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靜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新農村發展方向,對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的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地區的土地產權存在較大問題,產權問題得不到解決,則土地閑置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本文從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面臨的困境出發進行分析,提出對應的政策供給體系及其保障措施。
關鍵詞: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保障措施
農村土地的“三權”為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經“三權”分置后經營權流轉。從農村土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為解決農村土地在占有、使用、收益方面的問題,我國對土地制度進行改革,實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土地的各種問題。
一、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農村土地交易體系不完善
由于農村地區的土地產權交易市場不規范,在進行土地交易的過程容易出現問題,相關部門的職責歸屬不規范,部門不作聲不辦事,出現土地產權爭議事件不知道找哪個部門解決,土地交易雙方得不到保障。
(二)農村土地融資體系不健全
因為農村土地產權轉移不明確,所以即使抵押了農村土地進行貸款,抵押的貸款金額也非常少,土地產權變現非常難,有時候出現違約資不抵債情況,銀行想收回土地往往因為土地產品轉移問題而無法收回土地,實現土地變現,長此以往,銀行也不愿以土地作為抵押給農戶貸款。
(三)農業產業扶持體系不規范
農村產業扶持政策少、農戶體量大、市場小、資金鏈緊張等情況增加致使農業產業發展不起來,農業產業經營主經營能力不強,農業產業規模相對較小。
(四)承包地有償退出機制不明確
農戶集體成員權與承包地使用權區分不明確,相關法律法規未出臺,對承包地有償退出機制界限劃分不清晰,因此農戶退出承包地之后失去的資格不明確,剩余的權利不明確,另外,國家缺少對承包地退出的補償資金,補償資金怎么補償,補償多少,未有法律法規進行規范說明。
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政策供給體系
(一)完善農村土地產權交易管理政策供給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后,農業土地產權轉移增加,土地的價值得到評估,為銀行借貸等提供了土地價值的依據。
(二)強化農村土地融資體系的政策供給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后,農業土地的產權明確,產權價值明確,銀行單位在進行借貸放款都有了依據且風險得到了實際的降低,不用擔心放款收不回款也收不回地的問題。
(三)推動農業產業扶持政策供給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后,農業土地經營權得到明確與區分,國家出政策在經濟、稅務上對農業產業進行扶持,實現了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連接與優勢互補。
(四)探索承包地有償退出政策供給
農村土地“三權”分值后,有償退出承包地的政策制度得到落實,可選擇完全退出承包權經營權或者退權不退社,并出臺相關文件明確了補償的資金及發放方式。
三、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供給體系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農村土地轉移交易市場的管理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后,市場上農村土地交易明細增多,為了保障農村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國家需要規范土地交易的規范性,應該在市場上建立健全合理地交易體系,保證土地交易雙方的切實利益,可以制定專門的交易管理處,建議爭議調解機構和仲裁處,對交易不明確相互扯皮的土地交易進行裁決,讓所有土地交易保證公平、公正、公開,保證整個土地交易過程的透明化。政府加強對農村土地產權交易流程的規范,規定交易條件,交易需要的手續,明確交易流程,明確土地經營權,并對違法犯罪的土地交易進行懲戒,防止不法分子對農村土地進行惡意交易謀取不恰當利益。
(二)健全農村土地融資風險規制體系
土地“三權”分置后,農業土地抵押給銀行進行貸款,其風險大,會使農戶的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風險小的話,銀行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為了不降低農戶用土地融資的積極性以及銀行愿意貸款的積極性,其中的度應該詳細考量后給出,在農戶進行較大的農業商業行為時向銀行貸款可以以土地進行低壓,降低還款的成本利息,降低農戶商業的風險,提高了農業土地融資的穩定性,因此用土地低壓進行貸款,可以有效降低銀行與農戶雙方的風險,提高市場的穩定性,對經濟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三)創新農村產業扶持模式
隨著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我國農業正在從傳統的農業向現代農業產業規模發展,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充分對農村產業進行扶持,加快農業向農村產業化的轉型,比如利用當地的特色,發展其農村地區的旅游產業,利用當地的山水資源,發展特色的旅游產業,在政府的扶持下前期對旅游業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后續對景點進行持續運營,實現旅游業的盈利。或者發展地區種植業,通過互聯網線上模式對商品實現售賣,政府可適當幫助地區種植業進行推廣,促進產量的銷售,構建現代化的農村產業模式。
(四)設計承包地有償退出機制
隨著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城鎮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因此大量的無人種植,或者種植的土地收不回本,因此在此情況下,很多地區開展了有償退出承包地經營權的試點工作,以此來實現收回土地,國家統一種植,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同時對向城鎮化的農戶進行補助。同時考慮到農戶在退出承包地之后,農戶到社會上容易轉變不過來思維,產生一定社會性問題,因此在土地收回之后一定要做好農戶的安置善后問題,在退地的過程中,一定要保障農戶的切身利益,不能強制實行,建議出臺明確的土地有償推出政策法案等,對改革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通過“三權”分置的土地改革,經過加強土地交易管理、完善土地融資體系、扶持新農村產業以及退出承包有償退出機制等政策措施,有效地解決了我國農村土地的抵押、擔保、轉讓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孫德超,周媛媛.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面臨的現實困境、政策供給體系及其保障措施[J].經濟問題,2020(01):79-86+102.
[2]黃登迎,楊紅.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面臨的主要困境及解決路徑——以新疆為例[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6):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