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慧 曹寧寧
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450000)
當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建設工程由傳統的單一性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建設市場的管理也從粗放式逐漸向著精細化模式轉變。建設方、施工方等相關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其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如何才能從造價精細化控制方面著手,使得自身的投資取得最大的利潤空間。建設工程領域通常都是采用PPP、TOT及EPC等模式,通過大量的資金和勞動要素的投入,將圖紙上的建筑形變為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產生實際價值的建筑,但是在這其中,企業的投資決策、收益情況及工程造價預算的精準性將直接受到施工工藝、項目管理水平、工程變更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就傳統的工程造價而言,對于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大數據的使用都有著極大挑戰。BIM意為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對工程項目物理功能特點進行模型創建,將信息化處理技術運用其中,通過動態數據的模式,分享和收集各種數據,幫助材料供應商、施工現場人員及企業的投資方作出最科學和最優的決策。
當前建設行業面臨的挑戰包括: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增加,新技術的廣泛使用,為滿足業主使用要求衍生的各種復雜的設計需求,建設周期的縮短及資金的快速周轉等,大量數據在短時間內產生并變化,這就導致了作精準的決策及判定具有較大困難。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全壽命周期的工程造價得到了大力推廣,與此同時,多種因素可能造成的工程預料之外的情況發生,導致了合同與現實存在一定差異,也加大了數據收集處理的難度。
工程施工具有長期性和動態性,在實施建設工程項目期間,項目現場管理、材料設備、商務合約和具體的崗位人員等都會不斷發生變化,這個時候為了讓數據平臺的信息與現場實際一致,需要定時輸入調整平臺數據。由于在項目管理中缺乏對多端口數據輸入和調整,在工程實際實施中存在數據滯后,無法實時反映當前情況,導致決策出現偏差[1]。
在設計階段,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和暖通設計往往依靠前一階段的圖紙來進行,各專業人員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一些設計存在的隱患往往在施工過程中才被發現,由此造成的變更和返工引起成本的浪費。在施工階段,施工單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人員職責不同,各司其職。質量部門看重施工質量,為了達到施工質量的要求可能會忽略對成本的影響。生產部門督促進度,需要趕進度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會增加成本。如果各部門人員成本意識較差,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忽略考慮成本,只靠成本部門人員節約成本的效果則大打折扣。在物資管理方面,一般是根據歷史經驗來粗略控制,導致資源的浪費。各人員的協同性差,物資量化不夠也是成本超支的一大原因。
為解決當前造價挑戰,工作人員可將計算場地轉移到專門的平臺上,并實施多維數據管理,這也是BIM 5D技術的應用優勢之一。平臺可展現傳統的建筑模型,構建三維空間,設計兩個維度“時間信息”與“造價信息”,建設五維建筑信息模型。與傳統的三維空間相比,五維模型除了包括建筑的三維尺寸、物理特征、功能特性等信息外,還囊括了成本數據和進度信息,可隨時檢查銜接問題。BIM模型作為一個數據載體,可整合處理工程建筑物理信息、造價信息和進度信息,確保管理的精準性,保障決策的高效性。

依據國家GB/T 51235規定,可為BIM軟件數據交付提供有效及可靠依據。通過運用軟件,可直接導入GCL格式模型,設置IFC格式接口,Revit軟件自動儲存數據與信息,并將其輸入到5D模型內。借助專門的數據平臺,可促使模型與合同、定額、圖紙、清單信息等相互聯系,用戶可通過點擊相應命令鍵查閱任何構件任何時間段的信息,掌握相關數據,以此保障決策的精準性。通過實時數據分析,造價人員可掌握企業的盈虧狀態,確保管理的科學性、決策的合理性[2]。
BIM平臺集成了建筑模型物理特征、成本、進度、施工等各方面的數據,相關人員在需要的時候可通過權限設置調取數據,幫助自己作出全面的決策。在施工中,可能會碰到結構和暖通存在碰撞沖突,導致返工。為預防此類事件,我們可以利用BIM專業軟件在設計階段將結構模型和管道模型導入進行沖突檢測。模型可視化的特點能幫助設計人員發現二維圖紙不容發現的問題,如管道自身碰撞問題,還能盡早知曉結構和暖通部分的專業碰撞問題,然后進行設計優化。系統會直接統計存在碰撞的情況,出具數據報告。還可以通過定位追蹤放大模型,更清晰地看到碰撞節點的具體情況,方便提出設計優化方案。BIM技術數據共享提高了造價控制的協同性,改變了造價人員孤軍奮戰的局面,全員控制成本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針對建筑工程項目造價管理,運用BIM技術可解決管理分散問題,保障管理的精細化,提升設計的高效性。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信息共享,更好地開展工程造價管理,實時共享管理信息,杜絕傳統行業互不相通的問題,全面提升建筑行業的造價質量及管理水平,以此實現對項目的有效控制。
BIM技術包含了3D布爾運算、實體扣減等關鍵性技術,在數據運算與處理上,采納的是國家計算標準,計算結果精準性較高。就系統管理而言,BIM技術增加了電子文檔功能,可保障信息傳遞效率與信息共享效率。
在原本3D模型基礎上,BIM技術加入了時間維度、成本維度,能夠建立5D模型,實現精確的物資提量,可推動工程造價管理的進步。BIM技術可動態化監控項目,精準校驗資金、設備、材料、人員,保障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以此實現對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BIM技術充分體現了5D模型的應用優勢,通過隨意獲取一個項目施工信息,可針對時段,開展專一性的造價分析計算,以此實現對工程資金的精細化管理。尤其在發生設計變更的時候,可直接在平臺上修改模型信息,相關的數據會自動重新計算,發生聯動調整,減少了重復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建筑工程實際施工階段,BIM技術能夠有效連接設計模型與設計變更。若施工設計需要變更,先進行模型調整,運用BIM技術可將變更后的工程成本納入其中,且將數據導出,就變更產生的影響實時歸納整理。就傳統的造價管理方式而言,BIM技術注重的是合同與結算價格的控制。這種屬于被動式管理,出現的偏差不易及時發現,容易喪失最佳調整機會。運用BIM技術,可將建筑工程的構件作為設計參數,創新構件組合,可同時對多個工程項目進行成本控制,并對比不同控制方案的優缺點,以此確保項目方案設計的合理性,降低設計變更,保障設計質量。
在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技術、項目管理等涉及成本的各個方面,BIM技術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在對數據進行標準化收集、儲存、集成、處理后,BIM技術為現代的新型成本控制提供了數據支撐,解決了傳統模式的各種難題。BIM技術的實現能夠對我國的建筑行業信息化發展起到較強的推動作用,尤其給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帶來了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