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青
摘 要: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種植作物,其產量和種植范圍均為世界第一。本文通過對玉米種植技術的深入研究,總結出一系列提高玉米產量的種植方法,同時結合農業機械化推廣的相關策略,進一步優化玉米種植的細節,有效提升玉米產業的整體增長,全面改善玉米的種植方式,提高農民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高產技術;種植機械化;生態農業
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少玉米高產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急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同時,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技術成為玉米種植的發展趨勢,大量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發展結構。
一、我國玉米種植現狀
隨著玉米種植技術的不斷革新,全國各地區都開展了相應種植試點,大規模發展玉米超產技術的趨勢已經形成。通過科學的研究,準確的試驗數據,真實有效地科研成果,進一步證明了玉米高產技術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同時,為了鼓勵農業引入新的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機械化種植模式,不斷降低玉米種植的勞動力投入程度,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完成玉米種植的產量目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依然不少偏遠地區,普遍存在著,傳統的玉米種植模式,依然保留著靠天吃法的種植習慣。這些傳統習慣的保留,降低了玉米產業的發展,同時也限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更是增加了自身的種植投入。尤其是在自然災害來臨之時,傳統的種植模式,無法有效抵抗,進而導致減產,甚至是絕收。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因此,如何提高玉米種植的技術推廣,如何降低農民的種植負擔,如何增加農民的種植收入,如何解放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成為當今時代的熱門問題。
二、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一)玉米的品種選擇
玉米種子,是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基本內容,也是玉米種植的第一項內容。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務必選擇合適的玉米種子。在不少玉米產區,對于玉米種植的篩選十分粗糙,對于其中的細節不夠重視,缺少了相關的技術知識。同時,沒有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水土特征、蟲害特征等。這些因素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玉米種子的篩選因素。受地區以及氣候的影響,很多種植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造成產量偏差,這是對于種植土地的環境要素,沒有充分地了解。同時,針對所在種植區域的土質特點,以及當地的降水數量,結合種植環境,根據科學種植的相關理念,才能篩選出合適的玉米種子。而這些因素,是大多數農民所不具備的,因此,要請求當地的農業相關部門,給出合適的種植意見,減少農民的種植誤區。同時,有的農民對于玉米的選擇,只在意價格因素,這個參考因素,未必能夠滿足所有的種植設想。同時,許多玉米種子雖然很貴,但是未必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可能無法得到相應的玉米產量。作為當地的種子銷售人員,正是利用農民的種植心理,造成高價種子,產量不高的情況,增加了農民和種子商店的矛盾和糾紛。作為當地的農業機構,應該及時發布相應的種植意見,同時,選擇合適的種子進行推廣,減少農業的種植壓力和負擔,避免因為種子選擇,造成的產量過低的問題。
(二)玉米種植的密度控制
玉米的產量不僅僅由玉米種子決定,還和種植密度有關系。例如,在單位面積上種植的玉米植株,其產量和密度有絕對關系,單株的產量越高,其總體的產量就越高。相反,單株的產量過低,整體的產量也會受到影響。合理地種植密度,可以進一步優化玉米植株之間空間、養分、光照、通風等各項條件,而大量經驗證明,種植過密,會讓玉米的生長空間受到限制,影響玉米的產量。同時,種植過密,玉米植株會相互爭奪養分、水分,導致個體的結實率過低,最后產量也自然無法提升。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種植密度是具有科學的種植均衡點,在這個科學種植范圍內,其產量和質量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而種植密度過小,則浪費了種植土地和養分,種植密度過小,降低產量還浪費了玉米種子。因此,作為玉米的相關種植戶,要了解這些具體的玉米種植知識,把握好玉米的種植密度,經過科學、合理、有效地密度控制,其玉米產量和玉米質量,一定可以到達相應的標準。有效地種植密度相較于農民的傳統的種植思維,可能會產生一些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受農民的主觀臆想,很難發生改變,不僅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指導,還需要當地農業部門的科學實驗數據,利用統計學相關概念,來解釋種植密度的影響效果,讓農民的玉米種植,既體現科學的種植優勢,又可以形成自己的種植習慣,長期堅持下去。
