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時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計算機信息化有機融合,為更有效管理國有資產提供有力措施。探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思路等。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背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是政府會計主體的主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即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公共)財產,包括國家調撥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國家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按照國家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表現形式主要有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對外投資等。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大數據應運而生,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數據時代下,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要求
1.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各級財政部門是政府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實施綜合管理。各行政事業單位對本單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
2.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應當堅持三項原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推行實物費用定額制度,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整合與共享共用,實現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緊密統一。比如取消各部門、單位的公車,由政府成立專門的機構統一調配,極大的節約車輛消耗費用及司機的人員工資等;應當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督,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應當堅持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對資產進行價值核算和實物的“購入——使用——處置”全過程跟蹤監管,切實做到賬務核算與實物資產管理相統一,賬實、賬卡、賬賬相符。
3.計算機網絡技術運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軟件,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信息、資產卡片管理、使用狀態、處置情況、收益情況進行管理,建立詳細的卡片信息,提供綜合查詢,從每件資產的增加、變動、報廢、折舊、報表信息等,每件實物都可以對它的所有信息進行查詢,使國有資產管理更細致、更科學、更高效、更規范。
二、《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需要關注的問題
1.《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核算的新規定。2017年10月,《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由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構成,采用兩者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模式,運用雙分錄、雙報表等賬務處理形式,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有著新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在新制度中分為六類: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及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或者以不同方式為行政事業單位實現服務潛力或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且可以分別確定各自原價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向固定資產。
2.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計提的變化?!墩畷嬛贫取芬幎?,行政事業單位應對除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以及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以外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計提折舊的方法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行政事業單位按月計提折舊,當月新增固定資產當月計提折舊,并根據用途計入當期費用或相關資產成本;當月減少的資產當月不在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無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同時,新制度對部分資產的折舊年限進行了調整,如將“計算機設備”的折舊年限由原來的5年調整至6年;將“家具”類的折舊年限有原來的5年調整至15年。這就要求在新舊制度銜接時,需要對固定資產補提折舊,計入凈資產科目,不再列支當期費用。
3.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審批及方式等方面需要嚴格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處置應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處置。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難度較大,在處理、報批國有資產時不規范。如不認真執行資產處置審批手續和必要的評估,資產處置隨意性較大;另外,有點單位未履行審批手續,隨意將國有資產對外出租、出借和投資,導致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對這部分資產的收益無法有效監管。同時,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取消了“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新增了“資產處置費用”科目,用于核算單位處理固定資產而產生的相關費用。
4.大數據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系統與“財政云”模式下賬務管理的有效接軌。國有資產系統中從單位的基礎信息、每項實物詳細資料的卡片錄入、計提折舊的方法、年限、資產的購置計劃、出租、出借、資產處置、產權變更和登記等業務,全部實現計算機網絡操作,且需要與會計賬務相聯系,建立相對穩定的共享機制。這樣一來,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
三、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1.加強業務理論學習。熟悉《政府會計制度》、《預算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熟練掌握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和財務軟件,統一操作標準,規范模式,達到系統無縫銜接和數據共享,將計算機網絡的管理和操作優勢,更高效地運用與日常工作中。尤其是鄉鎮、基層單位的財務管理等相關人員,由于人員配備不足,日常工作繁雜,在這些方面的掌握程度較為薄弱,因此,要著重學習新會計制度在核算方式、核算科目、計提折舊等方面的重大變化以及技術機軟件的操作技能,確保新舊制度銜接時國有資產相關業務的處理準確無誤。
2.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歸范管理,明確職責。首先,明確國有資產管理崗位職責和權限,不相容職責相互分離;其次,依照法規進行審批,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效配置和運行效益,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審批制度,規范處置行為,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資產權益變動要依法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并進行專項管理。對外出租、出借國有資產,要實行專項管理,并在國有資產報告中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實現科學規范與嚴格管理相結合,有效使用與嚴密監督相統一。
3.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創新資產管理模式,提高資產管理效益。建立系統間的自動取數功能,如在“財政云”模式下,與賬務系統、預算系統、決算系統的計量要素更精細,分類更科學,實現數據在各相關系統中能夠準確提取和運用;提升硬件系統配置,優化系統內置功能,滿足多用戶同時操作時運行通暢的需求,提升系統的穩定性,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數據管理的風險日益突顯,如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等,系統防火墻構建如果不完善,則會給系統中所有數據的安全性帶來隱患。因此,必須明確信息數據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內部控制機制,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備份管理、殺毒軟件、高規格防火墻等安全措施。
四、結束語
總之,各行政事業單位應結合業務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資產利用率,更好地服務于新形勢下科學評價政府績效和實施績效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東升、劉俊峰、董李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有關問題思考”.西部財會,2015.(7)
作者簡介:
王欣,女,會計師,高級經濟師,現供職于延安市洛川縣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