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冰
摘 要:隨著火龍果越來越受歡迎,為了應付市場對火龍果的大量需求,火龍果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擴。除此之外,為了確保火龍果的質量和產量,對于火龍果的栽培技術研究以及病蟲害防治也需要加以重視。
關鍵詞:火龍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火龍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為寬松,若要露天種植,只要生長溫度不低于5℃即可,它既耐貧瘠又耐蔭,最喜高濕高溫的環境,且25~35℃是最合適其生長的溫度。另外,火龍果對土壤的要求也并不嚴格,無論是水田、平地還是旱地或山坡都可作為其生長的栽培基地。
一、火龍果栽培技術分析
(一)育苗
在對火龍果進行育苗時,最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扦插繁殖,這種繁殖方式不僅繁殖快且成本費用較低,還能夠幫助火龍果形成強壯發達的須根,大大減少其掛果時間。在實際操作時,先是需要選擇出那些一年生或以上的枝條,這些枝條必須無蟲無害、生長強勁,接著再利用斜切的方式在其底端切出小段枝條,該小段枝條長約20cm,之后將該小段枝條置于陰涼通風處7天左右,再在其切口處利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消毒處理后就可以將枝條插入事先準備好的營養缽中進行育苗,插入深度約5cm,營養缽的作用在于能夠縮短火龍果育苗時間,使其提早上市。在育苗時,必須要保證營養缽內基質的濕潤度,還要防止大量水分的蒸發對幼苗生長造成的影響,對幼苗進行些許遮蓋。
(二)苗種定植
在種植火龍果時,選對種植方式對其栽培的成效尤為重要。作為藤蔓類植物,火龍果在種植時,立柱種植是最合適的種植方式,這種方式不僅管理便捷而且成本較低。一般來說,水泥立柱是最常用的立柱,在做好之后,將其插入地下,地上留出150cm高度,地下留出50cm深度。火龍果主要采用嫁接形式進行育苗,先插劍花假莖,接著在其發芽之后進行嫁接,且嫁接和最后移栽定值之間需要相隔將近半年的時間。春天是進行移栽定值的最好時間,在進行移栽之前還需要做一些基礎工作。另外,為了使栽培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氣性,還需要在水泥柱的四面挖出種植穴并在其中加入河沙、木屑或者有機底肥。
(三)肥水管理
火龍果幼樹在生長時需要有充足的肥料以保證其營養充分,且肥料應以氮肥為主,有機肥為輔。一般在冬季的時候足夠腐熟的有機肥料還能夠幫助幼樹抵御嚴寒。其次在施肥時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由于火龍果采收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因此施肥時應該少量多次,一年之中大概需要施肥三四次才能夠保證養料充足。對于肥水的管理上,除了有機肥的使用,還應該配合氮磷鉀鎂等肥料的使用,這樣不僅有助于幼樹的生長,還有助于火龍果結果時果實內部糖分的積累。另外,施肥的部位還應該充分考慮火龍果是淺根系植物的情況,由于火龍果根系較淺,其根系基本都是分布于土壤表層往下30cm處的土層,所以施肥時為了保證根系完好無損,要掌握好施肥深度并將其撒于土壤表面,切不可開溝深施。施肥之后,還要保證栽培土壤時刻保持濕潤的狀態,為火龍果開花與結果提供充足的水分支持。
總的來說,對火龍果的施肥管理大致可總結如下:在火龍果植株還處于萌芽狀態的春季,應該施加200g左右三元復合肥以及2.5kg左右有機肥,在植株開始結出幼果時,為了保證果實最終的質量和口感,需要在植株的根部施加磷酸二氫鉀化肥。最后,當火龍果果實被摘除之后也不要忘了在土壤表層施加300g左右三元復合肥和5kg左右有機肥,以確保植株在休眠時期正常生長所需要的養分。
(四)植株修剪
對于火龍果植株的修剪主,在幼苗期的修剪主要是為了維護植株形狀的美觀,而當其在生長過程中根部出現了側芽時,由于在南方這樣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側芽的生長速度極快,因此為了保證火龍果植株主干的養分,就必須要修剪掉幼苗高于水泥柱的部分。且修剪時要給每株幼苗只留下1個強枝,并將該強枝牢牢黏附在水泥柱上以確保其在生長時能夠沿著水泥柱的方向向上延伸。對于火龍果生長時出現的側芽,由于數量較多會爭奪植株養分,因此在生長前期就必須將其他側芽修剪掉只留出1個主干,待植株長到與支架差不多高時,再剪掉主干頂部并保留4個左右側枝,使側枝也能分得營養茁壯生長。
(五)果實管理
由于受特殊生長環境的影響,火龍果開花時是分批進行且數量較多。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果實的口感,在火龍果處于花期時還要對其進行一定的人工疏花處理,例如在高溫高濕的南方地區,當火龍果現蕾1星期之后就要進行疏花,且疏花過程中還要控制每批花每條枝花蕾的數量,一般會保留4個左右較為飽滿的花蕾。另外,相比于白肉火龍果,紅肉火龍果較難進行自然授粉,因此人工授粉對于花期的紅肉火龍果來說是一個必須環節。為了保證火龍果植株日后的正常生長,在火龍果花蕾凋謝1星期之后還要對植株進行修剪,以此來確保火龍果產出的高質量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三、火龍果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火龍果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幾種,分別是莖枯病、軟腐病以及莖斑病。要想確保火龍果的口感和質量,對于火龍果病蟲害的防治必須得到充分重視。雖然火龍果果皮中的蠟質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住了病蟲害對火龍果的侵襲,且火龍果較好的天然性也使其生長過程中沒有使用農藥的必要性,但是較常發生于高溫高濕環境和火龍果幼苗時期的基腐病和莖腐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火龍果的正常生長造成了影響。當然,在對火龍果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應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農業防治:主要是建立無病苗圃,無病種苗,保護無病區;選育和種植抗病的新品種;集中并清除病殘體,將雜草清除,有效地降低溫度,確保田間病原的減少;此外還要重視肥水管理,提高K肥和P肥的使用量,提高抗病性。由于軟腐病是細菌性病害,且發病快、防治困難,所以,一般選擇農業防治,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帶病苗,降低病菌的蔓延、傳播和繁殖。藥劑防治:在剛發病時,對于腐爛位置要及時刮除和修剪,之后將殺毒劑噴灑在傷口處。在莖枯病初期,應選用50%福美雙WP400g/ml和50%多菌靈硫700g/ml中任意一款藥劑進行噴藥,每隔7天噴1次,共3次,這對莖枯病有著良好的效果。
四、結束語
近年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火龍果栽培面積也不斷增擴,為了充分保障火龍果的質量和口感,提高火龍果的經濟價值,本文主要針對火龍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火龍果的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得到適當采用和推廣,為火龍果的種植工作人員提供理論上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馬梅,羅曉榮,陳偉俊.西雙版納地區火龍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11(12):81-82.
[2]段福學,任瓊麗,李春麗.元江縣火龍果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3(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