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雙雙 韓巍
(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現代論文文獻信息浩如煙海,讀者檢索到論文標題后,是否會繼續對論文進行全文閱讀和深入了解,往往是通過閱讀摘要來進行判斷。一篇好的摘要不僅要做到重點突出,信息量大,也要措辭得當,用詞符合文體風格。就科技論文而言,其摘要往往要對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研究成果以及最終結論有一個完整精煉的說明,用詞需要簡明、客觀、準確。好的科技論文摘要能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了解最新學術動態和科研成果,對于科技新發現的推廣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對于科技論文摘要的研究較廣泛,既有對摘要語篇特征進行分析,也有針對某一學科論文英文摘要的撰寫進行研究,比如徐筠等人通過將摘要的語篇結構理解為“方法+結果”這一語義鏈[1],得出這一語義鏈在句內和句間的連貫就可以構成整個摘要語篇的連貫性,并分析了中英文摘要在選擇銜接手段方面的偏好和差異;李濤運用斯威爾斯的體裁分析理論[2],分析了自然科學類論文英文摘要的體裁特征和文體特征,并依據其特征為英文摘要規范化寫作提出了有效策略;唐磊和江曉敏從宏觀結構、第一人稱代詞、語態和時態4 個維度對比了國內外核心醫學期刊的英文摘要,探究了兩類摘要文體特征的差異及其主要原因[3]。
而國外學者對科技論文的摘要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John Swales 等學者提出“語步”的概念,并指出論文摘要的結構與主體的結構一致,都為類似的四語步模式;而Hyland 對Swales 的四語步模式進行了擴展,提出了“導言—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五語步模式[4]。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于摘要英譯和英文摘要撰寫的研究成果頗豐,但中英文兩種不同語言摘要的對比分析卻鮮少有人研究。因此,本論文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3.2.4w),結合定量分析和定向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對中文和英文機械類科技論文摘要進行對比研究,探討動詞使用和句式選擇上的偏好,并從英漢語言層面和思維層面對這種偏好進行原因分析,總結此類偏好在科技論文摘要撰寫中的指導作用,為科研人員在科技論文摘要的撰寫和翻譯方面提供參考,使之能與學術論文的文體形式更加貼近。
無論在中文寫作還是英文寫作中,動詞的使用都至關重要,動詞是整篇文章語言藝術的靈魂,對于句式的選擇和文體風格的確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文從西北工業大學主辦的核心期刊《機械科學與技術》上挑選了100 篇學術論文,從國外機械類核心期刊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gazine Select Articles上也挑選了100 篇學術論文,這些論文均發表于2008年至2018 年,從每一年中隨機挑選十篇論文,并對前一本雜志的中文摘要和后一本雜志的英文摘要分別做了詞頻統計和關鍵詞提取,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從高頻動詞的使用看英漢句式的差異,從句式的差異探究中英科技論文文體風格的不同。
本文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3.2.4w)分別對中英文論文摘要的詞頻進行了統計,其中高頻動詞的統計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高頻動詞的統計結果示意表
由此可見,中文論文摘要中主要使用“進行”、“通過”、“表明”、“基于”、“提出”、“利用”、“采用”等七個高頻動詞,而英文摘要主要使用be 動詞,在高頻動詞中be 動詞占了5/7,各種形態的be 動詞(包括未列在表內的were 出現8 次)總共出現了439 次。經過進一步統計與分析,be 動詞在句子中的形態從頻率高到低主要為“be 動詞+done”(出現182 次)、“be動詞+名詞”(出現81 次)、“be 動詞+形容詞”(出現73 次)、“be+doing”(出現42 次)。由此可知,英文的論文摘要中,廣泛使用被動語態、名詞化結構和主系表結構。主動態的實義動詞作謂語動詞的情況較少,出現頻率較高的實義動詞,如discuss、use 和show 等,多用于表達研究對象、展現研究目標、闡述研究手段。
通過對中文科技文本摘要中高頻動詞的統計與分析,本文發現中文科技文本的摘要主要采用“通過”、“利用”、“采用”等動詞闡述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通過“基于”一詞闡述研究的理論背景,通過“提出”、“表明”等動詞展現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結果,通過利用“進行”一詞搭配其它相關動詞來表達實際動作,如“進行研究”、“進行比較”、“進行實驗”等。而英文科技文本的摘要則主要采用被動語態和主系表結構來表達動作,較少采用主動語態的實義動詞,實義動詞多用來展現與研究相關的內容,如用discuss 闡述研究對象,use 闡述研究手段和方法,show 展現研究結果。
