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清
摘 要: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某些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如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由于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使得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和人均比例整體較低,這對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地理差異性上,林區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和亂砍濫伐問題較為嚴峻。因此,相關部門急需采取相應措施,遏制情況的惡化。本文主要從營林生產中的具體規劃和造林技術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營林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營林生產;造林規劃設計;造林技術分析
造林雖然是發展經濟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一種開發方式,但要時刻謹記以生態保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這兩項為基本準則。從生態發展和林業建設的角度出發,尋找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平衡點。以城市發展來說,森林生產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為資本投資不足、認識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可持續化發展與生態保護都十分不利。所以要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便需要引入科學合理而又有效的造林計劃和造林生產技術。
一、造林規劃設計分析
(一)造林的規劃
造林的設計和規劃是一項需要科學系統統籌而且十分復雜繁重的工作任務。根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林業規劃指導和相應要求,林業工作人員必須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安排和規劃林業工作。在實施綠化規劃的計劃時,不僅要確保綠化規劃的計劃科學合理,還要保證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地開發和運用。實施綠化設計的方案必須符合當下的國情和城市的需求,在充分考慮市場經濟、權衡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后再進行綠化。造林生產者不僅需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造林規劃設計,還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守實施計劃。比如,在人員分配、造林成本計劃、造林和改造區域以及選定的樹苗類型等就應詳細囊括在計劃標準中。應當詳細記錄綠化建設的過程,對比設計圖紙的預定進程和總體項目計劃的實際情況,確保對綠化工作能夠按計劃進行,才能更好的進行評定工作。
(二)造林具體內容
造林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根據造林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合理地造林計劃應該包含有造林布局、發展進度、造林規模、關鍵造林技術和樹種比例。其中,樹苗的選擇和造林技術的選用是森林生產過程中的兩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林業生產人員需要評判種植區域的實際土壤狀況和天氣常態進行樹種的挑選,并選用合適的造林技術進行營林工作,為此應當提前進行相關調查以方便工作能夠按計劃進行。
二、造林技術分析
(一)播種造林技術
造林技術中最傳統最常見的便是播種造林了,播種造林是一種直接將種子播種到土地中的一種方式,讓種子可以順其自然的成長,方式非常的簡單,培育地區的面積較大。但是否能夠有較好的收益,便與播種地區的立地條件和后期營林生產中的科學撫育策略等掛鉤。這種方式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會導致營造林生產的開銷非常之大。
(二)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技術對樹種的要求會比較高,對立地條件反而沒有很大的要求。植苗造林技術主要是在苗圃地中播種、培育,接著再將培育的幼苗轉移到新的造林地中。其主要施工方式是:首先進行局部的整地,然后將準備好的樹苗轉移到土穴中。在轉移的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首選需要對土穴的規模大小進行一個預判,確定土穴是否可以將整個樹苗容納進去,之后還需要工作人員分析樹苗是否會下沉,所以便需要控制泥土和掩埋的深度,這樣才能確保樹苗能夠順利的生長。若是樹苗原本成長在較為常規的環境中,被移栽到潮濕的環境中,那么工作人員便需要采取淺栽的方式進行移栽;反之原本在較為干燥的環境,那么便需要確保樹苗有充足的水分,工作人員便需要采取深栽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施工的進度以及樹苗的存活率與自然環境的判斷相關聯的,準確的判斷自然環境也是造林的重中之重。
(三)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造林技術比較適用于面積不大的地塊。分殖造林是指借助原有樹木的枝杈或者根部等培育苗木,采用樹杈跟根部的原因是因為樹木枝干和根莖部位的再生長能力非常的強,用來培育苗木,存活率會比其他部位高很多。其主要實施方式是:在造林地區中選擇比較適合的種植地塊,以50㎡左右的地穴進行挖掘,在進行挖掘時,工作人員需要對穴底有一定的控制,確保穴底平整,之后再種植幼苗。進行栽植的時候樹苗的根部與枝杈需要伸展,確保是端正的,并且還要控制苗木的種植深度,這也是為了確保苗根能夠正常的吸水。分殖造林方法對地塊以及人工的要求會比較高,但施工的周期會比較久,所以并不是很利于經濟效益的發展。
(四)自然災害的預防
在面對各種自然災害時,工作人員需要盡快的掌握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規律,這樣才能制定針對性地應急措施,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所以工作人員需要對當地的暴雨和干旱等較為極端的天氣有一定的掌握。若是發生暴雨,便需要有較好的排水系統能夠及時地排水,避免造成漬澇;若是干旱,便需要工作人員能夠盡快的進行澆水灌溉,這樣才能避免樹苗因為失水而造成死亡的現象。所以,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控制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相關林業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造林時需要盡量的選擇具有抗災害能力的樹種。
(五)病蟲害的預防
幼苗在生長的過程中,病蟲害的危害也是較大的,若是發生了病蟲害,能導致一大批的幼苗死亡,對營林的生產也會帶來一定的損失。所以,病蟲害的預防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林業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造林規劃設計時,需要保證造林的樹種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其次,森林的病蟲害防疫檢疫部門需要加強對引進樹種的檢查,確保引進的樹種不會攜帶疫情。最后便是做好撫育管理工作,及時地進行修剪枝干、施肥和除草工作。另外,最好不要噴灑化學藥劑,采用先進的生物藥劑,這樣在提高幼苗抵抗病蟲害能力的同時還不會污染周邊的生態環境,一舉兩得。
三、結束語
營林生產不僅需要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還要平衡生態環境。所以,在進行營林生產前,生產者需要根據現階段的技術以及相關的經驗實施合適、科學的造林規劃設計,選擇最為符合當地地區特點以及當地地區發展要求的造林計劃。施工人員便需要對當地的地塊環境進行正確分析與探究,選擇適合的造林技術,這樣才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平衡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唐惠.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8(19):145-146.
[2]梁鋒.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及造林技術探析[J].鄉村科技,2019(11):53-54.
[3]楊曉.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及造林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19,37(1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