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摘 要 杉木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樹種,在林業種植與發展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要想推動我國林業生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在目前杉木種植的基礎上對種植技術以及管理工作加以改進。基于此,以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國營貝江河林場江門分場為例,探討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
關鍵詞 杉木;豐產栽培;撫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33
貝江河林場江門分場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完成上級下達的植樹造林任務,加強管理,深入改革,狠抓落實,在2019年完成速生豐產造林共計112.60 hm2(其中造杉樹純林90.80 hm2,造楠木純林6.53 hm2,造杉木、楓香混交林6.80 hm2,造杉木、楠木混交林8.47 hm2)。在造林工作前期,林場對造林地進行了清理,其中割草8.33 hm2,砍雜27.40 hm2,開煉山防火線35.8 km,煉山102.00 hm2;整地面積打明坎18.53 hm2,打暗坎94.07 hm2。經上級春季驗收,林木保存率為98%。現將杉木的有關種植經驗總結如下。
1 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1.1 杉木選種
種類不同的杉木在種植栽培過程中技術要點也不相同,應當根據種植的環境以及杉木的生長習慣,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為了確保杉木林地種植達到豐產和速生的效果,在選擇杉木品種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2點問題:1)在選種時要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這類種子發芽和生長速度較快;2)種子也具有遺傳性,所以在選種時要選擇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杉木種子。選種是杉木種植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只有做好選種工作,才能大幅度減少后期出現的病蟲害問題,確保杉木種植速生高產。
1.2 種子預處理
選擇好杉木種子后,要對種子進行預處理。先將種子浸泡于溫水之中,待24 h后再放在太陽下晾曬;再使用漂白粉對種子進行全面消毒,以減少病蟲害;消毒完成后再次晾曬,將晾曬好的種子進行集中收集。
1.3 選擇合適的種植區域
在選擇種植地時,應當選擇地勢較為平緩且背風的林地,以促進苗木生長,方便后期苗木灌溉。除此之外,還要選擇交通較為方便的地區,方便后期對種植林地進行撫育管理。杉木具有喜濕怕旱的特性,所以在選擇種植地時應當選擇土壤疏松肥沃且呈酸性的地區。在初期育苗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種植地的排水和灌溉工作[1]。
1.4 整地與打坎種植
在清理林地工作中,貝江河林場江門分場嚴格按照上級的要求在割草、砍雜施工中將造林地內的雜草、雜灌離地面10 cm高處全部割(砍)倒,大中樹砍倒后要修枝。在計劃的造林地外緣開設10 m寬的防火線,清除防火線上的易燃物。煉山工作按有關規定組織足夠人員煉山、防守,將計劃造林地內的雜草、雜灌燒盡。打坎工作分為打明坎和打暗坎,打暗坎按水平株行距2 m×
2 m,自上而下環山打坎,坎的規格為長60 cm、寬50 cm、深25 cm。先下鋤抬高坎下邊擋土抷,然后挖松、打碎坎內土地,表土保留在坎內,撿出草根、整平坎面。挖完明坎后,施基肥回表土,每坎施用0.5 kg復合肥,基肥和表土拌均后放至坎底,再鋤碎坎上方表土并除去石塊、樹根后回填明坎并定植。選用一年生一、二級苗,用鋤起苗并用黃泥漿根,定植時根系要舒展,苗木要直立,適當深栽,先用濕潤細土埋根、壓實,再覆土,層層壓緊,兩手指提苗不起為度,坎面覆一淺層松土,回土高出表土。暗坎定植與明坎定植類似。
按照上級要求,2019年貝江河林場江門分場共完成幼林全面鏟草2次,面積225.20 hm2(其中4—5月第一次,8—9月第二次),全面鏟光雜草,挖出草兜翻曬,除掉雜灌木,除掉杉老兜萌條和幼樹萌條,修整培育幼樹,鏟除后的雜草、雜灌不壓蓋杉木幼樹,施工面完整,不留邊、不留空。同時,完成林區設施防火線維修
24.48 km,林道維修29.07 km。林區公路維修3.40 km。
2 杉木撫育管理
