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
摘 要: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對我國糧食市場穩定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能夠提升水稻的產量,種植人員應當加強水稻栽培技術創新,不斷探索新型種植方式。本文主要就水稻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水稻栽培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水稻種植;栽培技術;問題對策
在對水稻的種植中,不同地域的水稻有著不同的種植方式,如有區域采用手工種植模式,而有區域則利用農機進行輔助作業。但是無論是采用人工種植模式的區域還是機械種植的區域,都因為地理特點和種植不夠緊密的情況,還有較高的發展空間。
一、針對機械化水平不足問題的解決措施
利用機械化設備進行水稻的種植能夠有效提高水稻種植效率,但是就當前南北方機械化種植來看,其中都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果種植人員不能夠及時進行問題解決,就可能影響水稻產量,造成水稻種植投入和產出的不匹配。因此,針對這些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區或者信息交通閉塞的地區,種植人員需要不斷進行機械化設施運用技巧的普及,幫助農戶們了解新型的農機設施。
首先,針對水源豐富地區的水稻種植來講,其區域洪澇災害較為頻繁,所以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需要針對當地降水情況利用農機設備對水稻種植行距和稻田排水方向進行處理,讓土壤的排列能夠更加適宜后續的插秧過程,保誠水稻行間距與本地的氣候田間相適宜。其次,種植戶農機使用水平較低也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在家從事水稻種植的農戶主要是老弱群體,這部分人在對農機的接受程度上較低,水肥控制的措施不夠到位,造成基礎苗的數量不夠或者超量,導致稻田分粟難以發揮出優勢。因此為了解決種植戶農機使用水平的問題,當地的政府部門應當和相關的農機公司進行合作,在本地區不斷推行農業示范田、農機知識講座等活動,讓更多科學化的種植方式能夠傳播到一線的田間地頭,為后續水稻的種植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撐和知識支撐。最后,當地政府需要統一建設先進的灌溉設施,灌溉設施是水稻種植的關鍵,在平常的種植過程中,灌溉設施能夠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在雨水淤積的時候,灌溉設施能夠輔助排澇系統的運行,使得雨水從預先設計的路線排出田地,避免了雨季的淤積。
二、根據地理條件確定稻種和土壤
水稻種植產量不僅僅與稻種有關,更和當地的種植土壤有著一定關聯,這兩種直接決定了水稻成熟后的品質和數量。而就目前水稻的種植來看,不同種類的水稻對土壤中的物質含量需求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體內的酸堿數值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種植人員需要按照科學的配比進行水稻種植。
例如,在選擇水稻種子的品種時,不能一味追求高產量的稻種,如果一旦超出本地域的特性,那么出現病蟲害之后,就會發生急劇擴張的后果,這樣一來就會給整個地區的水稻種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進行水稻種植的時候,需要利用機械化的旱苗育秧技術對勞作育苗過程進行機械化的處理,實現科學化的育苗流程,進而選出壯實健壯、質量過關的秧苗,這保障了種植栽培的植株質量。另一方面,有的種植戶在經歷過旱災后,便會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不斷澆灌水源,這種做法破壞了周圍環境濕度溫度的整體性平衡,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壓抑水稻的生長。所以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相關部門需要建立栽培基站,并選取具有農業種植經驗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本地區的杰出農戶來擔任基站工作職位,讓他們定期對本區域內的稻田生長情況和病蟲害威脅等情況登記造冊,及時進行技術部門遞送,這樣可以保證水稻種植中所出現的問題都可以得到科學院所的科學指導,避免盲目處理所造成的水稻減產。最后,種植戶在遇到水稻田地中雜草搶奪養料、稻曲病盛行等情況時,為了避免過量噴灑或者是不正當的噴灑農藥所造成的水稻減產以及后期食用安全,種植部門就需要發揮出基站的作用,結合本地區的土壤特點和稻種特性,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草方式,避免病蟲害對水稻品質的消極影響,保護人們的食用安全。
三、及時引進新型的水稻栽種技術
種植經驗在水稻種植中有著重要意義,但要想獲得較高的水稻產量,僅僅依靠以往的種植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及時與科技公司進行交流合作,不斷研發、探討出新興的種植方式,以便能夠簡化栽培的環節、節約成本,提高水稻的生產效率。
例如,直播水稻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栽培技術,這種技術的成本較低但效率較高,能夠使得種植戶在栽培的過程之中,省去了育苗和移栽的環節。而且這種直播技術通過撒播的方式,讓水稻種子在田間生長繁衍,在沒有高精尖技術人員支撐的情況下,能夠得到較好的播種效果,所以適合比較偏遠的地區或者少技術人員的地區。但是部分地區在進行直播水稻的栽培時,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播種的粗放導致了成長不成規律的排行”“連續種植的時候會產生較多的雜稻”。上述問題的出現會降低水稻產量,為此技術人員需要及時對問題進行解決,保障水稻高產質量。首先,要在品種的選擇上做到精細化,這主要因為直播栽培技術不需要育苗和移栽,所以在種子上,需要進行更加精細化的處理,選擇種植偏早的中熟中粳品種并在晴天進行曬種,讓種子們接受溫度的熏烤,提高發芽的態勢。其次,要用消毒滅菌的藥水進行處理,讓種子們能夠在下土之前,得到徹底的殺菌,以便提高水稻種子的發芽率,避免了無用功。最后,播種人員要把握好浸種的程度和播后的水分,盡量在同一天之內播種完同一片地,避免因為播種時間不同而產生出苗不齊、出苗不全的問題。此外在播種后,種植人員也需要在稻種發芽后迅速的進行基肥的實施,保證土地的肥力為水稻提供營養物質。而且在施肥之后,需要用滅茬機或者是旋耕機進行旋耕滅茬,保證土壤條件的適宜。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水稻的種植分類較多,而且在以往插秧的基礎上也呈現出了較多的改進技術,這些技術都能夠為水稻的種植提供充足的科學參考價值,幫助農戶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種植方式。但是水稻的栽培技術需要按照“不離本地條件”“不離科研技術”這兩方面來進行,在尊重自然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栽培才是獲得生態與經濟兩相成功。
參考文獻:
[1]劉廣林.廣西優質水稻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9(04):75.
[2]陳世輝.直播水稻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種子科技,2018,36(06):5+9.
[3]劉曉永.中國農業生產中的養分平衡與需求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