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曉
(焦作市馬村區人民醫院,河南 焦作)
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手術的一種,具有術后恢復少、疼痛輕、切口小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胃大部切除、膽囊切除、直腸切除治療中。腹腔鏡手術適用證的放寬,增加了臨床手術操作難度,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較多并發癥[1]。因此,對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應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予以干預,減少并發癥發生,加快患者恢復。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2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探究其應用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82 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試驗組41 例與對照組41 例。其中對照組男24 例,女17 例,年齡20~74 歲,平均年齡(49.72±5.43)歲,膽囊結石9 例,膽囊炎5 例,急性膽囊病癥16例,慢性膽囊病癥11 例。試驗組男25 例,女16 例,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49.97±5.51)歲,膽囊結石10 例,膽囊炎6 例,急性膽囊病癥15 例,慢性膽囊病癥10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年齡20~75 歲;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術前方式,觀察病情,術中鼓勵患者配合,術后給予實施心理疏導等。
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其一,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做好各項常規檢查,對于伴有基礎疾病患者,護理人員要評估其手術耐受及是否滿足手術條件,并做好臍部清潔工作。術前6h 囑咐患者禁飲,24h 囑咐患者禁食。評估患者心理變化情況,耐心與其溝通交流,緩解其存在的負面心理,增強手術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其二,術中護理。維持手術室內濕度、溫度適宜,密切監測患者體溫及生命體征。準確調節儀器參數,做好氣腹構建工作,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其三,術后護理。術后8h 囑咐患者平臥,待患者清醒后取半臥位,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情況,給予低流量吸氧治療,持續6h。詢問患者腰背部是否有不適感及疼痛感,若有應對其腰背部進行按摩。定期觀察傷口愈合情況,維持患者切口干燥,詢問是否有腹部緊張、腹脹等癥狀,一旦出現立即向主治醫師匯報。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觀察記錄兩組患者低血氧癥、嘔吐及惡心并發癥發生情況。應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內容包括服務流程、護理人員態度等。滿分為100 分,低于70 分為不滿意,70~85 分為滿意,超過85 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十分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護理滿意度。
研究中數據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用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d)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44%,對照組為21.95%,試驗組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12%,對照組73.17%,試驗組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微創手術的一種,具備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中受到廣泛應用[2]。然而,在手術期間,患者不了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關知識,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給治療效果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做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工作。
優質護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近幾年來在臨床中受到廣泛應用[3]。優質護理依據患者實際心理變化情況,給予心理疏導緩解存在的不良情緒。并加強手術治療相關知識健康宣教,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仔細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飲食護理方案,并密切觀察切口情況,以免出現切口感染并發癥。呂玉蘭,呂嬌[4]選取6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低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首次排氣短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試驗組惡心、嘔吐及低血氧癥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研究結果與劉冬鳳,黃九生,孫建紅等[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黃潔[6]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減少護患糾紛,提高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與其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縮短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