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福 秦莉主任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專家名片:
秦莉,主任醫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輸血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輸血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輸血協會輸血管理學專委會副主委。

程福,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輸血科技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臨床輸血安全及血液免疫學。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獻血日”,大家都知道獻血是助人的好事,但不少朋友還是有些擔憂——“一次性抽了那么多血,身體抵抗力會下降吧?”“抽血的針安全嗎,會不會傳染疾病?“我連體檢抽血都害怕,聽說獻血的針更粗更痛,抽了怕不是要當場暈倒?!”獻血之前,就把這些問題一一說清。
去獻血時,采血機構一般會根據獻血者的情況建議一次獻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這個獻血量并不會影響健康。
人體血液總量占體重的7~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一次獻血如果是400毫升的話,只占總血量不到10%。人體是很智能的,體內的血液有80%參與血液循環,有20%的血液貯存在脾、肝、肺等“貯血庫”里面,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補償時,這部分血液會連續不斷地釋放,參與血循環。
有研究發現,獻血后血漿中的水分和無機鹽類在1~2小時內由組織液透入血管就能得到補充,血漿中的蛋白濃度在2周左右可以恢復,紅細胞3~4周就可以恢復。這就是說,獻血后最多四個星期,血液總量就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了。
獻血時,一般捐獻的是全血成分,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而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雖然獻血過程會因白細胞的丟失,而損失一些與免疫相關的淋巴細胞,但含量很低,對免疫系統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對于經過篩選符合標準的健康獻血者來說,定期獻血對身體還有一定好處:如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很多定期獻血的人,會自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酗酒、不暴飲暴食,保持體重。
年齡:18~55周歲;如果之前沒有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歲。
體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其他:血壓正常;脈搏正常;體溫正常;無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傳染病;轉氨酶正常等。

只要去的是正規的獻血站或獻血點,不會因為獻血而被傳染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目前血站所使用的采血器材均為一次性合格、正規的器材,經過嚴格消毒,只要1個人使用后會完全銷毀。同時采血的環境、采血部位都會做嚴格的消毒。
●不能空腹獻血
●獻血前一天和當天不要吃肥肉、油炸等油膩的食物。
●獻血前一天不要喝酒。
●獻血前有感冒、發熱、拉肚子,女性來月經等情況,要暫緩獻血。
●帶好自己的身份證件。
●獻血后可以多喝水,不要胡吃海塞“進補”。
●獻血后1小時內不要提重物。
●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注意休息。
●抽血扎針的地方1~2天如果有青紫現象不要緊,可局部冷敷緩解。
●扎針的地方24小時內不要沾水。
先要搞清楚,究竟是身體暈血、暈針,還是心理上暈血、暈針,甚至是怕痛?
確實有很小一部分獻血者在獻血的過程中或者獻血結束后,會出現一些“獻血反應”——比如臉色蒼白、腦殼暈、惡心、胸悶、嘔吐,甚至更嚴重的會出現暈厥、抽搐、持續性低血壓、心動過緩等。
如果出現這些獻血反應,輕度、中度的癥狀躺下休息會兒或者喝些糖水就行了,至于重度反應的獻血者,馬上停止獻血,平躺,必要時可以做一些簡單處理,很快會恢復正常,不會留下后遺癥。出現重癥的人數是極少的,而且獻血站/點內多數都是醫學專業人士,獻血過程中一旦有不舒服,可以及時告知,及時處理。
獻血前在吃抗生素的人,近期不要去獻血。此外有下面這些情況的人,也不能去獻血:
●半月內拔牙或其他小手術者;
●女性月經前后三天;
●妊娠期、流產后沒滿六個月;
●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感冒、急性胃腸炎病愈未滿一周者;
●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滿一月者;
●肺炎病愈未滿三個月者;
●某些傳染病史等。
獻全血兩次至少間隔6個月及以上,獻機采血小板兩次的間隔時間不少于2周,總捐獻數≤24次/年。捐獻機采血小板后再想捐全血需要至少間隔4周。捐獻全血后,再想捐機采血小板要至少間隔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