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郎顯林 龍亞飛
摘 要:生態雞養殖具有投入少、不受集約化生產對場地的特殊要求、經營靈活、養殖收益較高等特點。本文就養殖過程中養殖技術要點和生產經營要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生態雞;養殖技術要點;生產經營要點
生態雞的養殖是指將舍內育雛結束后的雞,白天散養在經隔離的林地、果園、農田等生態自然環境中,任其自由覓食,不足部分給予人工補食,晚歸舍室的養殖方式,其可降低養雞生產的飼料支出、提高禽產品品質和養雞收益,降低農藥、雞糞對環境的污染。因此,推廣生態養雞,對于有效利用畜牧業資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滿足國內外高端禽產品市場供應,做大做強家禽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養殖場選址
應選擇地勢高燥、緩坡、采光充足、水源充足衛生、排水良好、供電穩定、交通便利、環境安靜、隔離條件好、背風、具有一定遮陰條件的草地、林帶、果園或其他適宜環境等,且符合動物疫病防控條件和環保要求。
二、養殖密度
雞棚相互間隔40m以上,大小以10~20m2/棟,每平方米雞舍飼養量8~12羽為宜,每畝地養殖數量不大于50只,這樣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降低養雞對環境的污染,又可達到節約飼料、改善肉蛋產品風味和品質的目的。
三、養殖周期
雞群飼養時間6個月左右。從雞的品相看,180日齡左右時,雞的羽毛還未換羽,毛色光亮,雞冠紅潤。從雞肉品質看,180日齡左右其肌內脂肪、肌間脂肪、肌苷酸、谷氨酸鈉、牛磺酸等風味物質含量豐富,肌纖維細嫩,味道鮮美。
四、生產經營要點
(一)生產單位以家庭農場為主
生態養雞不宜實行集約化飼養,必須小群分散,而家庭農場作為基本的生產單位,便于組織生產和飼養管理。根據放牧場地條件,建設5~10個雞舍,飼養1000~2000只雞就可以實現致富。
(二)飼養品種以地方品種為主
一是地方品種雞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覓食能力強的特點,與林地具有天然共生關系,并比較適宜相對粗放的生產方式。二是生態養雞的產品主要目標定位為國內市場的高端禽產品,而高端禽產品必需具備優質地方雞特征,即雞的體型外貌與優質地方雞相符,在市場上才得以被消費者認可。
(三)飼養方式以放牧為主
一是通過放牧飼養,雞可以按照生理需求補充營養,改變了舍飼條件下的雞群按照人們的意愿強迫雞的行為和采食,從而使生態養雞的產品品質優于舍飼。二是放牧飼養可以利用天然飼料資源,節約大量飼料,減少養雞開支,增加養雞效益。在有牧草、昆蟲條件下,以瑤山雞為例,舍飼條件下一只雞日消耗飼料100g,而在放牧補料情況下,通常一只雞日補料85g左右,節約飼料15%左右。
(四)土雞生產與土雞蛋生產相結合
選擇兼用型雞種最好,50日齡后公母分群飼養,公雞180日齡上市,母雞留下產蛋到300天左右上市,這種方式兼顧了地方雞的蛋用性能和肉用性能,實現了肉蛋兼顧的最佳收益。
(五)農戶生產與企業(合作社)經營相結合
農戶以養殖為主,合作社以打造品牌、產品營銷為主。二者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既發揮了合作社的組織帶動作用,同時又可避免農戶小而全式的生產經營,有利于品牌打造和把產業做大做強。
(六)集中育雛與分散飼養兼顧
以企業(合作社)為主體,開展雞苗集中育雛育成,將雛雞飼養45~60日齡后,再分散到各農戶飼養,則主要免疫程序已執行,雞群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雞的成活率高。
五、放養雞飼養管理
(一)放養過渡
雛雞育成后轉入放養區,進入放養區后用雛雞料過渡1周,同時讓其在放養區內自由采食蟲、草及草籽等自然食料,不足部分用玉米、谷物、小麥、米糠、南瓜、紅苕、豆類等直接飼喂或用幾種原糧混合飼喂,在放養區內種植黑麥草、三葉草、鴨茅草等優質牧草作為補充。
(二)追溯系統管理
雛雞育成后在放養前應佩戴追溯用腳環。
(三)放養調教
轉入放養雞舍的脫溫雞不宜立即放養,應在放養雞舍內進行5~7天的適應性飼養,避免雞放養后不回放養雞舍過夜。投料時以拍打料桶,吹口哨等方法進行適應性訓練,讓雞跟隨采食;傍晚,再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歸巢訓練,使雞產生條件反射形成習慣性行為。
(四)放養時長
選擇天氣暖和的晴天放養,開始幾天,每天放養2~4h,以后逐月增加放養時間。
(五)防中毒
放養場地周圍應禁止噴灑農藥,雞場應常備解毒藥物(解磷定、阿托品),以防不測。
(六)日常觀察
日常管理中注意觀察雞只行為姿態,羽毛蓬松度和光澤,糞便狀態與顏色,發現異常雞只應及時挑出隔離。
六、疫病防控措施
(一)做好環境衛生
每批雞出欄后應實施清洗、消毒、滅蟲和滅鼠。滅蟲、滅鼠應選擇符合《農藥管理條例》規定的菊酯類殺蟲劑和抗凝血滅鼠藥。雞舍清理完畢到進雞前至少空舍1~2周,防止野鳥、鼠進入雞舍。
(二)定期消毒
放養場內應備有2種以上不同類型的消毒藥交替使用,結合平時飼養管理,對雞舍、放養場地、用具等進行定期消毒。但在免疫前后三天內不能使用消毒藥。當發生雞傳染病時,對雞舍、排泄物、放養場地、用具、物品等,每天進行消毒。
(三)加強防疫
飼養期間,根據本場的疫情和生產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地免疫程序,并使用中草藥對放養雞進行雞病防治。實施全進全出飼養制度,嚴禁已出場的放養雞返回雞舍飼養。發生重大疫情或疑似重大疫情時應及時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發生人畜共患病時,應服從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實行的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唐繼高、楊敏、楊忠誠等,貴州生態雞養殖技術規程(一)[J],貴州畜牧獸醫,2017(4):56-59.
[2]唐繼高、楊敏、楊忠誠等,貴州生態雞養殖技術規程(二)[J],貴州畜牧獸醫,2017(5):54-57.
作者簡介:陳敏(1980-10-)男,侗族,貴州銅仁松桃人,碩士研究生,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