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霞,何正奎
(永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永靖 731600)
嚴格按照有機標準執行,禁止使用化肥、化學農藥。
黃芪別名錦芪、錦黃芪等,為豆科黃芪屬植物黃芪(膜莢黃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cm。它是以根入藥的常用中藥。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能。主治表虛自汗和盜汗、氣虛血脫、脾虛泄瀉、癰疽不潰或潰不收斂以及一切元氣不足等癥。永靖縣黃芪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產業之一,成為北京同仁堂藥源基地之一在全縣大力推廣。現就有機黃芪的栽培技術做一介紹。
種植地應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沃、土層深厚(40cm以上)、墑情較好、排水良好、雜草較少、富含腐殖質、地下害蟲危害較輕、土壤無污染、土壤ph值以7.0-8.0的中性、偏堿性砂壤土地為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為宜。同時應遠離廠礦工業區500m以上以防止污染。
深耕40cm以上,結合整地施入基肥,基肥為獲得有機評估的商品有機肥或腐熟的農家肥,將充分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320公斤商品有機肥+木霉菌肥 2kg+綠僵菌顆粒劑 4kg。深翻入土。
直接購買帶有有機標志、適合永靖縣生長的有機優質黃芪種苗。
有機黃芪種苗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要求選擇長 40cm~50cm以上的一年生獨條苗為佳,直徑 0.5 cm~0.8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無麻口、紅心及機械破損,無發熱腐爛發霉味。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蘆頭 1-2個芽孢,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春季定植,定植時忌日曬,一般采用開溝平栽,溝深8cm,可按株距 15cm,行距 30cm定植。
中耕除草:黃芪幼苗生長緩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有機肥200kg和硫酸鉀鎂肥10公斤,在生長期葉面噴施微特利3次。
隨時監測土壤墑情,若土壤缺水時用噴灌噴水。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防治原則。
針對當地主要病蟲控制對象,選用高抗、多抗品種; 在播種前將土壤進行深耕、暴曬,及時檢出前茬殘留作物及田間雜草;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嚴防積水;在生長過程中將殘枝敗葉和雜草及時清理干凈,保持田間清潔;及時拔出病株,帶到外面及時燒除,并用石灰填補病穴。
每公頃懸掛 (25 cm×40 cm) 黃板 450 塊 -600 塊或每 2 公頃-4公頃設置一盞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蚜蟲、白粉虱等害蟲,同時安裝捕鼠夾、弓箭等消滅鼠害。
根腐病:整地前,每畝施2-3kg 2億/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拌土或拌肥;移栽前,用木霉菌500倍液液蘸根防治;
銹病:發生期前2周,葉面噴施0.3% 苦參堿乳油300-400倍液,進行預防;初發期,用0.3% 苦參堿乳油 400-500倍液配合1000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400-500倍液噴施葉面防治。
紫紋羽病:在定栽前,每畝施2-3kg 2億/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拌土或拌肥撒施或穴施;定栽前,用霉菌500倍液配合枯草芽孢桿菌1000倍液蘸根防治;
白粉病:發生期前2周,葉面噴施0.3% 苦參堿乳油 300-400倍液,進行預防;初發期,用0.3% 苦參堿乳油 400-500倍液配合1000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400-500倍液噴施葉面防治;發生量大時,用枯草芽孢桿菌1000倍液,寡雄腐霉菌3000-6000倍液噴施葉面防治。交替使用。
蠐螬、地老虎、螻蛄:整地前,每畝施5-10kg 2億/克綠僵菌顆粒劑拌土或拌肥撒施防治;
蚜蟲:0.3% 苦參堿水劑400-500倍液噴施葉片正反面。
紅蜘蛛:用0.3% 苦參堿水劑400-500倍液噴施葉片正反面、嫩梢進行防治。
一般2年采收,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一般10月上中旬采收為佳。收時可先割除地上部以免造分。然后將根部挖出。有機黃芪根深,采收時注意不要將根挖斷、破損,以免造成機械損傷導致減產和商品質量下降。
該過程必須符合有機的標準,并對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生產檔案,以備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