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男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江蘇 徐州)
醫學教育分為學校教育和臨床實習兩個階段,學校教育階段以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為目的,而臨床實習階段以學習如何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目的。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將課堂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階段,也是其走向臨床工作前的最后學習環節[1]。人們對內分泌系統和內分泌疾病的認識已有了很大的發展,研究正在不斷深入,內分泌系統疾病相當常見,可有多種原因引起病理和病例生理改變,表現為功能亢進、功能減退或功能正常。根據其病變發生在下丘腦、垂體、或周圍靶腺而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內分泌系統除了其固有的內分泌腺(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和胰島)外,尚有分布在心血管、胃腸、腎、脂肪組織、腦(尤其下丘腦)部位的內分泌組織和細胞。內分泌系統輔助神經系統將體液性信息物質傳遞到全身各靶細胞,發揮其對細胞的生物作用,對內分泌學的認識,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腺體內分泌學研究;(2)組織內分泌學研究;(3)分子內分泌學研究。因此為了讓同學們鞏固內分泌學的理論知識,理清內分泌學系統復雜性和邏輯性,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深入病房,獲取病例資料,培養愛傷觀念及良好醫德醫風,現將內分泌科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聯合PBL 帶教心得作一總結。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來我院內分泌科實習的實習生共96 名,我們對96 名內分泌科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48 名)和研究組(48 名),前者進行PBL 帶教法,后者進行臨床路徑教學法+PBL。進入病房前告知實習生注意事項,(1)要工作服穿戴整齊,有高度的同情心、責任感,態度和藹、莊重、體貼、耐心;(2)問診時語言要通俗易懂,避免用醫學術語;做到有層次、有目的、順序的詢問;(3)注意聽取病人敘述,對俗語、方言要細心領會含義,記錄時應用醫學術語;(4)病人提出的病名、治療用藥記錄時應冠以引號;其他單位的醫療證明或病情介紹,可供參考;(5)病人問到的一些問題,醫生不清楚或不懂時,不能隨便應付,不懂裝懂;(6)有關病人的隱私應為其保密,這是醫生的職業道德。
對照組(PBL):對照組采用PBL 查房:入內分科后,教學主要以“授課”為基礎,帶教老師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先總結理論課內容,選擇相應的病例,在病患床邊對其病情進行授課,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圍繞某一具體病例的疾病診治等問題進行討論,主要以老師講解為中心,臨床實踐為輔。
研究組(臨床路徑教學法+PBL):研究組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PBL 查房:(1)查房前準備:帶教老師選擇特定的病例,根據臨床路徑要求,對特定疾病的診療流程進行梳理制作成表單,同時查找資料、提出問題。(2)查房的過程:以實習醫生為主導進行查房,病史采集,病史采集要做到七要素①起病特點(時間、急或緩等);②病因及誘因;③主要癥狀的特點;④病情的演變過程;⑤伴隨癥狀;⑥診療經過及效果;⑦一般機能狀況:包括食欲、大小便、睡眠、精神、體力、體重等情況。在討論過程中,由實習同學提出問題,帶教老師根據問題指導實習學生展開深入探討。在討論過程中,圍繞臨床路徑表單,逐步明確對疾病的診斷思路及治療方案。
(1)對來我院內分泌科實習的學生的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進行綜合測評,理論考試及實踐能力考試均采用100 分滿分試卷進行考核;(2)調查來我院內分泌科實習生的滿意度。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理論考試成績、實踐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的比較(分,

表1 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的比較(分,
組別人數理論考試成績實踐考試成績對照組 48 85.52±5.57 84.56±4.32實驗組 48 92.53±4.56 91.52±3.56 P 值 P<0.05 P<0.05
研究組(臨床路徑教學法+PBL)滿意、不滿意的人數分別為42 例、3 例,對照組(PBL):滿意、不滿意的人數分別為30 例、15 例,前者的滿意率為 93.33%,后者的滿意率為66.67%,前者高于后者,即臨床路徑教學法+PBL 教學法學生的滿意度優于PBL 教學法的學生滿意度,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又稱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于上世紀 60 年代產生于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80 年代后期在北美獲得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2]。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是一個有關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3]。最終起到規范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相對于指南來說,其內容更簡潔、易讀、適用于多學科多部門具體操作,是針對特定疾病的診療流程、注重治療過程中各??崎g的協同性、注重治療的結果、注重時間性。臨床路徑包含以下內容或執行流程:疾病的治療進度表;完成各項檢查以及治療目標和途徑。有關的治療計劃和預后目標的調整;有效的監控組織與程序。實施臨床路徑,要求在實際應用中,不斷遵循疾病指南、循證醫學的進展調整路徑的實施細則,使之符合醫學科學的發展,從而提供給患者最新的治療手段與最優化的治療方案;實施臨床路徑,可以加強學科之間、醫護之間、部門之間的交流;保證治療項目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減少治療過程的隨意化;提高醫院資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強臨床治療的風險控制;縮短住院周期,減低費用;實施臨床路徑,還可以為無相關經驗人員提供教育學習機會;同時,改善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屬參與治療過程的主動性也是實施臨床路徑的內容。臨床路徑教學法可以規范臨床醫療實踐,為醫學生提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平臺,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內分泌學臨床技能,有利于學生盡快熟悉常見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療常規,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4]。臨床路徑教學法結合內分泌科的實際情況,在明確的臨床路徑的基礎上,制定完整的一套臨床路徑教學需要遵循的方案,最后以表單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積極性,又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臨床技能。臨床路徑教學法聯合PBL 既保留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果顯示,實驗組(臨床路徑教學法+PBL)學生的出科理論考試成績、實踐能力考試成績、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B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臨床路徑教學法聯合PBL 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醫學生在實習階段樹立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做到理論聯合實際,提高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診療服務能力,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與廣闊的發展空間,使醫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內分泌學科復雜、紛繁的疾病,全面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值得臨床帶教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