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彤暉
(河南省南樂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南樂 457400)
小麥是河南地區的主要農作物,由于河南省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以及降水量充足十分適合小麥作物的種植,再加上小麥具有極高的農業價值和經濟價值,致使小麥被廣泛種植在河南的各個地區,一直以來病蟲害都是制約小麥品質和產量的主要因素,為了滿足人們對于農產品的各項要求,根據小麥種植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優化,這樣就在現有小麥種植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小麥高產的目標,不過對于種植過程當中的病蟲侵害卻要嚴格按照病蟲害防治技術來實施,這樣才能有助于小麥高產目標的實現。
小麥的播種階段在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種植之前,為了提高小麥的抗病率和發芽率,農戶們需要用藥水浸泡種子,使其能夠提升自身對外來因素干擾的抵抗性,為了保障種植出來的小麥質量,選種階段要把干癟和有問題的種子剔除出去,在播種的方式上大致分為普通和機械兩種,普通播種貴在精細,精細化播種在減少單位種植密度的同時,使單位內的作物獲得了充足的光照和營養,而機械的播種方式,雖然大大節省了人力,但是種植的效果卻不好,為了保障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都需要保證幼種的各項技能能夠正常發揮[1]。
河南地區小麥的生長特點是一年兩熟,這是由于小麥受到當地環境和氣候的共同制約所造成的結果,若要實現小麥的高產,兩次種植時間相差不能太久,否則容易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影響小麥的長勢和未來的收成[2]。
小麥在生長過程當中需要不同的營養物質來保障自身的健康生長,小麥在不同的生長歷程當中,所需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各不相同,為了保障小麥能有充足的養分維持自身的生長,農戶們需要不定期的給土地施肥,增加土壤的肥沃力。肥料過多過少都不利于小麥的成長,為了提高小麥的品質和產量,應當按照小麥的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肥料以此來促進小麥健康、高效的生長。
由于兩次種植小麥之間存在空窗期,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農戶們可選擇在間隔時期種植玉米和馬鈴薯作為過度,以此來調節土壤當中各元素的含量。
水分同樣也是制約小麥生長的關鍵因素,在雨水充足的季節和時段,小麥可通過汲取土壤中的水分來滿足自身生長的需求,若是遇到干旱期,為了維持小麥的生長發育,農戶們可通過人工灌溉的方式避免小麥出現黃葉和枯萎的現象。
小麥生長過程當中一旦受到病蟲的侵害,鑒于病蟲在小麥等作物當中有較強的傳染性和破壞性,有可能導致當年的小麥總量減產以及農作物質量的下降,產生這樣的結果會間接影響到農戶們的生產效益[3]。
小麥在不同生長周期所面臨的蟲害類型各不相同,小麥生長過程當中最常見的病蟲問題如蚜蟲、吸漿蟲及紅蜘蛛這幾類都是小麥生長當中發病最高的病蟲問題,從小麥生長周期和小麥患病表征現象兩點入手,總結蟲害的形成規律,以此找到合適的解決措施[4]。
一般來說,小麥病蟲防治可以從物理角度、生物角度、化學角度以及農業角度幾個方面來防護,只不過這些技術在使用前要嚴格遵守一個規則,那就是不能對農作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產生危害,根據蟲害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防護手段。
冬小麥的生長階段容易受到蚜蟲的侵害,介于蚜蟲的生活習性,農戶可調配適量的辛硫酸進行蚜蟲防護,在配置辛硫酸時要盡可能的對其進行加水稀釋,為了檢測配置辛硫酸的強度,可以對細沙進行噴灑測驗,在等到辛硫酸濃度達到標準值時,便可用來消滅蚜蟲。
小麥在返青和拔節期階段極易引發和出現白粉病、雜草、根腐病以及紋枯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小麥的生長和發育,嚴重時可降低小麥的生產總量和品質,所以,此階段的農戶們需要將除草劑和殺蟲菌進行調配使用,為了充分發揮藥劑的藥效,噴霧的溫度要維持在十攝氏度以上,這樣才能為小麥返青和拔節階段的生長提供保障。
小麥生長階段最重要的時期便是灌漿期到成熟期,這個階段是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到小麥的品質和數量,若是對這些疾病和蟲害不加控制和防護,灌漿期之間的病蟲防護措施都將成為無用功,為了合理的應對小麥灌漿期到成熟期遇到的病蟲侵害問題,農戶們可采用氧化樂果和碳酸二氫鉀等藥物相混合的方式進行蚜蟲和白粉病的防護,由于藥物當中的氧化樂果和碳酸二氫鉀能夠促進葉片的光合作用,這對小麥抵御干熱風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這種多重防護結合到一起的藥物配制直接提高了小麥的品質和質量。
小麥在不同的生長周期都會面臨病蟲的侵害,而病蟲的侵害會直接導致小麥品質下降和數量減產問題的發生,為了避免這類情況,應當結合小麥的生長狀況和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防護方案,以此來保證小麥的品質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