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河南省南樂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南樂 457400)
小麥種子質量是影響小麥后期收成品質及產量最為關鍵性的因素之一,因此,相關栽培人員應該將小麥種子具有的遺傳性考慮進去,進而在適宜的自然環境之中應用新型的無公害小麥栽培技術,以實現無公害小麥高產及高品質的種植目標。所謂的良種,就是具有良好遺傳性能的小麥種子,這類種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生長能力,且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最為穩定的維持在高產、高品質的狀態,另外,有著良好遺傳性能的小麥種子還能對種植環境加以適應,而相關栽培人員在對無公害小麥種子實施相應的栽培工作之時,就可以從以上的多項內容去選擇遺傳性能最為良好的高品質小麥種苗,進而做好小麥品種的布局活動[1]。
一般而言,相關栽培人員均會選擇一些顆粒較為飽滿的小麥種子去開展無公害小麥的栽培工作,此類型的小麥種子中貯存著較多的養分,其根系抓土肥能力也最為強勁。因此,相關栽培人員可以借助高科技機械挑選出達到質量標準的小麥種子及包衣,而未進行包衣操作的小麥種子需要在加入拌種劑的條件下,實行3-4小時悶種工作,經此之后,加以晾干,以上種子處理流程,可以有效對小麥生長期間的病蟲害加以防治[2]。
通常小麥的播種期為金秋十月上旬,在此期間加以播種,小麥種苗的存活率最高[3]。
無公害小麥的播種量以適宜為主,且需要保證此類型的小麥種子能培養出具有超強獨立能力的小麥種苗,且個體之間的生長布局結構也需要符合科學的群體結構特性,小麥種子的基本苗數及冬季的分蘗數量基本可以判斷出來。這樣一來,便可以有效避免基本苗種生長的高低程度對無公害小麥產量所造成的相應影響。
無公害小麥之所以被市場推崇,其主要原因是此類型小麥在栽培過程中并未加入過多的復合型化肥,農藥的噴灑含量也較為適當。而供給小麥種苗生長的營養物質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其中,生物有機肥中含有解磷菌、解鉀菌等多種分解化學元素成分的生物菌群,可以將土壤中的相應影響元素分解完全,進而形成以供小麥生長的多維元素物分子,除了可以為小麥種苗提供營養物質之外,還可以促使土壤結構中的肥力與沃力更高,所以,復合型化肥的使用量明顯降低,只有此種栽培流程生長出的小麥,才能夠稱之為高品質的無公害型小麥。
小麥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做為營養元素,以滿足自身的吸收需求,而土壤中含有的氮元素含量極低,栽培人員要以人工施加氮肥的方式去彌補土壤營養成分結構的不足之處。如果,施加的氮元素肥超過小麥種苗的營養供給范圍,小麥種植區周邊的生態環境及其品質產量將受到影響。因此,栽培人員需要將脲異丁醛及草酰胺等化合型肥料做為主要供給小麥種苗的無機氮肥種類,將其與氮肥增效劑加以混合攪拌,以抑制土壤結構生物與外界空氣相接觸,進而發生硝化反應,促使氮元素轉化成氨氣,最終揮發在空氣中。對此,我國相關部門的研究人員已經新開發出了N-吡啶以及以硫脲成分為主的氮元素增效劑。
栽培人員在進行小麥種苗的栽培工序之前,需要將種植區的土壤結構中施加底肥,較重含量的底肥可以促使小麥種苗生長得更為茁壯,這樣一來,栽培人員也可以降低小麥生長后期的肥料追加量,該地的土壤也不會出現由于小麥種苗營養吸收不充分,而出現污染的現象,無公害小麥的品質及產量也將在此種原則的依托之下,提升到最為理想的水平范圍之中。
如果田間出現大規模數量的雜草,該區小麥種苗的生長產量及品質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栽培人員需要將具有滅生性效果的除草劑施加到田間種植區中,時期為免耕田播種操作進行前的10天左右,對雜草比重過多的種植田,開展一系列的中耕除草工序,對于雜草比重較小的小麥種植區,栽培人員只需要追加一次拔節肥即可,且該類型肥料的拌和含量大概為667m2的種植田面積中添加氮肥4kg左右。
銹病是一種貫穿到小麥整個生長周期的嚴重疾病,在小麥抽穗時期極易發生的疫病為赤霉病,灌漿期,還需要重點防治蚜蟲。在防治小麥病蟲害的過程中,栽培人員需要將無公害、高產量品質作為最終目的,首先,在選用農藥時,也要秉持著無公害性的標準,且藥劑的兌和濃度也需要精確掌握,進而在適當的時期內,再將無公害型農藥施加在小麥種植田中,此外,在無公害小麥臨近收獲期的30天左右,禁止噴灑此類型農藥藥劑。
小麥栽培人員若想最大程度種植出無公害小麥可以依托其自身的品質與產量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將影響小麥生長的多方面因素一一分析出來,例如小麥種子的品種、質量,及小麥栽培的環境因素等,栽培人員只有從幾方面進行考量,才能制定出極具可行性的栽培管理方案,且將新型栽培技術的應用價值充分體現出來,當然,栽培人員還應該將無公害小麥品種的生產成本考慮進去,以最為恰當的方式為種植效益的提升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