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瑛
(乾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陜西 乾縣 713300)
小麥種植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內容,要切實采用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手段,生產出綠色優質高產小麥,逐步提升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高產栽培技術應用中,最為首要的是選擇到合適的品種。
優質種子是保障小麥生產種植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更是優質高產的基礎。結合陜西地區的土壤性狀、氣候特征、種植習慣、技術掌握水平、田間基礎設施配套各方面情況,選擇到適合當地的種子。通過試驗田開展充分示范工作,根據各類種子生長種植的情況,挑選到優質的種子類型。在選擇種子時,要能注重保證小麥種子的品質和產量,確保其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如陜農33、西農583、西農529、西農511以及西農20等類型。實際種植之前,需要細致挑選種子,觀察籽粒色澤是否飽滿、鮮亮,盡可能選擇發芽率達到85%以上的種子,同時還要剔除掉蟲蛀籽、秕籽、霉變籽粒以及雜質等,從而有效提升種子的發芽率和純凈度。
開展小麥種植活動的過程中,要能夠做選擇在硬度地面、晴天場所中,保持2d至3d的晾曬效果,將小麥種子的休眠狀態加以休眠,促進小麥種子的發芽率和芽勢能夠達到15%,實現苗壯、苗齊、苗快目標。
從陜西地理環境狀況出發,選擇合適藥劑實施拌種作業。使用50ml的32%吡蟲咻·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加上15kg小麥種子、兌水200ml,可以針對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多種病蟲害問具體加以防治,如蚜蟲、紋枯病以及散黑穗病等。按照科學比例拌好藥劑,使用機器完成拌種作業,均勻倒灑好藥液。種植前的15d開展麥種包衣處理工作。在完成機器拌種之后,要攤開晾干帶藥種子,使用事先準備好的編制袋加以包裝,將其放置在通風避光較高的地方,便于后續播種作業。想要達到綠色優質小麥種植效果,使用藥劑處理麥種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切實落實好各項環節,促進這些環節保持著良好處理效果。
小麥生產作業進行中,深厚的土層、平整的土地、良好的結構、養分含量和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塊,可以更好實現高產目標。科學有效的整地作業是有效的高產技術手段,其中要堅持盡早實施整地作業,這是在收獲前茬后進行的,合理加深好耕作層整地效果,達到細小的土渣效果,土壤表面要保持著疏松狀態,處在疏松通氣和不板結的狀態,還要做好及時滅茬作業,實現壟平溝直的目標。
選地整地環節要積極做好土壤疏松工作,開展肥料翻埋活動,將雜草消滅,在打破犁底層的基礎上,向下伸展小麥根系,顯著增多10cm以下的土層中根系,切實增強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整地過程中,土壤團粒結構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增加孔隙度、松碎效果,從而可以容納到更多的養分和水分,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和供肥能力。
播種小麥時,要注重高度關注到天氣變化狀況,盡量在墑情合適的時間實施播種,早播時期要適當控制好播量,減少播量,而晚播種的地塊要能夠適當增加播量,避免播種過深的情況發生。
按照15萬/667m2至25萬/667m2的苗數設置好相應的種植密度。
播種作業實際開展中,可以使用半精量、精量機械實施播種。結合地區狀況,設置播種深度控制在3cm至5cm范圍內,行距為18cm左右,播種要保持著較好的均勻性、深淺一致性。
采用分散式的粒播手段,保持著種子分布均勻效果,防止缺苗斷壟的情況發生。選擇機械化作業,可以使用到帶有鎮壓裝置的機械,一邊播種一邊鎮壓。當鎮壓效果不佳時,可以及時使用鎮壓器。如果播種地塊中沒有澆水造熵,切實加強機械鎮壓作業,可以促進小麥達到整齊出苗效果,強化苗期根系的正常生長效果,且具備較強的抗旱性。
綠色優質小麥種植活動進行中,要引進高產栽培技術手段,需要切實實施全方位的栽培管理作業,苗期管理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1)冬前除草。這段時期的雜草苗還較小,且不具備較高的耐藥性,使用少量的藥劑就可以徹底除草。當小麥種植中有較多惡性雜草,在年前開展除草將能夠取得明顯效果。
(2)及時澆灌。小麥種植中要有充足的水分作為支撐,及時澆水,保障小麥苗的墑情。
返青期會經歷一個月時間,是苗期的重要階段,這期間開展管理作業目的在于保證小麥苗早發穩長效果,針對無效分蘗加以控制,加快根系的發育速度,從而有效增加穗數,提高成穗率。結合小麥的實際生長狀況,及時做好追肥工作,給小麥生長提供良好養分。
病蟲害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小麥的實際生長效果,需要注重加以有效控制,切實防止病蟲害現象。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和方針,綜合實施物理防治、農業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手段,盡可能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且控制病蟲害帶來的危害。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要能夠堅持綠色環保原則,選擇到較強抗病性的品種,精選小麥品種,做好壟溝的清理工作,控制好田間濕度,達到輪作換茬效果,使用鉀肥和有機肥,提升小麥的總體生長質量和產量。
積極推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有利于加速小麥種植結構調整,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田間管理措施,論述了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推廣措施,以期進一步提高我國綠色小麥的產量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