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凱
摘 要 油茶作為經濟樹種和兼用樹種,是目前退耕還林工程中的主要樹種。不僅可以作為食用油制作的必備原材料,還能作為化妝品制作的原材料,因此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國很多南方地區都開始種植油茶,并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但栽培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應當積極研發油茶栽培技術,使用科學的管理方式,令油茶的栽培種植體系更加完善。
關鍵詞 油茶栽培;管理技術;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15
油茶樹具有耐高溫、耐寒、根莖較為發達以及能夠保持水土平衡等特征,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即使在土地較為瘠薄的地區也能夠適應環境生存。正是因為油茶具有多種優勢,目前在市場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所以更應當提高油茶種植管理技術水平,逐漸完善油茶加工產業鏈,將油茶的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
1 油茶種植技術
1.1 品種選擇
油茶適合種植在土質較為疏松、土層較厚且排水性較好的區域。在選擇種植的油茶品種時應當選擇較為優質的品種,例如具備豐產、抗旱、抗病等特質。這類油茶品種在種植過程中適應性較強,存活率也較高。
1.2 選地與整地
油茶樹的根系生長較為發達,種植適應范圍較廣。在選擇種植區域時,應選擇土壤較為肥沃且土層深厚的區域,因為土壤的肥沃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油茶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對區域內的植被覆蓋率也有一定要求,需要覆蓋率達到50%以上,并選擇坡度較為平緩的向陽面最適宜。選擇好種植區域后,應當進行整地工作[1]。通常整地工作開展是從油茶種植的前一個季度開始,也就是前一年的9—12月,整地通常會使用全墾、水平坡改梯和塊狀整地這3種方式。
1.3 油茶種植
在冬、春兩季均可開展油茶栽種工作,通常選擇在每年春季2—3月的陰雨天氣進行效果最佳。幼苗通常選擇根系發達、頂芽飽滿且無病蟲害感染的一至二年生的優質品種,其中一年生的幼苗高度要達到20 cm、二年生的幼苗高度要達到35 cm。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幼苗根莖濕潤,并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過度日曬。油茶幼苗移植結束后要將周圍的土踩實,澆透定根水,將多余的土壤在基莖周圍堆積起來,從而保證在雨季來臨時不會出現降水量過大淹死幼苗的情況。
1.4 種植密度管理
油茶樹在種植過程中要控制好樹與樹之間的間距,通常種植間距保持在2~3 m。但是在樹齡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種植情況將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調整。同時需要定期檢查砍伐掉一些染病的老舊樹種,并及時將新鮮樹苗補充進林地內。通常情況下種植密度保持在1 100株/hm2左右即可。
2 油茶種植注意事項
2.1 種植時間的選擇
油茶的種植時間需要根據種植地的氣候以及溫度來決定。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通常選擇每年10月至來年3月進行油茶種植工作,這期間的溫度氣候都較為適宜。需要注意的是,種植時應當避開暴雨天、高溫晴天、干旱天氣以及冰雪天等惡劣天氣,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栽種能夠有效提高油茶的成活率。
2.2 種植技巧與油茶根系的保護
種植油茶林所選用的樹苗都是根系較為發達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油茶幼苗,這樣可以確保油茶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與生長性。為了延續幼苗的生長優勢,需要加強對幼苗根系的保護工作,可以使用分層填土的方式讓幼苗的根部與土壤緊密結合,并澆灌定根水以確保根部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幫助幼苗在不破損的情況下自然生長[2]。
在種植過程中要保證隨起隨栽,起苗后也要及時漿根,減少苗木根部裸露在外的時間。若是當天無法完成所有幼苗種植,可以使用假植的方式保護幼苗根系,讓根系保持濕潤狀態。油茶起苗后在外放置的時間越長,苗木的活性也會越弱,會使移植后的存活率大大降低,所以要加快運輸過程,避免幼苗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
3 油茶撫育管理技術
3.1 幼林的修枝剪枝
新移植的油茶幼苗需要通過合理的撫育管理才能提高成活率。在造林的前3年內,要保證每年展開2次除草工作,分別在春季末期以及秋季進行,主要是為油茶林地進行松土、除草、擴穴等工作。第3年之后則于每年秋季展開1次除草工作。
當幼樹高度達到40 cm時,便可以開始定干,對幼樹枝芽進行適當修剪,之后每隔1年展開1次林地土壤深翻工作即可;當幼樹高度達到70 cm左右時,需要對幼樹進行進一步整形修剪。通常在采摘茶籽的第2年進行枝芽修剪,主要是控制徒長枝,留下生長力度較強的主枝。
3.2 成年樹的修枝剪枝
