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冰青
進入6月,夏天的大幕正式拉開。夏季高溫,食物易腐壞,要當心食源性疾病。蚊蟲紛擾,做好防護,及時清理積水,減少蚊蟲孳生。此外,還要當心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發生。

氣溫的逐漸上升有利于細菌的滋生繁殖,食物也更容易被細菌污染導致變質;另一方面,季節變換、氣溫升高使人體腸道的防御機能下降,易感性增強。遠離食源性疾病,應該做到:
●注意飯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食品要做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隔夜菜,如需食用,需要徹底加熱。
●在外就餐盡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產品和水產品等食物;吃海鮮、涮肉等時,要徹底煮熟;不吃腐爛的蔬菜、水果。
●集體單位食堂以及餐飲業應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從業人員應注意食品操作衛生,處理食品的刀具、餐具、砧板等生熟分開,清洗、加工食品時避免交叉污染。
春夏季節,手足口病的發病開始呈上升趨勢。手足口病是一種季節性較強的傳染病,尤其在幼兒中多發。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其次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除此之外還可通過接觸病人或通過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皰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發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膚黏膜的皮疹、皰疹、潰瘍為典型表現,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預防手足口病,關鍵在注意幼兒個人、家長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情況。家長發現幼兒異常應及時送醫院就診。加強托幼機構的晨檢,早期發現和隔離患兒;加強教室、居室等環境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做好托幼機構日常性消毒(玩具、餐具、便器);開展衛生宣傳,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衣被。
進入梅雨季節,部分地區天氣悶熱,蚊蟲容易孳生,是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寨卡等蚊媒傳染病的高發期,因此要注意做好防蚊、滅蚊工作。登革熱是經蚊子叮咬傳播的一種以發熱、皮疹和全身疼痛為主要癥狀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癥狀包括突發高熱、體痛、皮膚發紅、皮疹。預防登革熱最有效的措施是防蚊滅蚊,預防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切記做好以下工作:
●可以安裝紗門、紗窗及使用蚊帳防蚊。
●室內可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庭用衛生殺蟲劑驅蚊、滅蚊。
●家養水生植物應每隔3~5天換水洗瓶、清洗根須,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積水。社區、家庭應清掃衛生死角、傾倒門前屋后積水以消除蚊蟲孳生地。
●在野外和戶外活動時可穿長袖衣褲,在皮膚裸露部位涂抹驅避劑,防止蚊蟲叮咬染病。
●如需要去寨卡病毒病、登革熱等病流行的國家和地區旅行或工作,注意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蟲叮咬而感染。當出現登革熱、乙腦、寨卡等疑似癥狀時,應及早去就醫,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