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振曄 副主任醫師 浙江醫院

在女性的“紅顏殺手”中,乳腺癌排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根據浙江省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數據,乳腺癌高居所有癌種發病率第二位,也是女性癌癥患者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癥。
得了乳腺癌還能生育嗎?這并非不可能。乳腺癌早發現、及早采取規范化治療,才能有良好的預后效果,育齡期女性依然能實現生育夢想。對乳房的檢查中,除了結節,鈣化點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大約4年前,23歲的何麗無意中摸到自己乳房靠近乳暈位置有個腫塊,剛結婚不久的她立即警覺起來,火速前往醫院檢查。術前穿刺病理診斷證實為乳腺癌。醫生為她選擇了保乳根治術,在腫瘤得到根治的同時保留了姑娘的乳房,也保留了她作為女性的尊嚴。
乳腺疾病是個大類,最為常見的分類即乳腺良性病變和乳腺惡性腫瘤,一般而言,女性在20~40歲年齡段的多為良性病變,40周歲以上惡性腫瘤發病率增加。但近年來,乳腺癌的年輕化也十分明顯。何麗住院手術的那一周,乳腺外科一共收治了4名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最小的年僅19歲。
考慮到何麗年紀輕輕并有強烈的生育意愿,醫生根據其身體條件和腫瘤分期、類型,在其化療期間安排了保護卵巢功能的藥物,后續則進行了內分泌藥物治療。到了服用內分泌藥物的第二年,何麗渴望要個孩子,于是醫生經過充分評估后,確認何麗可以懷孕,便暫時停止了內分泌藥物治療。
現在,何麗的寶寶已經半歲了,很健康,而她自己也在呂振曄醫師的指導下,再度開始了內分泌藥物治療。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乳腺疾病,對乳房結節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但難免還有人在糾結,什么樣的結節需要手術、什么樣的結節可以隨訪觀察。
體檢每年要進行,如果看到提示乳房有結節也不要緊張,首先要看BI-RADS分級,四級以上需要手術,四級以下視情況隨訪觀察;其次看結節大小,根據《乳腺癌診療指南》,超過2厘米大小的結節建議手術處理,1厘米以下的結節,建議醫學觀察。在1~2厘米之間的,由專科醫生判斷采取何種處理方案。
除了結節,還有一樣東西很多人容易忽視,那就是鈣化灶。所謂鈣化灶,是乳腺細胞凋亡后形成的鈣質聚集。一般來說,如果是孤立的、粗大的鈣化灶,多為良性表現;但若是有多個細小的鈣化點聚集成簇狀的,那就很有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典型表現。也就是說,假如患者體檢報告上有“簇狀鈣化”或“腫塊伴有鈣化”這幾個字時,一定要高度重視,應該及時找乳腺專科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齡是獨立的危險因素。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乳腺癌有兩個發病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45~50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75歲之間。但這不意味著高齡女性的乳房健康就不需要關注了。
雖然老年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相對降低,病理類型相對溫和,發展也較緩,治療時除了病理類型和分期外,還要考慮患者的身體基礎條件,以及預期壽命,從而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目前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在排除不利于手術的各項條件之外,手術根除依然是首選方案。
而作為外科手術,微創是發展趨勢,也是患者渴望的。嚴格遵從診療指南和手術指征,就是最好的微創手術。
腫瘤在什么階段、什么類型、采用什么方法治療,這些都有規范化的診療指南,無論國內國外。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手術切口位置和大小,讓患者受益最大化。想要達到這一結果,離不開乳腺癌的早發現、早治療。
無論男性女性,都要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除了學會自我檢查,女性在40歲之前查出結節需要復診的,應保持半年或一年的復查頻率;40歲以后要增加鉬靶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