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松,邢繼龍,劉文軍,馮紀新
(陜西雙博中醫肝腎病醫院,陜西 西安)
復方蟲草利濕益腎丸,由冬蟲夏草、黃芪、黨參、薏苡仁、茯苓、澤瀉、山藥、紅花、山茱萸、生地、當歸、赤芍、大黃13 味藥物組成。具有補腎益肺,活血化瘀,利尿消腫功能,主要用于慢性腎炎所表現的面色萎黃,浮腫,少氣無力,腰脊酸痛的肺腎氣虛夾濕夾瘀證。從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觀察,臨床療效較好,現將部分患者的應用情況總結于下。
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慢性腎炎412 例,男221例,女191 例;年齡20~65 歲,平均45.5 歲;病程1~3.0 年。其中浮腫者252 例,高血壓兼浮腫者168 例,腰膝酸痛者122 例;尿蛋白(+++)者98 例,尿蛋白(+++~++)者176 例,尿蛋白(+)者108 例;24 小時蛋白尿>2g 者56 例;24 小時蛋白尿1~2g 者199 例,24 小時蛋白尿<1g 者157 例。
臨床應用過程中,未發現與藥物有關的嚴重不良事件,有12例出現輕度惡心、腹脹,未停藥,2~3 天后自行消失,可能與用藥有關,但反應輕,未作任何處理,且未停藥。
實驗室安全性檢查:試驗組ALT 治療前異常38 例,治療后28例恢復正常,尚有10 例異常,分析與試驗藥物無關;試驗組ALT 治療前正常治療后異常4 例(0.97%)(分別為42U/L、44U/L、46U/L、47U/L),分析與試驗藥物無關。
中醫證候療效臨床痊愈69 例(16.75%),顯效101 例(24.51%),有效203 例(49.27%),總有效率90.53%。
臨床疾病療效臨床控制53 例(12.86%),顯效76 例(18.45%),有效194 例(47.09%);總有效率78.40%,見表1。

表1
臨床尿蛋白療效臨床控制51 例(13.35%),顯效73例(19.11%),有效189 例(49.48%);總有效率78.40%。
臨 床 尿RBC 療 效 臨 床 控 制62 例(15.42%),顯 效83例(20.65%),有效196 例(48.76%);總有效率84.83%。
慢性腎炎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腎小球性疾病。臨床主要以水腫、蛋白尿、血尿、腰膝酸軟、疲乏無力、小便不利為特征。屬中醫學“慢腎風”“水腫”“血尿”“腰痛”“虛勞”“尿濁”等范疇。其發病認為:內在與飲食、情欲、勞倦等因素有關;外在以風、寒、濕、熱、瘀因素有關;“外邪侵襲,內傷脾腎”是本病發病的根本病機,涉及腎、肺、脾、三焦等臟器,多以虛實夾雜為主。
中醫證型可分為肺腎氣虛證、脾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氣陰兩虛證;標證可分為水濕證、濕熱證、血瘀證、濕濁證。而肺腎氣虛夾濕夾瘀是臨床常見的證型,肺腎氣虛癥見形寒怕冷、倦怠懶動、自汗、氣短聲低、腰膝酸軟、舌體胖大、脈弱。
復方蟲草利濕益腎丸以冬蟲夏草益腎補肺、調節免疫,為君藥;黨參、黃芪補脾益肺,山茱萸、山藥滋腎益精,均為臣藥;茯苓、薏苡仁、澤瀉以健脾利濕、利水消腫,起到標本兼顧的功效;紅花、當歸、赤芍、生地以涼血、活血化瘀,以上均為佐藥;大黃通腑排毒為使藥。諸藥合用,達到補腎益肺之氣,健脾利濕之功,活血化瘀,利尿消腫之效的作用。現代研究證實:冬蟲夏草具有抑制抗體與腎小球上皮細胞固有抗原原位結合,C3 沉積明顯減少[1],從而直接或間接對腎小球基底膜起到保護性作用;黃芪能改善腎小球疾病蛋白質代謝紊亂,提高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量,可有效地防治腎小球硬化[2];黨參、山藥、山茱萸對人體免疫系統均具有調節作用;薏苡仁、澤瀉具有降低血脂;澤瀉還能促進尿素、尿量和氯化鈉的配血[3]。紅花、當歸、赤芍、生地,均有增加腎臟血流量,清除腎小球內凝血及免疫復合物,從而使水腫消除,尿蛋白減少,減慢腎臟纖維化進程,保護殘余腎功能,增強殘存腎單位的功能,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程[4]。大黃中含有大黃酸成份,研究表明,大黃酸可通過抑制炎癥細胞浸潤、抑制致纖維化因子——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等途徑起到抗腎間質纖維化的作用[5]。
綜上所述,復方蟲草利濕益腎丸治療慢性腎炎(肺腎氣虛夾濕夾瘀證)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通過臨床癥狀和數據分析,對改善慢性腎炎之浮腫、倦怠懶動、自汗、腰膝酸軟、尿蛋白、尿紅細胞等均有較好的作用,值得進一步臨床研究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