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生智 陳增潔
內容摘要 素質教育在我國已成為一種國家戰略,但素質教育從提出到現在研討將近40年,仍沒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原因是技術瓶頸的制約。做好“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工作能解決這個瓶頸。文章重點從“融媒體”概念、素質教育概念、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發展瓶頸、“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對我國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融媒體”時代 網絡文化 信息化建設 素質教育
1 引言
素質教育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是提高億萬家庭幸福的工程,已成為一種國家戰略。但素質教育從提出到現在研討將近40年,仍沒取得重大進展,重要原因是技術瓶頸的制約。要解決這個技術瓶頸,必須做好“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做好“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工作是我國新形勢下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訴求,對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實踐意義。
2 “融媒體”概念
“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媒體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1]。
3 素質教育概念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能力培養,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注重人的自我終身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內容,是一種全面的教育,以全面提高中華民族整體民族素質為宗旨。
素質教育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應以能力考核為手段。素質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自我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根本目的,以為國家培養所需要的有用人才為核心目的。
4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生產力的發展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被應用于生產過程,滲入到勞動力、勞動對象、勞動資料之中,可引起它們的變化,產生出巨大的物質力量,從而轉化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所以說,生產力的發展依靠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生產力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
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國力的強弱取決于該國勞動者素質的高低,最終是體現在每個公民的綜合素質的競爭上。只有每個公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依靠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保證。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教授,還要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只有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有機交融,才能使一個人真正樹立科學精神,“活化”所學知識,正確認識世界,能動改造世界。自主創新的基礎就在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不僅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且使學生的人格、個性也得到和諧發展;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會學”;不僅要教學生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教學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學生體格健康、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得到全面發展和整體發展。素質教育以能力培養為重點,能促進人的自由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因而可以全面提高個人的基本素質,使每個人的科學文化水平、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
共產主義社會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極大提高的基礎上。在共產主義社會,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既然素質教育能克服各種教育弊端,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能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能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能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就成為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5 素質教育發展瓶頸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和涉及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系統工程。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學前教育、老年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應試教育、終身教育等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素質教育停滯不前的現狀,人們找出了千萬條的原因,但最終目光都鎖定應試教育上,認為是應試教育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其實人們只看到了問題表面,沒有深入到問題本質。在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善于透過表面看本質。
素質教育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那么人的基本素質如何評價呢?我們知道,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素質。每個人的基本素質有很多,每項基本素質又反映在他對應的每項專門能力上,如音樂能力、繪畫能力、數學能力、運動能力等。因而素質教育要全面推行,前提就是必須能夠考核每個人的基本素質,考核的方法就是考核每個人的諸多專項能力。應試教育的特點是不能考核每個人的諸多專項能力,它重點考核的是學習能力,但學習能力不能全面反映每個人的基本素質。這也證明了一種社會現象存在的原因:有的人接受教育程度高,并不能代表他的素質高和能力高,特別是自主創新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高。這是因為,自主創新能力是諸多單項素質的綜合體現。綜合分析不難發現,影響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瓶頸是能力考核不能全面實行。瓶頸是技術原因造成的。現在的教育缺乏有效的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的“能力”課程體系、能力考核標準,也沒有相應科學的能力考核體系或能力評價體系,這也旁證了這一點。
6 “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對我國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影響素質教育全面推行原因是能力考核不能全面實行。而能力考核不能全面實行,是技術原因。主要因素是目前我國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的程度不夠,也就是說,是技術原因阻礙了我國素質教育全面實行。而“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融媒體”時代,“打通”是其最主要特性,這種打通不僅僅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貫通,更是教育資源的打通,文化資源的徹底整合。到時文化資源共享問題將會得到徹底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性問題將會得到根治[1]。在教育資源共享下,人人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進行學習,再也不會因為教育資源的“孤島性”,而影響自己能力的發展。
第二,“融媒體”時代,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等高新信息技術得以全面應用。基于智能感知的物聯網可以方便地進行海量數據的采集和環境監控,基于智能的云計算技術可以實現對海量數據的計算處理。基于智能的大數據技術可以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我們需要的信息。再通過智能化的分析處理,就可很容易地從海量數據中判斷出每個人某方面的專項能力。現在我們認為比登天還難的問題,隨著技術的突破、技術的全面應用,以后將會很容易地得到解決。可以說,做好“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發展,能加快素質教育建設步伐,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素質教育的大繁榮。所以說,做好“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將是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重要推進器。
7 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是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是提高億萬家庭幸福的工程,是促使共產主義盡早實現的鋪墊性工程。做好“融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信息化建設對于促進素質教育全面推行這一新的曙光的到來具有重大戰略實踐意義。
(第一作者系濰坊職業學院 講師)
(本文由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ZDZD201906520)支持)
【參考文獻】
[1]宋志森,崔志梅.融媒體環境中的副刊寫作[J],采寫編,2019(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