通過這些高頻動詞的使用,我們可以窺探出中英論文摘要在句式上的規律,中英句式的這種規律既存在同一性,也存在差異性。首先,中文和英文論文摘要寫作中都會傾向于選用一些固定的詞語來闡述研究方法、展現研究目的和結果,比如中文中常用的提出、表明、采用等詞,英文中的discuss、use、show 等詞。其次,對于表達實際動作,中英文論文寫作也有各自固定的偏好,中文用“進行”一詞搭配具體動詞,而英文中使用be 動詞搭配動詞的被動形式或采用主系表結構,即be+形容詞或名詞的結構。在漢語中,“進行”一詞可以表示時態,傳遞一種持續存在的狀態,而在英語中,be 動詞同樣也可以展現時態,主系表結構也可以暗示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狀態,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進行”一詞與be 動詞的作用和效果正好不謀而合。
然而,中文和英文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在科技學術論文的撰寫中句式差異也較為明顯。中文論文的摘要寫作中,以主動語態為主,常使用實義動詞作為謂語,甚至通過動詞連用的形式來表達一系列的動作或狀態。而英文論文的摘要寫作中,廣泛使用被動語態和主系表結構,多以實義動詞的名詞或形容詞形式來替代動詞形式,鮮少出現動詞連用形式。
隨后,本文對句式出現差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中文和英文科技論文對于語言和風格的要求是一致的,都要求客觀、準確、流暢、簡明,那為何同一領域的科技類學術論文,面對同樣的語言和風格標準,在撰寫過程中句式卻出現了種種差異,是否僅僅歸因于中英文語言的差異呢?經過研究,本文將出現差異的原因歸結為了兩個方面:語言差異和思維差異。
第一,中英文語言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眾所周知,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兩種不同語系的詞匯和句法結構完全不同。從詞法層面而言,在英語句子中,“動詞的表現力通常成靜態,而名詞、介詞、形容詞、副詞等詞語的表現力比較強?!盵5]因此,英文寫作中常選用be+名詞或形容詞的主系表結構來代替實義動詞。而漢語中,動詞極富表現力,動詞連用可以生動具體地描述出整個過程,使得邏輯緊密,條理清晰。此外,從句法層面而言,主語在英語句式中不可缺少,而在科技英語中為保證客觀準確,常選擇物稱主語,由此帶來了被動句的廣泛使用。而中文句式較松散,以達意為第一位,對詞匯和句式要求并不高,因此中文句式中常出現無主語的情況,但讀者根據上下文語境可推斷出邏輯主語,不管是中文句式中的物稱主語還是邏輯主語,通常都為施事,因此,中文句式中很少出現被動句,多為主動語態。
第二,任何語言活動都會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語言和思維既互相補充而又相互制約,思維模式的不同會導致語言結構的差異。首先,英語民族重形合,句式嚴密謹慎,注重用各種有形的連接手段將句子銜接在一起,幾乎很少出現無主句或不加連詞的動詞連用情況,并且嚴格區分主體和客體,為保證科技英語的客觀準確,傾向于使用被動語態。而漢語重意合,句式松散靈活,只要能達意,用詞造句就可簡練,在主語選擇上也是主客體相交融,對思維主語的主體和客體不加區分,因此中文句式中常以人和物為主語,多用主動句,并存在大量的無主句。此外,英語民族的思維是直線型的,而漢語民族的思維是螺旋型的,思維方式不同使得句式在重點信息的結構排列上也多有不同,“英語民族思維特點反映在詞的排列上就是要使最重要的信息擺在最顯著的位置,突出句子重點;而漢語民族習慣于從側面說,闡述外圍的環境,最后點出話語的信息中心?!盵6]因此,這種思維的差異使得英語中常常通過采用被動句式將重要信息放在句首,令讀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所敘述的事物,而漢語則無此習慣。
本文通過詞頻統計的研究方法,發現中國學者和國外學者在撰寫科技學術論文的摘要時,對于動詞使用和句式選擇上的偏好。中國學者常采用“進行”一詞搭配其它動詞來表達動作,采用“通過”、“利用”、“采用”等動詞闡述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基于”一詞闡述研究的理論背景,通過“提出”、“表明”等動詞展現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結果,在句式選擇上采用主動句,通過動詞聯用的形式闡述一系列過程。而國外學者常采用主系表結構,即be+形容詞或名詞的形式,并廣泛使用被動語態,主動語態的實義動詞常用來表示研究目的、研究結果、研究手段等,比如discuss、use、show 等。
了解了中英文科技論文摘要在動詞和句式選擇上的這些偏好,國內外學者在撰寫科技論文摘要時便能有規律可依,可以大大提高科技論文的寫作效率和質量,避免出現不符合科技文體的語言和風格。此外,對于譯者而言,了解中英科技論文語言的共性和差異性,掌握中英論文的高頻動詞和常用句式,能使其翻譯出來的文本與學術論文的文體形式更為貼近,更符合原語學術語言的表達習慣和風格。
本文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3.2.4w),通過對中文和英文機械類科技論文摘要進行詞頻統計,發現了中英科技論文摘要中的高頻動詞,由此分析出了中英科技論文在句式選擇上的同一性和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與英漢的語言和思維模式密切相關。因此,理解并掌握中英科技論文在動詞選擇和句式偏好方面的特點,便能提高科技論文的寫作和翻譯質量,符合國際科技學術論文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