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之遠,徐天橋
(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 蕪湖 241082)
為鑒定評價水稻新品種在我地種植的豐產性、穩產性、抗逆性及生產適應性和其他重要特性,2019年我鎮實施了雜交中粳新品種展示項目。
參試品種4個,分別是甬優538、甬優362、嘉香粳1號、禾香2號。
試驗采用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展示田塊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肥力均勻、集中連片。展示品種均為中粳雜交稻,每個品種安排0.5畝。
播種:每畝大田用種1.5kg,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播種時間5月16日。
育秧:采用旱育秧,科學管水,齊苗后,在第一完全葉抽出開始煉苗,在三葉一心時,每畝秧田施尿素5kg作斷奶肥,移栽前3天施用“送嫁”肥,每畝苗床用尿素5kg。
移栽:展示品種均于6月20日采用人工栽插,秧齡35天,栽插密度30×18cm,畝插1.2萬穴。
施肥與管水:大田施足底肥,每畝施51% “沃夫特”三元素控釋復合肥30kg;7月17日,畝施分蘗肥(復合肥)15 kg;8月5日,追施復合肥15 kg、尿素7.5 kg;8月23日,施用復合肥20 kg。水漿管理做到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及時控制無效分蘗,后期以濕潤灌溉為主。
病蟲害防治:根據病蟲情報,展示品種分別于7月17日、8月8日、8月18日化防三次,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飛虱、稻瘟病和紋枯病。
2019年遭遇臺風“利奇馬”及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對各展示品種品種生育期、結實率、千粒重、產量有一定的影響。
甬優538、禾香2號兩個品種較早熟,全生育期為151天,甬優362、為152天,嘉香粳1號品種最長,為154天。(表2)
參試品種實收產量甬優538最高,為748.4公斤/畝,禾香2號產量為639.3公斤/畝,其他品種位于655.1-676.4公斤/畝。(表1)
畝有效穗嘉香粳1號最高為21.6萬,甬優362品種最低為13.5萬,其他品種畝有效穗在13.7萬-13.8萬之間;每穗總粒數最高甬優538為301.6粒,嘉香粳1號為最低136.9粒,其他品種在220.5粒-230.5粒之間;結實率最高甬優362為91.9%,甬優538最低為84.7%。(表2)
株高:甬優538、甬優362、嘉香粳1號、禾香2號的株高依次為119.5cm、113.3cm、99cm、107.3cm,最高119.5cm為甬優538,最矮品種99cm為嘉香粳1號。
株型:甬優538、甬優362、嘉香粳1號、三個品種為株型緊湊,禾香2號株型一般。
整齊度:甬優538、甬優362、嘉香粳1號、禾香2號四個品種整齊度較好。
分蘗能力:參試品種分蘗力均中等。
生長勢:甬優538、甬優362、嘉香粳1號、禾香2號四個品種長勢繁茂。
后期落色:參試品種落色均較好。
參試品種無白葉枯、條紋葉枯病、稻瘟病、紋枯病,甬優538、甬優362稻曲病輕發生。
畝產784.4kg,居第一位,株型緊湊、莖桿粗壯,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穗型大、粒型小,平均株高119.5cm,畝有效穗13.8萬,穗總粒301.6,結實率84.7%,千粒重22.7g,全生育期151天。
畝產676.4kg,居第二位,株型緊湊、莖桿粗壯,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結實率高,平均株高113.3cm,畝有效穗13.5萬,穗總粒230.5,結實率91.9%,千粒重25.3g,全生育期152天。
畝產655.1kg,居第三位,株型緊湊、莖桿矮壯,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平均株高99cm,畝有效穗21.6萬,穗總粒136.9,結實率89.4%,千粒重26.5g,全生育期154天。
畝產639.3kg,居末位,株型一般、莖桿矮壯,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結實率較高,平均株高107.3cm,畝有效穗13.7萬,穗總粒220.5,結實率90.3%,千粒重25.2g,全生育期151天。
參試品種均適宜在我鎮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