療PPHN,對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確診的188 例PPHN 患兒。納入標準[4]:1)符合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標準,2)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四聯癥、肺動脈瓣狹窄等患兒或家屬不同意的患兒。患兒入院后隨機分為低濃度組(94 例)和常規濃度組(94 例),兩組患兒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對比
1.2 治療方案
常規監測患兒心率、血壓、SaO2,給予保暖、擴容、抗感染等基本治療,行氣管插管,給予高頻通氣治療[吸入氧濃度:80%~100%,平 均 氣 道 壓:10~20 cm H2O,頻 率(f):10 Hz,振幅(ΔP):35~45 cm H2O],吸 入 氧 濃 度(FiO2)<0.6,PaO2 維 持 于60-80 mm Hg。鼻飼予西地那非(輝瑞制藥),1mg/kg,4/日。低濃度組iNO 初始濃度10ppm,20 分鐘后SaO2 上升高于10%,PaO2 上升高于9.98 mm Hg,為有效[5];無效者每0.5h 增加5 ppm直到40ppm,如仍無效則停用;有效者治療6 小時后每0.5h 調低濃度5 ppm,直至5ppm,維持48 小時;常規濃度組iNO 初始濃度20 ppm,余步驟同低濃度組。兩組患兒均在治療24 小時后檢測凝血功能及高鐵血紅蛋白,如出現異常則停止,在治療中監測血氣及心臟超聲評估治療是否有效。
1.3 監測指標
治療前、后:1)血氣指標:PaO2、PaCO2、SaO2。2)心臟超聲指標:LVEF、RVEF、E/A 值及PASP。3)療效判斷:有效:治療后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血氣和心臟超聲各指標有名明顯好轉;無效:治療后患兒臨床表現及血氣、心臟超聲指標均無明顯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 值小于0.05 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1 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對比經治療后,兩組PaCO2 水平顯著下降(P<0.05),PaO2 及SaO2 水平顯著升高(P<0.05),兩組間比較其PaCO2、PaO2、SaO2 無顯著差異(P>0.05),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表2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注:同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兩組治療后對比,#P>0.05。
組別 時間點 PaO2(mmHg) PaCO2(mmHg) SaO2(%)低濃度組 治療前 36.32+10.18 53.41+8.65 52.68+13.22(n=94) 治療后 84.28+13.45*# 37.18+6.93*# 96.72+5.47*#常規濃度組 治療前 37.84+11.43 55.73+9.34 53.49+15.12(n=94) 治療后 86.17+12.96* 38.72+7.22* 95.61+5.13*
2.2 治療前、后心功能對比經治療后各組LVEF、RVEF、E/A值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PASP 均顯著下降(P<0.05);兩組間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結果比較

表3 兩組心功能結果比較
注:同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兩組治療后對比,#P>0.05。
組別 時間點 LVEF(%) RVEF(%) E/A PASP(mmHg)低濃度組 治療前 55.29+9.23 53.62+8.14 0.74+0.13 61.42+6.58(n=94)治療后 71.18+11.93*# 62.75+7.18*# 1.04+0.21*# 28.97+4.25*#常規濃度組 治療前 54.79+10.16 52.69+7.96 0.75+0.18 63.12+7.61(n=94)治療后 71.96+12.16* 63.73+7.48* 1.02+0.15* 30.11+4.89*
2.3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有效率無明顯差異。(P>0.05)表4,兩組患兒在治療中監測高鐵血紅蛋白及凝血功能均未出現異常。

表4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例)
PPHN 是新生兒常見的危重癥,病情發展迅速,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PPHN 主要存在肺血管異常收縮、肺血管重塑和肺血管發育不良[6]等病理類型,這些異常導致肺循環壓力持續升高,且對血管擴張劑不敏感,治療較困難。NO 是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一種具有血管活性的因子,具有選擇性擴張肺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和單核細胞黏附等生理作用,主要通過NO-cGMP 信號通路發揮作用[7],病理條件下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內源性NO 合成受抑制,肺動脈壓力將進一步升高[8]。因此通過吸入NO 增加肺循環NO 濃度,可降低肺循環壓力,達到治療效果。目前NO 吸入治療已是PPHN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但其也有潛在的不良反應:1)NO 接觸氧氣后可生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三氮,可損傷肺組織;2)NO 與血紅蛋白反應后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升高,進而可能影像血液氧合,導致組織缺氧;3)NO 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理作用,存在出血風險。上訴不良反應與NO 的濃度和使用時間密切相關[9],因此改進策略以降低NO 濃度對降低潛在風險,提高治療安全有重要意義。
西地那非是一種磷酸二酯酶-5 型抑制劑,通過抑制肺內皮細胞中胞內環磷酸鳥苷的水解作用,保持環鳥苷酸蛋白激酶信號系統的興奮性,從而舒張肺血管平滑肌[10]。據報道NO 吸入聯合西地那非治療PPHN,可提高治療效果[11-15],故本研究選擇聯合西地那非以減低NO 吸入濃度是可行的。本研究結果表明低濃度組和常規濃度組經治療后,血氣指標、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好轉,但兩組經治療后的血氣指標和心功能指標無顯著差異,兩組對PPHN 治療的有效率也無顯著差異。提示聯合西地那非治療后,降低吸入NO 的濃度對改善患兒肺動脈高壓效果沒有影響,作為減少NO 吸入濃度的策略是可靠的。雖然在本研究中兩組患兒均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但這可能與樣本數較少有關,降低NO 吸入濃度必然可減少吸入NO 治療的潛在危險。
綜上,西地那非聯合NO 吸入治療可有效降低NO 吸入濃度,降低不良反應風險,更安全的改善PPHN 患兒病情,但本研究樣本較少沒有能對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有效對比,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