(三)玉米種植的水肥控制
玉米本身是喜愛陽光、水分、肥料的農業作物,在經過科學的施肥管理之后,其產量會有較大的突破和增長。玉米植株對于水、肥都是極為敏感的,因此,玉米的種植過程,要適當提高水分和肥料的使用。玉米的葉子相對其他農作物,較為寬闊,因此,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明顯,同時,水分的需求量較高。例如,在山東地區,雖然水分相對充足,但是每年的秋季,尤其海洋季風氣候,導致玉米可能受到大風的作用,發生倒伏現象,這就需要日常護理工作中,提高玉米植株的營養,提高玉米的抗風險能力,加強對于玉米水和肥料的管控。
玉米的水分和肥料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綜合使用,例如,連續的陰雨天,減少對玉米的澆水作業。連日的暴曬,減少對于肥料的使用。特別是在玉米剛剛生長到6片葉子的階段,其施肥作業,要盡早開展,通常使用50kg左右的復合肥料,同時進行多次施肥作業。不同時期的玉米種植階段,其施肥情況各不相同,大體上的施肥種類也有所差異,因此,在施肥之前,要嚴格按照當地農業相關部門的指導要求,進行科學施肥,避免由于自身的施肥經驗,而造成錯誤的施肥操作。既浪費了肥料,又沒有提高玉米的產量。因此,要科學施肥、合理施肥。
(四)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治
玉米的病蟲害,相對較多,受地域因素影響,不同的地區,其病蟲害各有不同,而不同的玉米種子,其抗擊病蟲害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常見的玉米病蟲害有:褐斑病、黑穗病、玉米螟等,這些病蟲害對于玉米的產量都可能產生致命性的傷害,因此,要時刻關注玉米的生長情況,同時,結合相關的防治措施,綜合抗擊玉米的病蟲害。確保玉米的健康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病蟲害的防治,需要結合當地的農業政策,避免由于大量使用抗病蟲害藥物,導致野生動物的死亡,進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玉米的病蟲害的抗擊方法,可以采用物體滅蟲,生態滅蟲等諸多辦法,增加玉米種植的防治措施,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根本手段。
三、玉米種植機械化推廣策略
(一)玉米種植機械化推廣優勢
1.省時省力,增產增收。玉米種植,在得到機械設備的應用后,其種植成本相較于人工投入以及其他成本,具有明顯優勢,尤其是地廣人稀地區,這些機械設備,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種植效率,同時,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進而為增產增收創造條件。
2.國家補貼,刺激消費。玉米種植機械化的推廣和應用,可以帶動當地的農機銷售業務。同時,國家為了提高玉米種植的機械應用程度,進一步解放農村的勞動力投入,對于農機設備增加了補貼措施。因此,農民在購買相關農機產品時,可以了解相關的政策細節,務必掌握相關的訊息和內容。同時,在得到政府相關補貼之后,農機產品的價格得到一定的下降空間,為農民節約了購買經費,減少了種植成本的支出。
(二)玉米種植機械化推廣策略
1.加大扶持力度。農機產品的推廣,需要政府和生產廠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對于政策的幫扶力度。由于各地區的農業政策各有不同,以山東省為例,作為全國產量遙遙領先的種植大省,其農機的推廣力度極為強大。不少農機產品和銀行已經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農民購買農機,可以申請相應貸款,而且免除部分利息,對于相關的政策,還有很多,不少玉米種植產業,已經廣發應用玉米種植機械化。
2.提高技術應用,增加購買方式。由于農民對于農機設備的操作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因此,作為相關的業務人員,要加強對于農機設備的培訓教學任務。讓想要購買農機設備的農民可以買得安心,買得放心,買得舒心。對于后續的使用和維護,沒有后顧之憂。同時,農機設備的先進性和高效性,是很多玉米種植戶應用機械化種植后的最大感受,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機的推廣效率,提升農機在農村的應用范圍,結合當地的惠農政策,可以靈活運用農機應用政策,提出先租后買,先使用,后付款等多種農機銷售辦法,進一步提高農民玉米種植的機械化應用程度。
3.高產技術和農機有效結合。玉米高產技術和農機設備的結合,可以進一步提升當前玉米種植的產量,進一步提升地區農民的種植水平。通過科學的高產技術,結合農機設備的使用,不僅讓農民的勞動成本進一步降低,其種植負擔和種植壓力也會大大降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玉米高產技術的不斷深入,農業機械的推廣不斷加強,農民提高玉米的綜合產量,提升玉米種植技術,增加農村機械化作業的目標,終將得以實現,因此,進一步落實好惠農政策以及補貼標準,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齊素英.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2):205.
[2]朱麗君.淺析大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03):35+37.
[3]李紅標.玉米保護性耕作與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