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龍
摘 要:隨著林業發展水平的逐漸進步與提升,越來越多新型的種苗技術被應用于林業領域當中。本文就對于林業種苗繁育技術進行了簡要的探討分析,應立足于長遠發展的角度之上,提出了幾種優質的種苗培育技術。
關鍵詞:林業;種苗;繁育技術
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林業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卻始終較少。為切實提升林業發展水平,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林業種苗繁育技術的發展也受得了人們的重視。林業種苗繁育技術的應用需要結合營業發展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同時也需要考慮到自然發展的規律要求。在下文中我們就具體對于林業種苗繁育技術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一、林業種苗選育技術的發展
(一)引種
早在幾十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從其他地區引入新型樹種,越來越多的國外優質樹種被引入到我國國內,例如橄欖樹、桉樹、桃心花木等。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這些外來樹種由于形態各異、生長情況各不相同,被越來越廣泛地種植于不同地區。例如,在氣候較為炎熱、濕潤的地區大量種有濕地松,在平潭廣袤的地區則大面積開始種植楊樹。已有林木種類的多樣性更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地區植樹造林的需求,也為后續的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培育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在通過劃分種植區域以及嫁接林木的方式實現對于林木種苗的改良,加強林木種子的培育水平。而在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種苗的培育水平也隨著獲得了顯著的提升,林木的生長質量更為優質,各類樹種的培育研究也開展得更為深入。舉例來說,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冬季氣候較為寒冷,因而對于一些增長要求較高的林木而言,并不適宜其生長。當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培育研究,部分楊樹、松樹的抗寒性能和耐旱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北方地區的樹木種類也有所增加。
經過研究發現,完全相同的樹種在不同的區域進行種植,其所呈現出的生長特征與其在生長過程當中體現出的適應能力會出現較大的不同。加之由于地理環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許多樹種在生長的過程當中會出現細微的變異情況。合理地進行林木種植的布局,選擇優質的林木品種進行培育,才能更好地促進林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三)雜交
步入新時期以來,林木雜交育種工作也開始如火如荼的開展。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樹木的病蟲害問題也越來越多樣,為強化林木的抗病害能力,提升林木的生長效率,就必須強化雜交育種工作的開展水平。尤其是在我國的黃河下游地區和華北平原,雜交樹種的種類越來越多樣,林木種植范圍也越來越廣闊。
二、林業種苗繁育技術
(一)林木種子的處理
種子的質量決定著林木種植的實際質量水平,因此在對于種子進行處理時,必須重視做好種子的采集工作。而采集工作的核心內容就在于種子的選擇,選取優質的樹種,運用合理地采集工具進行樹種的收集,能夠避免因樹種殘缺而導致的后續培育不良問題的出現。開展林木種苗繁育工作,往往對于種子的種類和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優質的林木樹種,除了要具備突出的遺傳品質之外,還需要滿足播種的要求。在進行樹種種植時更是需要考慮到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光照降水等多方面因素的差異。
選取到優質的樹種以后,即可進行種子的加工和存儲。一般來說,種子的加工方法可以大致的分為濕加工和干加工兩種類型,兩種方式各具優勢。為防止種子發霉,對于一些對水分含量并無過多要求的樹種,可以通過晾曬的方式降低其余水分含量,延長存儲時間。而在進行樹種存儲時則應當選擇干燥、清潔的空間,避免因空氣過于濕潤而導致種子出現潮濕、發霉的問題,同時也需要生蟲的問題。
如果種子來源于其他地區,則需要經過種子的調運過程。許多樹種從一地運往另一地后,因為難以適宜當地的氣溫變化,會出現難以成活或病害頻發的問題。因此在進行種子的調運時,我們必須選擇生命力較強的樹種類型,盡可能地從距離林業培育地較近的區域調取樹種,或是選擇引入與當地氣候條件較為類似的區域所生長的林木種類。同時,注意從中心進行調運,能夠更大程度上保障種子的質量。
(二)林木的培育技術
在選取到合適的種植區域以后,即可將中苗栽種于區域范圍內,調整好種苗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樹苗會逐步長大,依據不同樹種的不同需求,應當在其生長的不同階段及時進行施肥,確保其能夠獲得足夠的養分和水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施肥所選取的時間段要恰當,運用的肥料種類要適應,更需要控制好施肥的頻率。如果施肥頻率過低,林木在生長的關鍵階段缺乏肥料支持,增長水平自然難以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施肥頻率過高,反而會適得其反,燒傷林木根部,影響其生長。
(三)林業種苗繁育
常見的育苗技術除了播種以外,還包括樹苗的栽種。林木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種植需求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提倡能夠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育苗,也就是根據種子和種苗的不同,生長需求選擇更為適宜的育苗技術,加快種苗的發芽速率和生長速率,提升林業種苗育苗工作的開展質量。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林木的生長環節分為苗期、幼苗期、生長期以及后生長期四個階段。處在苗期的林木,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較為脆弱,需要加強關注重點培育。處在幼苗期的林木,生長情況已經趨于穩定,此時可以進行移栽種植。處在生長期的林木,根系已經壯大。而處在后生長期的林木枝干較為堅實,此時如果需要移栽則難度較大。不同的樹種生長曲線明顯不同,但為強化育苗質量,必須加強對于種子和種苗的消毒處理以及嚴格篩選,才能充分保障質量水平。
而在種苗的繁殖階段,避免種苗出現死傷情況是十分重要的。結合種苗的營養器官合理進行繁育,一方面能夠充分保留原有種苗的品類優勢,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種苗出現變異的可能性。常見的繁殖技術多種多樣,除了我們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嫁接技術之外,還包括壓條、埋條、插條等技術類型。如果后續需要移植,依據樹種的增長情況以及根系情況可以選取帶土移植或裸根移植兩種不同的方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區的環境情況,而林業種苗繁育技術又與林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在開展種苗繁育工作時,除了要充分考慮到生長需求的變化之外,同時更需要保障育苗的成活率,通過不斷地強化種苗繁育技術的應用水平為林業發展指明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郭科研.林業種苗繁育技術淺析[J].農業與技術,2015(12):118.
[2]劉國華.林業種苗培育技術分析[J].花卉,2018(12).
[3]張從明.淺析林業育苗技術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技服務,2014,31(6):170-170.
[4]汪雯娟.淺析林業育苗技術的問題及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2017(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