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麗,劉娟,鐘世美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貴州 貴陽)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開展血液透析的56 例患者開展本次研究,將56 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研究組,一組是對照組,每組患者各28 例,均無手術禁忌癥。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在35~76 歲,平均年齡(48.6±1.7)歲,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在36~77 歲,平均年齡(47.5±2.1)歲,兩組患者參與研究之前均全部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本次血液透析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患者在開展血液透析期間僅行常規護理服務,而對照組患者在開展血液透析護理期間則實施優質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 全面評估患者病情
開展血液透析治療前責任護理人員要全面檢查患者脈搏、血壓、呼吸、體溫等體征,驗血檢查患者Na+、K+、Cl-、血肌酐、血紅蛋白、凝血酶原等血液指標,以科學評估患者病情及是否適用血液透析治療方式。
1.2.2 心理護理
血液透析時間長,對生理造成的不適感強,而且開展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大都是飽受疾病折磨,一方面,對待治療多多少少會有點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高額的治療費用和長期的治療過程會使得患者產生負面情緒,造成心理不平衡。責任護理人員要積極和患者溝通,多關心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排除負面情緒,樹立就醫自信。
1.2.3 健康宣教
責任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多宣傳一些關于血液透析治療的基本知識以及禁忌性行為,增強人們對血液透析治療機制的了解和認識,以消除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恐懼心理,加強患者對于醫院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配合。
1.2.4 并發癥預防護理
責任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內瘺處部位的清潔狀況,日常活動注意切勿壓迫內瘺處,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2.5 全程監控患者病情
對于危重患者,責任護理人員要為其開展監護儀進行實時監護,詳細記錄診療過程,做好在透析中可能出現的心衰、出血、呼吸驟停等并發癥的搶救準備。
1.2.6 飲食消化指導
責任護理人員要在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計劃,叮囑患者多吃水果和富含纖維素蔬菜,忌辛辣食品,以及囑咐患者戒煙、忌酒,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盡量協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暢,囑咐患者不要用力排便,以免腹壓升高造成下肢靜脈回流,告知患者飲食與疾病的關系,認識其重要性,主動配合。
1.3.1 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的清晨空腹檢測的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來評價兩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效果。
1.3.2 患者滿意度比較患者滿意度分為三個指標,分別是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等三個維度,由專人進行數據分析處理,以準確了解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計量資料的差別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差別比較采用檢驗,P<0.05,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出院24h30d90d 檢測的BUN 水平分別為(65.56±3.21)mmol/L、(55.13±2.58)mmol/L、(39.36±2.67)mmol/L,與研究組患者于相同時間點所檢測的尿素氮(BUN)水平相比顯著降低,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出院24h30d90d 檢測的Cr 水平分別為(437.78±22.85)mmol/L、(316.59±20.98)mmol/L、(248.56±21.63)mmol/L,相比對照組患者相同時間點所監測的Cr 水平顯著降低,且組間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血液透析患者對醫院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n)%]
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出身體外并通過的一種凈化裝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質來凈化血液,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血液凈化是治療慢性腎衰的一種替代療法,但由于實行這種治療方法的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臥床靜養,所以容易出現各類并發癥。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在強化基礎護理的同時,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提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的一種護理模式。將優質護理服務引入血透室護理工作中,不僅能提高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機率,還能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