杉木速生豐產種植需要采用相應的撫育管理措施,只有達到標準的杉木才具備相應的市場價值。所以在杉木種植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栽種要求進行種植管理,定期對杉木林地進行除草、施肥,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并合理間伐。只有嚴格對杉木林進行撫育管理工作,才能夠促使杉木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
2.1 做好除草松土工作
在杉木撫育管理過程中,為了確保杉木健康生長,應做好林地的雜草清除和松土工作。1)在苗木生長前期,要根據杉木的生長情況對周圍的雜草進行有效清除,注意不要破壞杉木的根部。2)為了確保杉木在種植過程中能夠獲得足夠的養分,林地內高于地面10 cm的雜草和雜灌要全部清除,保證雜草與雜灌沒有壓蓋幼樹;針對成年樹,則需要定期進行修枝。3)在除草方式上,可以采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保證除草工作的效率,避免周圍植被環境遭受破壞。
2.2 施肥
要使杉木生長迅速,在生長期間必須要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施肥分為施基肥與后期追肥兩種,施肥需要考慮季節和當前土壤肥力等諸多因素。施基肥是在種植穴中施加肥料,將種植穴中的土壤與肥料進行充分混合,再覆上一層土,避免杉木根部與肥料直接接觸[2]。后期追肥則要考慮到杉木的實際生長情況,可以在種植后的第二年開展除草工作的同時進行追肥。
2.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杉木撫育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在氣候較為惡劣的情況下更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林地內一旦發生病蟲害,就會使杉木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所以管理人員在杉木的生長過程中要定期對樹木進行觀察和記錄,以便于及時發現病蟲害,同時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防治。當發現病蟲害時,要及時處理,避免出現大批量杉木染病。只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才能保障杉木的產量和質量。除此之外,還要定期進行噴藥和修剪工作,確保林地內的空氣流通,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2.4 合理間伐
合理間伐能夠令杉木的整體生長趨勢得到良好發展,同時也能夠提高杉木的質量,為杉木的生長提供保障。1)注意間伐的時間,通常在杉木種植的第五年進行第一次間伐,此后每隔4年進行一次間伐。要確保兩次間伐之間間隔的時間不能太短,確保杉木的生長能夠達到預期。2)要注意控制間伐的力度,間伐不宜過量。初次間伐可以伐去總產量的25%,之后每次間伐則需要控制在10%左右[3]。在間伐時應當注意對林地雜草進行清理,保證杉木不會被雜草、雜灌擠壓,生長空間充足。
3 結語
綜上所述,杉木作為一種特殊經濟樹種,在我國當前林業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雖然貝江河林場江門分場目前對于杉木經濟樹種的速生林栽培以及撫育管理工作已經具備一定的經驗,但在人員管理上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上存在出工“一窩蜂”現象;財務管理上存在民工完成林場的生產任務后沒有及時領取到相應勞務報酬;營林生產、木材生產中存在施工管理、監督管理不到位現象,民工勞動力難找,因天氣等自然因素而轉移民工至安全地帶的難度加大;黨委工作中存在政治理論學習不夠,平時職工集中學習時間比較少,思想工作不到位,黨群干群緊密不夠等問題。
因此,未來林場還需要加強員工對于政治理論的學習,認真搞好安全生產、護林防火、資源管理等工作;進一步搞好場群關系,使場群關系和諧;進一步完善林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職工工作責任心,增強職工責任感,使其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動開展工作。如此,才能確保林場杉木栽培與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開展,確保我國杉木用材可持續性供應。
參考文獻:
[1] 趙桂連.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簡述[J].南方農業,2019,13(24):11,13.
[2] 鄭林.淺析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J].南方農業,2018,12(15):109,111.
[3] 顏彬.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要點與撫育管理策略闡釋[J].農技服務,2017,34(9):92-9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