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多多

每個人都向往坐如鐘,站如松,走路一陣風的狀態,尤其是老年人。但是到了一定年齡之后,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困擾——骨質疏松。于是有很多老年人,為了避免骨質疏松,開始了積極補鈣行動,殊不知,過量補鈣的背后潛藏著許多隱患。
積累骨量就像存錢一樣,年輕的時候多存錢,提高骨峰值,老了就有足夠的銀子養老,其實就是給自己的身體建造一個骨礦銀行。而和這個骨礦銀行有關系的四大要素:
●飲食均衡,營養全面。因為骨骼健康不止需要鈣,還需要營養均衡;
●良好習慣,吸煙、酗酒、高油膳食、喝濃茶等壞習慣都會影響骨骼健康;
●合理運動;
●曬太陽。
的確,鈣和骨骼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要注意,缺鈣只是患骨質疏松的一個原因。如果認為大量補鈣就能對抗這“竊骨大盜”,那就太低估它的實力了。
骨質疏松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發性的骨質疏松,一類是繼發性的骨質疏松。
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包括女性絕經期后,特別是停經后的8~12年,出現的骨質疏松和老年性骨質疏松,這是由于生理規律造成的,只能通過飲食或藥物減緩。
繼發性的骨質疏松。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誘因(如藥物)而引起的骨質疏松。不同類型的骨質疏松,預防和治療的方法肯定不一樣,補鈣前要先弄清楚骨質疏松的類型。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8版)》中,50歲以上人群每天鈣的推薦攝入量為1000毫克,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每天2000毫克。有人會覺得這中間還有1000毫克的范圍,多補點應該沒什么壞處。但是要知道超過推薦量后,攝入的鈣越多,越接近最高值,對身體可能產生危害風險越大。比如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如鎂、磷、鐵等。鈣補充過多,還容易誘發腎結石、血管鈣化、便秘等問題,危害身體健康。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還是推薦以飲食作為補鈣基礎,因為補鈣高手就在我們日常餐盤里。況且通過食物補鈣,不容易出現劑量超標。日常飲食補鈣可以這樣計算:
每天保證300毫升的奶及其制品,差不多能獲取300毫克以上的鈣。吃點豆制品,比如100克(2兩)豆腐或50克(1兩)豆腐干,也可以獲取約300毫克的鈣。每天保障吃300~500克的蔬菜,適當增加綠葉蔬菜的比例,也可以獲得至少200毫克以上的鈣。適量再選擇吃點芝麻醬等天然含鈣高的食物。這樣粗略加一加,一天的鈣量就可以得到滿足。
如果膳食中實在做不到,或是由于機體的特殊情況對鈣量需求增大,在食物的基礎上,再遵醫囑適當加服鈣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