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佳
(重慶醫科大學,重慶)
2019 年12 月中國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廣大的醫務工作者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為抗擊新冠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患者揚起生命的風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近期不少研究顯示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中部分存在著焦慮、壓力負荷大、睡眠質量差等問題。醫學生作為國家未來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升他們的心理免疫力,更好的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所引發的負面情緒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醫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整體的心理發展狀態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的水平上,其心理發展還具有不穩定性、可塑性等特征。個體的認知容易偏執,容易出現極端情緒,個性易受外界影響。他們面臨著學制長、科研任務重、就業及升學競爭激烈、人際關系、戀愛、醫患關系等多重壓力。目前不少國內外的研究都證明醫學生面臨著比其他專業學生更大的心理壓力。
國內有研究顯示,中國醫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較低,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全國同齡青年平均健康水平,其SCL-90 焦慮因子高于全國常模。李寧寧等人對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67.07%的被調查學生需要抑郁及焦慮情緒疏導幫助。
在尼日利亞25.2%的醫學生存在心理困擾,60.5%的醫學生存在壓力,33.5%的醫學生存在抑郁,28.8%的醫學生存在焦慮。澳大利亞有研究證明如果醫學生長期處于消極情緒可能會對病人的護理產生負面影響。2019 年1 月-4 月意大利兩所醫學院對學生的在線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結果顯示8.6%的樣本報告了精神健康問題,排名如下:焦慮障礙>抑郁癥>飲食障礙>多動癥>倦怠綜合征。綜上所述,與普通人群相比,醫學生的壓力更大,他們形成了一個更脆弱的群體。
1.1 研究對象
重慶地區的醫學生和非醫學專業大學生。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問卷
主要包括性別、年級、就讀專業。
1.2.2 焦慮自評量表(SAS)
采用該量表評價重慶地區醫學生和非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該量表由華裔教授Zung 編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目前已被廣泛用于臨床研究。SAS 的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將20 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 以后取整數部份,就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SAS 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 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2.3 典型夢問卷(55TDQ)
采用該問卷調查重慶地區醫學生和非醫學專業大學生近一個月的夢境主題。該問卷由Zadra 和Nielsen (1997,1999) 編制,最初版本的典型夢調查表由Nielsen 等發表(2003),問卷包括55 個典型夢的主題,信效度良好,多用于夢境主題的研究。每個主題出現一次記1 分。
1.2.4 調查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采用“問卷星”收集資料,問卷詳細注明了指導語說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填寫要求。本次調查共有132 名重慶地區大學生參與SAS 問卷調查,其中有效問卷120 份,有效回收率為90.9%;159 名重慶地區大學生參與55TDQ 問卷調查,中有效問卷151 份,有效回收率為94.96%。
1.2.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卡方分析比較不同性別和專業大學生的焦慮差異。采用非參數檢驗比較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夢境主題差異。
2.1 參與SAS 問卷調查的男生33 名(27.5%),女生87 名(82.5%),醫學專業64 名(53.3%),非醫學專業56 例(46.7%)。
SAS 標 準 化 得 分 以 后,最 小25 分,最 大58 分,平 均 分39.2±8.81 分。
將SAS 量表結果以50 分為節點,分為正常和輕度焦慮,其中正常93 例(77.5%),輕度焦慮27 例(22.5%)。

表1 采用卡方分析比較不同性別和專業的焦慮差異
經過比較發現,不同性別學生的焦慮沒有差異(χ2=0.595,P=0.441),相對于非醫學生,醫學生的輕度焦慮發生率更加高(χ2=4.063,P=0.044)。
2.2 參與55TDQ 問卷調查的男生44 名(29.1%),女生107 名(70.8%),醫學專業83 名(54.9%),非醫學專業68 例(45%),本科生34 名(22.5%)研究生117 名(29%)。
從典型夢問卷的數據顯示近一月來重慶地區大學生出現頻率最高的10 個夢境主題是:①學校、老師、學習、②被追趕但是身體沒有受傷、③享用美食、④反復嘗試做某事、⑤身體被攻擊、⑥遲到、⑦考試失敗、⑧性愛經歷、⑨被嚇得不能動彈、⑩墜落。
利用非參數檢驗研究發現醫學專業與非醫學專業學生對于被追趕但是身體沒有受傷、享用美食、遲到等3 項夢境主題的出現頻率有顯著差異性(P<0.05)。醫學生出現有關焦慮主題夢境的頻率更高,而非醫學大學生出現滋養主題夢境的頻率更高。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被追趕但是身體沒有受傷的主題與成長及個人內部沖突相關;遲到的主題與超我和學習壓力相關;享用美食的主題與力比多驅力相關,這種主題的出現意味著個體擁有更強的心理發展力量。
2.3 SAS 量表測試結果與55TDQ 問卷結論相同,顯示醫學專業學生面臨比其他專業學生更大的壓力,不管是意識層面還是非意識層面醫學生都更容易處于焦慮狀態。
心理建設是通過長期的學習和接受指導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健康、正確的心理,是個體自身通過學習而改善心態的一種方法;心理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幫助自我走出心理困擾,穩定情緒,增強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表2 不同專業學生前10 項夢境主題的差異性
心理建設與心理干預相較其不同在于心理建設是通過自身主動學習達到,而心理干預則依賴于客體的幫助。心理建設可以使醫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
高校可以針對醫學生的心理特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形成積極心理綜合管理措施,引導醫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多維度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國家的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