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
摘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政府積極推行的一項保險制度,既是我國廣大農民享受國民待遇的重要體現,也是農民日后養老的主要依靠之一,其目的是保障農民的日后養老問題。在農村實施養老保險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財務管理上的困境,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創新,找出高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務管理;困境
當前,養老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農村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的熱點問題。自古以來,人們就向往那種“老有所依”的老年生活,而養老問題是全社會都非常重視的社會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養老問題也發生了巨大改變,逐漸由之前的“土地養老保險”變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我國農村的人口比重較大,人口老齡化情況日益嚴重,使得農村的養老壓力巨大。進一步完善農村的養老保險機制,對農村的和諧穩定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農村養老保險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財務管理狀況,它一方面極大影響了農村養老保險機制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也關系到農村改革的成敗,影響農村的發展速度。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有關政策出現了滯后的弊端
第一,農村養老保險參保范圍較窄。一般來講,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僅限于有農村戶口的農民。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積極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的界限,放開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對象范圍,增大服務領域。當前的農村養老保險基本上都是參照了商業保險的一些做法,降低了社會保險的明顯特征。
第二,農村養老金的數額較低。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采取的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養老金領取辦法。農村養老保險實行的是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辦法,地方政府財政對農村繳費實行補貼。中央政府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最低標準的基礎養老金實行全額補助,而對東部發達地區的補助標準是一半,最大程度保障同一地區的農民領取的基礎養老金是統一的,確保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與普惠性。當前,我國農村的基礎養老金已經增長到了100元左右,但保障水平明顯偏低,很難滿足農村老人每月的開銷。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和增值有限
第一,基金運營層次不高。依照國家相關規定,由縣級單位負責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運營,因此運營的層次是不高的,運營的范圍也比較有限,經濟效益也不高。
第二,投資途徑不多,利率較低。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只能投資國債或者存入銀行,這樣安全性更高一些,但實際操作中會有貶值的可能。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初期,銀行的存款利率還比較高,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通過銀行存款、買入國債或者是從非銀行金融機構獲得利息,基本能夠實現增值和保值的目標,維持正常的運行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前形勢下銀行的利率不斷下調,國債的收益率也呈現下降趨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都變得非常困難。
(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發放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第一,基礎管理中存在不規范性。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初期,參保的手續比較簡單,一般是由村里的負責人手工填寫單據,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差錯,如年齡的差錯、名字的差錯等,這就給日后養老金的順利領取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農村社會養老金的基礎管理中,一定要增強管理的規范性。
第二,退保的范圍進一步增大。退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分為兩種情況:正常退保和非正常退保。以下三種情況可以辦理正常退保:保險對象的戶口發生變化,由之前的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保險對象在繳費期間死亡的;保險對象的戶口發生遷徙,新遷入地還沒有建立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除了這三種情況,其他情況退保的行為,都屬于非正常退保的范圍。正常退保的對象,個人繳納的款項、集體補助的款項,在扣除相應的管理費后,將剩余款項全部返還給保險對象。而對于那些非正常退保的對象,個人繳納的款項在扣除管理費后,剩余部分將全部返還給參保對象,集體補助部分將不再返還,而是納入保險基金。
(四)借支基金存在較大的問題
依據國家相關規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初期,國家政府的專項補貼款嚴重不足,為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國家下發文件,要求基層單位在初始階段采取多種辦法解決此事,對于極少數不能很好解決經費不足問題的地區,允許他們在上級批準的情況下,從基金中借支。這就造成很多地方以此為借口,大肆從基金中借支的行為,甚至有的地區發生了挪用、調用的情況,嚴重影響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正常運轉。
二、積極應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務管理工作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管理工作
第一,進一步提升基金的運營層次。要在保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基金發展的新渠道,為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作出最大的努力。在探索發展中,要適當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層次,最好由國家級或者省級部門專管運營。也可以交由國內知名、信譽良好的大型投資公司加以市場運作,或者將其投放到國家的大型建設項目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化解基金的貶值風險,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國家大型項目的建設,可以有效支援國家建設,促進國家發展。
第二,適當提高利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和銀行的存款利率具有很大的關聯,銀行的存款利率上升,個人賬戶的資金利率也就跟著上漲;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個人賬戶的資金利率也跟著下調。這樣的做法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無法切實滿足農民群眾的養老需求。對此,政府部門要采取措施,確保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性與合理性。
(二)進一步完善養老金的發放流程
第一,進一步核查參保人員的個人信息,保證其正確性和完整性。政府主管部門要認真核查參保人員的個人信息,保證其正確性和完整性,對于參保人員的繳費記錄等也要給予認真核查,保障每一個參保人員都記錄在案,不遺漏。對于核查后的參保信息,主管農村養老保險的最高機構要及時蓋章確認,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制定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在財務管理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制度與措施,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制化建設。
第三,加強退保工作的管理。對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退保工作,要嚴格管理,可以參照企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唯一允許退保的情況是參保人員死亡,其個人繳納的資金可以全額返還。其他情況將不予退費。
(三)堅決禁止一切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借支行為
廣大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主要是為日后的養老著想,希望自己喪失勞動能力時,能有一個基本的保障。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納的費用是他們省吃儉用的血汗錢和養老錢。因此,我國政府要高度重視該項工作,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確保保險基金安全穩定運行,禁止一切形式的基金借支行為,最大程度保障農村社會養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同時,還要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財務管理工作,依據社會發展以及國家政策變化,將國家的這項好政策執行好、落實好,真正普惠于廣大農民群眾,讓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能夠真正得到完善,讓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整,讓人們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關系到農村數以億計的農民群體的切身利益,對于保障農村地區社會穩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長遠意義。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依舊不平衡,很多中西部地區的農民還沒有認識到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主動參保意識還不強。對此,政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號召和鼓勵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進一步完善保險基金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養老機制,保障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地區有效落實,推動社會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靜.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倫理探討[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2):61-63.
[2]馮舒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務管理的困境與突圍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5(33):178.
[3]劉騰飛.淺析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困境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5(6):72.
[4]向光芳.談談如何加強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