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孟冬
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做好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產量及質量,推動我國農業建設的快速發展。本文詳細介紹了農業、物理、生物三種綠色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示范區域應加強對該防控技術的推廣力度,通過加強宣傳與技術培訓等方式,完善基地建設,減少農業生產中的農藥使用量。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生物防治
2015年國家農業農村工作部提出,在未來的五年里,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實現農藥零增長。廣西當地多受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及稻飛虱等病蟲害影響,當地的農戶應重視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通過采用該技術,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生長的危害,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提高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
一、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一)農業防治技術
在冬季,農戶可以通過保持土地干旱或者使用灌水滅蛹的綠色防控措施,減少三化螟的數量。農戶在選擇水稻品種時,可以選擇抗病蟲危害性強,符合當地生長環境的品種,減少病蟲害對水稻植株生長的影響。在水稻的播種過程中,可以采用統一移栽或者播種的方式,保障稻田內水稻所處的生長階段相同,有利于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在種植時可以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合理施撒有機肥及底肥,保障養分充分吸收,提高植株抗病抗蟲能力。
(二)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最常使用的方法為燈光誘殺,當地農戶可以在每667m2,離地面1.5m高的位置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每20~30畝安裝1盞,每隔一段時間對田間的害蟲進行清理。同時,部分害蟲對顏色十分敏感,可以使用藍色、紅色或者黃色的黏蟲板進行害蟲的捕殺。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田地間每667m2的設置60個草把,將性誘劑與粘結劑噴灑在草壩上,一次吸引大量的雄蟲,減少交配率,降低幼蟲的數量。對于已經受到病蟲害威脅的幼苗,應該及時清理并焚燒掉,防治病害擴散,控制病蟲害的影響范圍。
(三)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保護病蟲害的天敵及稻田養鴨養魚的方式,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赤眼蜂、瓢蟲以害蟲及其蟲卵為食,在害蟲的棲息場所投入該昆蟲可以有效降低害蟲的數量。廣西地區降雨量充足,在為水稻生長提供豐富的水資源的同時可以飼養魚鴨。在每667m2處飼養12~20只小鴨,養殖時間結合早晚稻的生長時間,4月下旬到5月下旬或7月下旬到8月上旬均可飼養。在每667m2可以投放魚苗,畝產可達70KG,有效防止病蟲危害的同時增加農戶的收益。
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推廣
(一)加強宣傳與技術培訓
加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的推廣力度及技術培訓,使農戶掌握綠色防控意識的同時,提高其對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的認知,擴大該技術的使用范圍,提高市場上綠色水稻的產量,推動我國水稻行業的發展。以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植保站為例,該單位每年均定期舉辦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培訓班,帶領農戶到綠色防控示范基地進行參觀,并且定期組織人員對臨縣的專業化防治基地進行觀察演練。同時,利用板報、新聞媒體、節日宣傳、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對綠色防控技術及綠色生產意識進行宣傳,加深農戶對其理解,推動水稻綠色生產的發展。通過加強宣傳力度及技術培訓,有效地加深了農戶對綠色防控技術的認可度,擴大該技術的影響力與使用范圍,為當地樹立綠色農業的市場形象,提升了當地水稻的出口與銷售份額,在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與農業企業合作
采用農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并對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當地政府應主動牽頭,加強與涉農企業的合作,鼓勵其加入到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工作中,借助企業的力量,加強水稻種植的科研及推廣力度。政府可以為企業新型生物農藥的研究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用戶的可接受程度,進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可以與企業共同建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的推廣平臺,增加企業影響力的同時,有效地提高該防治措施的推廣。為擴大該項技術的使用范圍,政府應該出臺一系列的生物農藥購買補貼,引導農民使用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通過政策引導,大幅度提升市場需求,推動行業擴容,降低農戶的成本,提高生物農藥生產企業與農戶的積極性,促進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發展。
(三)完善示范基地
植保技術人員應積極開展檢查指導,加強組織領導能力,充分發揮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基地的示范作用,不斷完善示范基地的功能,提高防控效果。在示范基地進行病蟲害防控操作時,積極邀請當地的種植戶參觀學習,并帶領其與傳統的防控技術產生的防治效果進行對比,將綠色防控的優勢更加直觀化,使當地用戶可以親眼看到綠色防控技術對于水稻病蟲害防控的優勢。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加強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綜合利用,例如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通過種植技術的完善,構建系統的病蟲害防治體系。相關部門也可以將相關技術及使用成果搭配圖片上傳到當地的官網,或將其拍成科教片,設立專門的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塊,使農戶通過網絡就可以學習到綠色防控技術。通過效果的直觀展示,使更多人了解綠色防控技術對水稻種植生產的積極作用,讓更多的農戶認可該技術的優勢,從而擴大綠色防控技術的影響力,清潔田園,提高糧食質量安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對于水稻的健康成長及生長環境的保護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采用綠色防控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提高農戶的收入。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集成示范的影響力度,通過拍攝宣傳片及利用網絡宣傳等手段,提高該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控技術中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梁運紹.水稻生產中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J].鄉村科技,2019(34):99-100.
[2]黎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J].南方農業,2019,13(2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