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鳳香
一、項目來源
靈川縣實干創新家庭農場于2018年通過靈川縣科學技術局立項,承擔了“富硒紅薯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的開發,合同編號2018—01—04。
二、項目技術背景
富硒紅薯屬于堿性食品,可以中和人體內所累積過多的酸。富硒紅薯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有助于滑腸。富硒地瓜中的膠原及黏液多醣類物質,可以預防動脈血管硬化與保持血管彈性,排除多余的膽固醇。富硒紅薯中的維生素C含量高且不易流失,只要食用約兩百公克的地瓜,就能提供一日所需。同時富硒地瓜富含大量黏液蛋白質、硒,能防止動脈硬化。
靈川縣地處亞熱帶地區,主要以山區地形為主,氣候溫和,降雨豐富,土壤中富含硒元素,非常適合富硒農產品生產。靈川縣實干創新家庭農場選擇三街鎮倒風潭村作為有富硒紅薯生產基地,充分利用了倒風潭村有傳統種植紅薯的習慣,紅薯種植技術成熟,土壤中含有硒元素,可通過富硒紅薯產品提高單位產值,促進靈川縣紅薯種植產業效益的提升。
三、項目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一)項目工藝技術路線
前茬種植水稻→富硒紅薯種植技術培訓→選擇高產優質品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采收紅薯前30天噴施硒葉面肥→采收紅薯→加工紅薯干→種植綠肥培肥地力。
(二)技術關鍵問題
基肥增施有機肥、硫酸鉀,滿足紅薯生長需要,提高紅薯產量。在紅薯生產后期噴施硒葉面肥,在產品食用安全范圍內提高硒含量。
四、項目實施情況
項目根據項目合同考核指標的要求,在三街鎮龍坪村委倒風潭村紅薯種植區根據實施方案要求,著重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選擇高產紅薯品種
項目示范選擇當地黃心紅薯品種,該品種在當地種植多年,非常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豐產性好、抗性強,生產紅薯干符合市場需求。
(二)采取高壟栽培
紅薯高壟栽培便于排灌,有利抗旱防漬;加深土層,擴大根系活動范圍。起壟方式與規格:壟寬70cm、溝寬30cm、壟高30~40cm,壟面成小拱形,每壟插單行株距25cm,每畝2600株,起壟時注意按水平方向進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三)適時搶栽
4月上旬開始育苗,5月下旬進行第1次分苗,移栽到大田秧地進行種植,6月下旬進行第2次分苗,加強秧苗肥水和病蟲害管理。7月20日下旬開始種植,紅薯種植采用斜插法,要求薯苗長有4個節,入土2個節,露出2個節。
(四)施足底肥
種植基地土壤為沙壤土,弱酸性,水利設施完善,適合紅薯種植,根據紅薯需肥規律鉀肥多,氮肥次之,磷肥再次。起壟時基肥每畝施12—10—20復合肥50kg,施可豐復合微生物菌劑40kg,硫酸鉀15kg。要注意苗、肥隔離。后澆水封穴。
五、加強田間管理
(一)發根分枝結薯階段
此階段的管理要求是早生根、早發根、早封壟、早結薯、多結薯,田間管理措施以肥水管理為中心。
1.查苗補蔸,確保全苗。紅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蟲為害或栽插不當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現象。因此,在插后3~7天要及時查苗補蔸,對補栽的薯苗要實行重點管理,及時灌水,以利還苗成活,趕上前苗。
2.早施提苗肥,巧施壯株肥:栽后15天,結合培土灌水追施提苗肥,畝用尿素4~5kg;栽后30~40天,在莖葉生長盛期前,氮、磷肥配合,追施壯株肥,畝施12—10—20復合肥20kg,促進早分枝,早結薯,早封壟。
(二)蔓薯并生階段
1.灌水:栽后70~100天是長葉、長蔓、長薯塊時期,此時氣溫高,蒸發量大,是紅薯需水多時期,應及時灌水,使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80%,一般每10~15天灌水1次。
2.追肥:結合灌水補施一些復合肥,促進壯株。看苗追肥,追肥量應占總追肥量的5%左右。如有徒長現象,應采用摘心或噴施多效唑。
(三)薯塊盛長階段
此階段葉片生長達到高峰,并逐漸轉慢,葉片由綠轉淡綠至黃綠,枝梢下陷,地下薯塊迅速膨大。田間管理為保護莖葉不早衰,延長莖葉功能期,促進薯塊膨大,主要措施是適量灌水,適時根外追肥等。
(四)中耕除草在薯蔓滿田前
土壤裸露,易板結也易滋生雜草,中耕是這一階段特別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進行2~3次。薯苗活蔸后進行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滿田前完成第3次中耕。田間雜草較多的,可用蓋草能70~100ml兌水50kg噴霧進行化學除草。
(五)莖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基地有翻蔓的傳統習慣。理由是拉斷不定根,避免長成小薯,同時便于除草。事實證明翻蔓擾亂了莖葉自然生長狀態,造成人為機械損傷和重疊,降低光合效能,同時拉斷了不定根,減少了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同樣制約生長,造成減產。因此,在莖蔓管理上要積極改變傳統習慣,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六)綜合防治病蟲害
紅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注意合理輪作,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并用敵克松1000倍液淋蔸。蟲害主要有蠐螬、卷葉蟲、斜紋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間雜草,田間蟲害嚴重時可用2.5%敵殺死500倍液進行防治。
(七)噴施硒葉面肥
10月初選擇晴天下午4時后畝用“健硒保”葉面肥粉劑200g兌水90kg噴施,要求葉片噴濕噴透,噴施8h內遇雨須補噴。
(八)做好項目驗收工作
2018年10月31日由靈川縣科學技術局組織專家組對項目合同、200畝項目示范區種植面積進行了檢查,種植面積為220畝,并隨機抽取面積在1畝以上的三塊田按每塊田取三個點的驗收辦法進行了測產驗收,紅薯平均單產為2024.2斤/畝(詳見驗收報告)。
在富硒示范區對噴施、不噴施硒葉面肥的紅薯分別取樣送檢,檢驗結果表明硒含量分別為0.010mg/kg、0.0053mg/kg,沒有達到富硒紅薯硒含量0.02~0.2mg/kg要求。
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富硒紅薯樣品檢測硒含量不達標主要是由于2018年進入十月份以來雨日偏多,紅薯苗生長過旺,同時硒葉面肥噴施濃度偏低造成。建議開展富硒紅薯生產試驗,同時在紅薯生產中降氮增鉀,根據試驗數據合理選用硒葉面肥產品和使用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