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高級工程師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頭一次當媽媽的芽芽孕前體重不超標,血糖水平也正常。孕7周時,因為出血現象且胎盤低,為了穩妥起見,她臥床休養了2個月,體重也比懷孕前增加了11千克。孕24周檢查時,她的空腹血糖值達到5.7毫摩爾/升,被確診為A1級妊娠糖尿病。
聽大夫說妊娠糖尿病不僅對產婦身體不好、影響分娩,還可能導致孩子的胰島功能出現問題,芽芽嚇壞了,她嚴格地按照大夫的醫囑,每天飯后散步1個小時。一周后,芽芽的餐后血糖水平雖然降下來了,但是她總感覺身體不舒服,一直覺得餓,而且尿里查出了酮體,這可把一家人急壞了。
我仔細看了醫生開的飲食單,總熱量1900千卡,食材多樣,少油少糖。如果嚴格執行醫囑,餐后飽腹感應該比較適中,尿里應該不會出現酮體。酮體是脂肪分解之后的產物,尿里出現酮體可能意味著孕婦攝入熱量過低,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俗話說的主食攝入太少,身體不得不分解自身脂肪來提供熱量。

我問芽芽:“醫囑飲食單上標明,早餐主食讓吃全麥面包,面包的重量寫的是“小麥粉45克,麩子10克”。你是怎么吃的?
芽芽說:“我早餐的主食是1片面包。”
我問:“那其他的呢?”
芽芽:“1個雞蛋,1片鹽水火腿,1袋豆漿。”
我又問了午餐、晚餐和加餐的主食,午餐和晚餐分別是100克的雜糧饅頭或雜糧米飯,上午和下午吃30克的玉米餅。
也就是說,芽芽一天攝入的主食熟重約為300克。但醫囑開的飲食單上寫明的主食重量其實都是生重。如此說來,芽芽的主食攝入量相較于醫囑減少了一半,難怪會因為饑餓導致尿中出現酮體。
醫囑飲食單對于芽芽的飲食建議,在主食部分是這樣標注的:早餐是麥麩面包(小麥粉45克,麩子10克);加餐蘇打餅干(小麥粉35克);午餐(小麥粉80克);加餐咸切片面包(小麥粉35克);晚餐有米飯(稻米65克);晚點(小麥粉35克),另外還有優質蛋白質、蔬菜、水果,是標準的三餐三點,少食多餐,食材豐富,營養均衡。

醫囑飲食單在說明食物品種時明確指出了所用食材和生重,一是為了方便計算熱量,二是讓患者明確自己吃下去的到底是什么。但是,由于芽芽不了解營養知識,將生重誤認為是熟重,因此挨了餓。
我們做米飯時要在米里加水,做饅頭要在面粉里加水。而主食越松軟,含水量就越大。各家做的米飯、饅頭的含水量不同,但成品里至少有接近一半是水。蒸飯前量一下生米的重量,飯熟后量一下熟飯的重量,就知道自己的“飯”里有多大比例的“米”了。
我們的日常飲食包括三大營養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人體對這三種物質的消化代謝方式和過程都不盡相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時間是半小時到1小時,蛋白質約2小時,油脂約4小時。無論是妊娠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成人,三餐都應該有以米飯、面食等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以蛋、奶、瘦肉為代表的蛋白質,以及以低溫烹調植物油為代表的優質脂肪。均衡攝入三類營養元素,血糖水平才會穩步上升,然后以一個平滑的曲線下降,完成消化代謝。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不能吃主食?其實,患者不應拒絕主食,而是應將谷類、豆類、薯類混合起來,少量多次進食。如果不吃或很少吃主食,只靠吃蛋白質和脂肪吃飽,不僅很容易吃多,也不利于餐后血糖水平穩定。芽芽是A1級妊娠糖尿病,不需服藥,遵醫囑改善飲食,增加運動即可。后來,芽芽重新修訂了自己的飲食內容,一周后再次檢查,血糖水平已在標準值以內。
妊娠糖尿病對于孕媽和寶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平安度過孕期,吃得科學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