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工礦建筑系(551700)
在深入推進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改革中,如何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已經成為目前高職院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優化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改革,旨在完善機制,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教材改革,旨在以課程建設為目標,實現將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創新教材的內容和形式,緊跟媒體技術的發展,更新教學媒介;教法改革,旨在推進“課堂革命”,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建立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
“三教”包含的是教師、教材、教法。顧名思義,“三教”改革就是對教師、教材、教法進行改革。“三教”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要素,“三教”改革實際上是應用在各級各科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與學校、教師在培養人才的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也是各級各類院校文化建設的基礎保障。“三教”改革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模式,走出了一條“摸著石頭過河”的教學改革之路,這其中,教師、教材、教法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大成果,相關的理論研究也在不斷豐富。當前,在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背景下,關注并研究解決高職教育教師、教材、教法中存在的問題,抓住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牛鼻子”,對進一步深化內涵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1]。
職業學校“三教”改革直接關系到人力資源開發的質量,是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構建教育內涵的核心內容。實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務是以德造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目的是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教育的充分性、專業性和生存能力,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在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中,教師是教育改革的推動者,是“三教”改革的關鍵。教材擔負著課程建設和教材內容改革的重任。教育方法(或教育方式)是改革的路徑。
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高職院校應該根據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具體要求,以培養人才為目標,增加在校工作的專業教師比例,安排專業的教師進行授課,以便教師積累工作實踐經驗,提高教學實踐技能。同時,聘請眾多專業人才和技藝精湛的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逐步提高兼職教師比例,逐步形成實用技能課程占主導地位的機制,必須以與兼職教師相對應的高技能水平授課。
職業教育需要完善職業學校教師評價體系,雙師型教師評價必須充分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高職院校應推進教師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固定崗位和流動崗位相結合的職業學校,鼓勵具有高水準的學校和大中型企業聯合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強調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職學校管理者、骨干教師的個體價值,相互支持建立兼職教師體系,防止教師角色邊緣化現象。現代職業教育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和期望構成了教師和教師角色體系。
在推進“三教”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教師參與不受限制、學生適應不良、資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約。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借鑒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和管理的有益經驗,明確改革重點,確立具體路徑,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及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律,將提升教師整體素質作為第一目標,引導各地同步建設一支技術高超、可專可兼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可以將雙師型教師比例提升到1/2,能根據專業之分,成立一批國家級高職院校職業教師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隊伍[2]。
建立高職院校與工業企業雙師型教師聯合培養機制,抓好教師培訓工作,為初中生和青年教師提供技術培訓,努力提高他們應用能力和實踐技能,賦予他們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文化水平、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教材也叫教科書,是一種實現課程目標、呈現課程內容的教材。
教材需要考慮課程內容。優質的教育內容必須以高質量的方式呈現,同時要視學生情況而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材體系在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性。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實踐中,教材往往被寫成現有知識的集合,包羅萬象,師生閱讀不堪重負。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把教育經歷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記憶訓練。教材作為書面語的載體,有時會變得盲目,與生活現實背道而馳,甚至被替換了。因此,教材的編寫和管理改革勢在必行。材料應具有科學的邏輯體系、共同的原則和優質的要求。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作好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規劃,嚴把教育和質量標準兩道關口,與行業、公司通力合作,確保課堂使用的教材質量[3]。
在此基礎上,開展優秀教材評價工作,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原則,調整課程結構,更新教育內容,注重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技術教育相結合,將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相結合,改革教育內容。
教材是客體,為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學習的對象和條件。教法是工具和手段,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教法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共同合作,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有益于學生行為和經驗的實踐活動方法,旨在對教學實踐的本性和功能等問題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這決定了我們必須對教學理論的實踐本性及其歷史展現、教學理論實踐功能的生成機制和實現機制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
充分認識教法作為教學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性。教法帶有經驗性,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化、科學化地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和矯正,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地應用于學習中。在這個意義上,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正確職業態度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包含內容與方法、教法與學法、啟發與導學、課內與課外等內容,這既是課堂教學各要素的增量過程,同時又是課堂教學要素排列與組合方式質的演變過程,為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要想把握教法的力量,就需要觀察教法在教學中是如何運作的,這其中包括三個層次,即作為一般教和學理論的教法、注重教學互動和課程開發的教法和與文化教育有關的教法。
“三教”改革是高職院校深化內涵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高職教育具有復合性,這就需要我們在量上擴充高職院校“三教”改革內容和結構,在質上豐富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的理論與基礎,激發教師開展更為豐富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
“理念是不能通過立法的形式就變成現實的;它們必須由那些擔負著實現理念職責的人去理解,去珍視,去追求。”我們同樣希冀,通過持之以恒的“三教”改革,深化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推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