對油茶進行修枝剪枝是為了提高油茶樹的結果率,保證主要枝干在生長過程中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成分,同時又避免因為枝葉過于茂盛而出現林地內采光情況不佳、病蟲害頻發等情況。成年樹林的修枝剪枝工作要牢記剪密留稀、去弱留強這一要求。剪枝是為了增強林地內的通風情況,并通過增加結果面來提升油茶產量。要注意不能對油茶樹進行過度修剪,避免出現枝條多發萌芽的情況,確保油茶樹的正常生長發育。油茶樹生長到一定年限時會出現樹木衰老等現象,所以在進行修枝剪枝工作時,除了要及時給油茶樹補充營養,也要及時砍伐和修剪老樹以及感染病蟲害的樹木。
3.3 施肥
施肥作為促進油茶樹生長的方式之一,不但能夠為油茶樹的生長提供營養,還能加強油茶樹自身的病蟲害抵抗能力,所以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油茶樹進行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將農家肥、復合肥、鉀肥以及磷肥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這樣能夠使油茶樹得到充分的營養補充,使得油茶產量得到大幅度提升[3]。為了達到較好的種植效果和較高的質量水平,不能只依靠前期種植時所施的基肥,還要定期進行追肥。在種植初期使用的基肥主要為有機肥,是將草木灰、稻草以及家畜糞便等材料進行混合漚制而成。將有機肥料與土壤進行充分混合后,再回填于定植穴底部,每個定植穴內的肥料使用量控制在2 kg左右即可。
在油茶樹種植第2年的2月、5月和9月,分3次施放肥料,肥料選擇氮肥、磷肥以及鉀肥,每株油茶樹的施肥量控制在70 g左右,在距離根部約20 cm處挖出環形施肥溝,施肥結束后及時覆土。冬季施肥可以將土雜肥和復合肥進行混合施放,施肥方式同樣是距離油茶根部20 cm處挖出環形溝,施肥后及時覆土。通過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環境,確保油茶獲得良好的生長狀態,尤其是進行追肥時,要觀察并把握好油茶的生長情況,在發現油茶營養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及時進行追肥。
3.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作為油茶種植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在林地內大面積種植的油茶,一旦有一株樹木感染往往會引起大面積的傳染,造成經濟損失。所以要及時進行預防,并在發現樹木染病后及時進行治理,通過預防與治理相結合來展開油茶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油茶樹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以及煙煤病等。炭疽病在林地內濕度較大且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通常在每年的4—5月發病,7—9月全面暴發。炭疽病會導致油茶樹出現落葉、落果等情況,可以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300倍液進行病害防治,并在15 d后再使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進行防治。
油茶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有油茶毒蛾、蛀莖蟲、茶梢蟲和藍翅天牛等。藍翅天牛幼蟲階段防治可以噴灑90%敵百蟲500倍液來進行防治,成蟲階段則可以噴灑20%果乳劑500倍液進行治理。除了借助藥物防治之外,還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式來提高除蟲工作的效率。進行蟲害防治時,要通過提高對水分、肥料以及土壤的管理,從多方面為油茶的生長提供助力,使油茶能夠在營養補給充足的情況下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此外,通過及時修剪染病枝條等物理方式破壞病蟲害的生存環境,也能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4 結語
針對油茶展開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不但能夠提高林地覆蓋面積,還能使種植地的經濟收入得到提升。相關部門需要重視油茶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發,通過不斷在種植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將問題進行解決和完善,為油茶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以便于提高油茶種植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潘麗鵬.油茶新造林豐產栽培技術及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9(7):73-74.
[2] 滕樹文.油茶栽培管理技術與油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J].現代園藝,2018(8):17.
[3] 肖志明.高產油茶栽培技術中幾個關鍵問題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8(3):354-35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