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輸企業目前的客運生產狀態
高鐵、航空、私家車等快捷運輸方式的強勁發展,日益成為綜合運輸格局中的主打運輸。而相對變慢的道路運輸,仿佛在前行中踩下“急剎車”,呈現“瞬間”斷崖下滑之勢,持續下行且不可逆轉。鐵路沿線的道路長途客運班線,紛紛減班停班或停業,汽車客運站則從昔日車水馬龍的繁華,變得門可羅雀的冷清,有的不堪重負,關門停業或轉產。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客運生產更是雪上加霜,春運在關門中結束,復工復運,復不了量,一級客運站,每天只有三、四百人的客流。車輛、車站、服務人員趨于“閑置”狀態,運輸企業正常運轉面臨巨大壓力和考驗。
二、運輸企業正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客運生產新狀態下,運輸企業的生存發展情況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那些單一經營客運班線的運輸企業,自然是難以生存下去,如曾經作為浙江省優化客運網絡發展典范的衢州至杭州往返班線的專線公司,2015年實現報表利潤1000多萬元,2016年出現虧損,2017年上半年難以支撐而解散。
而實施多元化經營的傳統專業運輸企業,暫能依托其它產業存續,但也是步履維艱,浙江衢州汽車運輸集團公司就是這樣一種情形。作為浙西地區運輸主導骨干企業,衢汽集團公司擁有客運板塊、油品經營板塊、車輛技術檢測板塊等與“車”相關聯多個板塊經營。在得益于高速公路發展的這20多年間,企業客運板塊也獲得快速發展,班線點多面廣,效益好,成為企業生存及發展的根本支撐。而在客運走向衰落的這幾年里,油品銷售市場形勢卻好起來,成為企業當前的主要利潤源,接力和支撐企業正常運行。早在10年前,企業油品經營相當困難,市場出現批零同價、批零倒掛等情況,但公司堅信未來私家車蓬勃發展的市場必然到來,堅守著油品板塊的戰略發展,經營虧損由客運板塊利潤彌補,油品經營著重進行站點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多座油站(點)經營格局。目前,公司客運板塊全線虧損,唯有油品板塊經營一枝獨放。但我們清醒認識到:油品經營是完全市場化下的經營,受著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影響,在經營上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如果現在油品經營受到沖擊,那么企業的生存真的岌岌可危了。企業發展必須早謀劃,預則立。
三、變化中的運輸企業如何發展
和眾多運輸企業一樣,衢汽集團公司一方面因客運業務的萎縮而資產、人員等資源使用效率低下,一方面創收的板塊單一,如僅有石油板塊且存在較大的市場波動性,如果不盡快改變這種現狀,將對企業的存續構成極大的風險。作為企業,發展是硬道理。雖然客運班線業務萎縮,但企業還有資產、品牌等客運生產資源,如何在油品經營還處在相對穩定的時期內,能夠依靠油品經營的支撐加快將企業客運資源優勢轉型為發展優勢,這是企業應對困境、應對生存發展必須思考和實踐的問題。像衢汽集團公司這樣的專業運輸企業從傳統的公路運輸一路走來,歷經無數次艱難困境,從未離開過“車”,未來發展,依然要在“車”上做足文章,充分利用企業的地理區位優勢、存量資產優勢、企業品牌優勢,開拓新局面。
四、運輸企業客運資源的再利用
1.發揮企業資產優勢
專業運輸企業最核心最厚實的生產資源配置就是汽車客運站等資產,這是企業發展的“硬實力”。因為汽車客運站是人流物流“集散”的地方,常成為地標,帶動一方區域的繁華,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隨著道路客運業務的萎縮,目前汽車站功能弱化,使用處于低效狀態。
面對客運發展現狀,交通部及省市行業管理部門都出臺了相關轉型客運發展的意見,圍繞“人民對美好出行的需求”,提出了客游融合的發展方向。同時,當前中央及省市各級政府在積極推社會文化旅游發展和現代商業轉型升級,這是企業發展方向和契機。在實踐中,我們認為應充分發揮車站“集散”功能,通過內延外展,來轉型升級服務。人們的出行不單只是乘車,因此在服務內容上,車站不僅僅停留在傳統意義的“運”,可將服務鏈延伸至游、購、娛、吃等民生事項上;在服務對象上,不單單服務乘客、游客,還可拓展到服務周邊的居民消費群。在傳統客運行業基礎上,充分發揮車站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將車站傳統業務轉型為“客游商”相融合的新業態,將車站作為一個廣義的“景點”、一個大商貿等來打造。百姓需要豐富而有品質的出行消費生活,而汽車站有承接百姓出行需求的資源優勢,這使汽車站的轉型升級成為可能。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在《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提出“調整完善產業用地政策,創新使用方式,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中國道協不久前上書交通部分管部長,提出了對汽車站的商業開發建議,浙江省道協也上書省政府建議將汽車客運站轉型為旅游集散中心,這對汽車站轉型的實踐具有極大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2.發揮企業品牌優勢
傳統道路專業運輸企業大多是有幾十年、抑或與共和國同成長的老企業,衢州汽車站最早可溯源至上世紀三十年代。企業在長期發展中以“便民、惠民、奉獻”的交通核心價值觀和交通精神,堅持服務社會、服務大眾,勇于創新發展、勇擔社會責任,熟知運輸生產發展規律,不斷探索運輸發展方式,擁有較完善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體系、錘煉了一支高職業素養的駕駛員隊伍,所有這些形成了企業以專業團隊、優質服務、安全創新等為核心的服務品牌,形成了企業“軟實力”資源。
運輸服務作為一項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當前在管控上更加體現行業的主導作用,在經營上更加體現市場的配置和調節。如原來由企業自建汽車站,現逐步轉向由政府投資建設,而車站的服務由行業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實力企業來提供,汽車站所有權和經營權實現分離。再如城市出租車的投放,景區內交通運輸班線的開通、政府部門公務用車、企事業單位業務用車等等轉向社會,均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能提供優質、安全服務的經營主體,來開展車輛服務。在此種運輸服務生態下,能在市場中搶到先機的、制勝的,一定是具有品牌優勢的企業,在為社會提供高價值服務的同時,也獲得屬于自己的利益,這便是品牌經濟。
得益于自身品牌資源優勢,衢汽集團公司通過招投標方式,在政府公開采購中取得了由政府投資建設的衢州汽車東站的經營權,而在旅客服務、防恐防暴、安全生產、環境衛生等車站具體經營和管理中,按照高標準要求,創優爭先,努力打造城市文明窗口形象,獲得了政府各級部門的高度肯定,充分彰顯了品牌力量。再如,在政府部門公務用車、國企事業單位業務用車、出租車投放每一輪公開招投標中,衢汽公司憑借強有力的人才、安全、服務等資源優勢,獲得相應的服務經營權,目前公務用車服務,是企業包車的主要業務,公司城市出租車的市場份額占據45%以上。
運輸市場的競爭就是服務的競爭,品牌是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挖掘品牌資源,發展品牌經濟,成為運輸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特征。發展品牌經濟就是通過不斷完善提升品牌服務,有效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匹配性、適應性、靈活性,以實現自我的價值。在具體實踐中,加強以“專業、安全、優質、創新、責任”等為內涵的運輸服務品牌建設,是當前處于困境中的運輸企業,開展運輸服務,拓展新業務,必須走的路徑,且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作者簡介:
方逸民,浙江衢州汽車運輸集團有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