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勇
(安徽省懷洪新河河道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000)
懷洪新河流域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地勢低洼,歷史上本流域澇水或直接入淮(如北淝河),或經漴潼河水系排入洪澤湖,由于水系不暢,河道過流斷面標準偏低,流域澇漬災害多發(fā)。分析懷洪新河流域特征和排澇能力對于發(fā)揮懷洪新河分泄洪水、治理內澇兩方面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義。
懷洪新河流域地處淮河以北、渦河以東、濉河(新汴河)以南,總集水面積12 109 km2,形似辣椒,流域范圍涵蓋安徽省淮北地區(qū)的蚌埠、宿州、淮北、亳州等4個市的12個縣區(qū)。全流域由澮河、北淝河(曹家畈以上)、澥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等7條淮干二、三級支流組成,但不是這7個自然流域的自然疊加,它是自然活動與人類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新流域。其中懷洪新干流分為5大塊,包括符懷新河段、澥河洼段、香澗湖段、澮沱河段和漴潼河段。
河道匯流速度同河長、河流縱比降、河流彎曲系數、流域圓度系數等密切相關,是由上述各要素綜合作用所決定的。河長越長,河流越彎曲,匯流越慢;河流縱比降越大,流域圓度系數越大,流域出口匯流越快。表1列舉了懷洪新河流域幾何特征,從中可以看出,澮河雖然河長較長,但縱比降大,河流彎曲系數與圓度系數中等,綜合作用結果,該河匯流速度一般。北淝河是僅次于澮河的第二長河流,流域圓度系數一般,但由于河流較彎曲,河流縱比降較小,綜合作用結果,北淝河成了本流域匯流最慢的一條支流,實測結果也是如此。同樣原因,唐河也是本流域匯流較慢的另一支流,但由于該支流在下游草溝鎮(zhèn)納北沱河來水后,又在樊集同沱河相匯,并經沱湖調蓄后入潼河,同時沱湖出口又居于懷洪新河干流下游,因此唐河匯流慢在干流上反映就不太明顯。幾條支流比較而言,沱河與北沱河雖然圓度系數中等,但由于河流縱比降和河流彎曲系數相對較小,其匯流速度要快于其他幾條支流。石梁河雖然圓度系數較大,但河流縱比降平緩,綜合作用結果是匯流速度中等。

表1 懷洪新河流域幾何特征表
懷洪新河流域是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勢低洼,地面坡降很緩,約為萬分之零點三。懷洪新河全線既有河、湖、洼地等軟土段,亦有平地挖河和切嶺段,沿線地質條件相當復雜。懷洪新河下游地區(qū)位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淮北平原東南隅,在汛期常受淮河干流洪水頂托、倒灌之害。洪澇災害多發(fā),個別大水年常常是外洪內澇,因災損失非常嚴重。
形成懷洪新河流域暴雨的天氣系統(tǒng)主要是渦切變、南北向切變、冷式切變線、臺風倒槽等。以渦切變型最多,占54%;其次是臺風型,占21%;低槽冷鋒等占25%。在雨季前期(6~7月份)主要是渦切變型,也是懷洪新河流域梅雨期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梅雨季結束后轉入盛夏,淮河流域常受臺風襲擊而出現臺風暴雨。
排澇模數采用24小時平均值,按下式計算:
M=0.026RF-0.25
(1)
式中:M為排水模數,m3/s·km2;R為3d暴雨相應的徑流深,mm;F為流域面積,km2。懷洪新河流域排水模數計算成果表見表2。

表2 懷洪新河流域排水模數計算成果表
懷洪新河的主要任務是分泄淮河中游洪水,配合淮干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使淮北大堤和蚌埠、淮南城市圈堤的防洪標準從現狀不足40年一遇達到百年一遇;在內水治理方面,將漴潼河水系中下游的排澇標準從原來的不足3年一遇提高到3年一遇(遠期5年一遇),為漴潼河各支流的治理創(chuàng)造條件。懷洪新河各支流設計流量見表3。

表3 懷洪新河各支流設計流量成果表
懷洪新河排澇主要依靠流域自身溝洫,逐級自流向下宣泄?jié)乘.斚掠魏拥浪桓哂谏霞壓拥浪粫r,澇水就要通過排灌站外抽,懷洪新河干流沿堤排灌站抽排能力統(tǒng)計見表4。

表4 懷洪新河干流沿堤抽排灌溉站情況統(tǒng)計表
各支流3年一遇、5年一遇,以及根據最大3日暴雨法及最大30日洪量法推求的最大日平均流量成果見表5。

表5 各支流排澇流量計算成果分析對比表
從表5可知,北淝河、澥河、澮河、石梁河除澇設計標準偏低,而沱河、北沱河、唐河設計標準基本滿足要求,這和近幾年實際排澇情況比較吻合。
本文通過分析澮河、北淝河、澥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等子流域水系的特征。北淝河、唐河較為彎曲,石梁河最接近圓形。各支流的匯流特征,以北淝河最慢,其次是唐河。從各支流設計排澇能力與現狀產流能力對比看,北淝河、澥河、澮河、石梁河除澇設計標準偏低,而沱河、唐河設計標準基本滿足要求。
流域管理機構更好地掌握流域暴雨的特征、澇災的規(guī)模和成因,根據各支流的澇災形成、分布和各支流的排澇能力,科學合理調度各支流上游的閘壩、湖泊以及干流控制閘,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懷洪新河在分洪與內澇治理方面的功能;同時也為洼地治理和灌區(qū)規(guī)劃等流域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