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兒,幫媽媽擦下桌子!”
“二兒,吃飯了。”
“二兒,早點睡吧!”
“二兒……”
啊!啊!啊!真是煩死了!我終于受不了了,大聲對媽媽吼到:“能不能不二兒、二兒地叫我啊!我都這么大了,多丟人啊!別人都有好聽的小名,為什么我的小名這么土氣!”吼完便轉(zhuǎn)身摔門進了臥室。
放學回到家,我倆默默相對,都沒有說話,一直低頭吃飯。媽媽先吃完,站起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媽媽的眼睛紅腫著。應(yīng)該是被我氣哭的吧!今天的事可能對她打擊很大吧!我心里有一點兒后悔,但想到媽媽以后不會再“二兒”“二兒”地喊我了,竟然也有些開心。
第二天晚上回到家時,對著媽媽喊了一句:“媽,我回來了。”媽媽轉(zhuǎn)過頭笑著說:“二兒,等會兒就吃飯了!”剛說完,她的眼神突然黯淡了,趕忙又苦笑著說道:“這……這是最后一次。”我身體一僵,心里抽搐了一下,有點意外,媽媽竟然會為了一個稱呼,這么難過。
“張若曦,擦桌子,吃飯吧!”母親終于喚出了我的名字,但我竟然覺得聲音是那么生硬、刺耳。從那以后,母親每次叫我時,總是欲言又止,然后再叫聲“張若曦”,再與我交談。每當這時,我總感覺我們之間隔了一堵冰冷的墻。雖然我摸不到它,可是它卻真實地存在于我和母親之間。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那點改稱呼的愉悅徹底沒有了。
不到一個星期,我就受不了了。我本來在家中就是“二兒”啊!哥哥上大學去了,只有我在家中,媽媽這樣叫我不是很正常嗎?之前是我錯了。我像小貓一樣趴在母親的肩膀上說:“媽,你以后還是叫我‘二兒吧!我不習慣你叫我名字。”母親看著我,眼睛里噙滿了淚花,回過身抱著我,我們就這樣依偎著,好溫暖,那堵冰冷的墻也被我們?nèi)诨恕?/p>
今天放學開門后,媽媽第一句話便是:“二兒,你回來了。”我高興地回答:“嗯,我回來了。”我們對視一眼,都笑了。
親人之間應(yīng)該多一些理解,不要再發(fā)生這種傷人的“意外”了。
(吉林磐石市明城中學九年(2)班)
點評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在乎的人和事,而“我”最在乎的是媽媽在家中喊“我”的小名。作文成功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我”對媽媽喊“我”小名表示生氣,媽媽不再喊“我”小名之后,“我”卻感到意外、不自然,波瀾頓生,前后的情感變化表現(xiàn)了“我”的心理成長歷程。作文選材真實,生活氣息濃厚,易于喚起讀者的共鳴。
誤區(qū)提醒
寫作中無論是運用順序調(diào)整法,還是設(shè)置懸念法、抑揚轉(zhuǎn)換法,都要尊重生活,符合生活的邏輯和作者感情變化的規(guī)律,不能為了達到“曲折”的目的而亂設(shè)懸念、濫用抑揚轉(zhuǎn)換法,使人不知所云,產(chǎn)生誤解,找不到作文的主題。一篇作文不是說只能運用一種手法來達到情節(jié)“曲折”的目的,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方法,如誤會法、巧合法、夸張法等,但絕不能為了引起波瀾而矯揉造作、故弄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