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琴
摘 要: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耕地面積高達20多億畝,結合當前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農產品電子商務隨之興起,也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諸多機遇。因此,本文以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概述為開篇,著重分析其創新與提升策略,旨在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水平,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倉儲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與智能終端普及不斷被應用,并改變大眾的生活方式,而農產品電商的快速發展就是其具體表現。利用電商平臺,不僅可以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銷售量等,還可提高優質農產品知名度,從而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因此,促進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實現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概述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黨中央與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發展進程,針對農村電子商務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所需物流、金融、市場環境、基礎設施等資源的支持力度,由商務部主辦不定期地全國性產銷會,為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礎。以此為依托,農產品電子商業漸漸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
一方面,電子商務可以良好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有效幫助農業生產與經濟市場的對接,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程,提升農產品經濟價值與農民收入。另一方面,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所蘊藏的巨大商機,順豐優選、淘寶生鮮等都是電商企業進軍農產品市場的重要舉措。農業經濟市場中的企業與農戶也在不斷發現農產品電子商務中的機遇,著力發展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如中國果品交易中心、贛南臍橙電子交易市場,同時開拓以阿里、京東、淘寶為主的網絡零售平臺,有效建立農產品特色品牌。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專業人才是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較為缺乏的一部分,進而導致了在農業經濟市場運行中缺少獲取實時信息的能力,若相關服務平臺出現信息滯后問題,則會導致電子商務銷售活動進展緩慢的問題。同時,在信息技術融合方面也欠缺一定力度,區塊鏈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應用還存有不足之處。
其次,農產品經營者的電子商務理念不足,是制約農產品品牌發展的一大阻礙。部分農民依舊受傳統觀念影響、文化水平不足、對電子商務平臺了解不足、無法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等原因,導致其習慣性選擇傳統的銷售渠道進行農產品銷售,如零售、賣與小商販、加工企業等,造成電子商務發展進度緩慢。
最后,由于農產品含水量較高、保鮮期較短等特征,導致極易腐爛變質,同時農戶手中土地面積較為分散,個體規模較小,這就對物流配送提出較高要求。而農產品預冷庫、冷鏈運輸等低溫保鮮物流系統較難普及,也較為不利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
二、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一)提升電商理念,加強人才培養
在提升農民電子商務理念工作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進行理論知識強化與普及,轉變農民思想,通過統一的宣傳、動員等活動,為農民講解電子商務的概念、發展、策略等。另一方面,可以從具體行動上進行針對性指導,如電商系統具體操作方法、計算機數據處理與應用、電商平臺銷售管理、人性化售后服務等,進行現場教學或視頻教學,用具體的數字、真實的案例、先進模范帶頭人物等來帶動農民提高對電子商務的興趣與學習熱情。也可派遣專業技術人員,針對農民在進行電商業務時遇到的難點、疑問等進行一對一專業輔導,加強農民對農產品電商的理念認知,提升使用網絡銷售的積極性,鼓勵其自產自銷。
專業性電子商務人才是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地方政府應進行有針對性地電子商務人才隊伍組建工作,實行大學生村官模式,為地方農產品電商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一來,應發揮當地與周邊技術院校的資源優勢,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鼓勵技術院校帶領學生下鄉實訓,同時,可以和電商類企業進行現代化學徒制教育模式,提升電子商務人才的儲備量。二來,可大力扶持地方電商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完善人力資源與薪酬福利制度,提升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
(二)強化品牌建設,提高生產質量
借助于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速度與廣度都在不斷提升,若想要以此為前提進行高質量電子商務發展,就必須建設優質品牌,提升品牌競爭觀念,順應經濟市場發展潮流。因此,農產品產業應依據拼配效應進行一定的產業機構調整,以特色、綠色無公害等作為農產品特點,進行品牌建設。
而農產品質量作為建設其特色品牌的重要基礎,需要重點關注,嚴格制定標準操作流程,確保農產品質量,積極與國內高端標準接軌,結合當地農產品發展特點進行相應調整,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深入生產加工環節,將規范建設理念、電子商務理念等進行深入、科學的宣傳,近距離指導農民生產經營工作,有效解決相應問題,確保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進而提升品牌口碑,形成良好的品牌信譽度,加強品牌號召力與影響力。
(三)推進網絡支付體系建設,優化物流系統
從電子商務長遠發展來看,農村受交易額、消費度、使用習慣等影響,往往農村信用社網點較多,銀行網點數量較少,導致網上銀行業務推進緩慢。而網絡支付體系中的支付寶、微信等渠道,雖然應用較為廣泛,但在進行專業的經濟款項流通時依舊存有一定弊端。因此,地方應不斷完善銀行業的服務網點建設,或提升合作社的網銀服務體系,從而為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流提供技術保障。
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物流系統是重要的配套“搭檔”,若沒有完善的物流系統進行有力支撐,農產品電商活動幾乎無從談起。因而,應加強農村地區交通基礎建設,杜絕農村地區水肥物美但卻因交通限制無法進行農產品電商活動的情況。同時,在物流企業方面,應加強冷運鏈的建設,著力發展現代化科學物流系統,以傳統常溫運輸系統為基礎,有效推進保鮮、冷藏運輸建設。
(四)優化基礎設施,加大宣傳力度
為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普及速度,在基礎設施方面也應進行有針對性地優化提升。一方面,應首要保證網絡覆蓋率與穩定性,為推廣電子商務技術提供堅實基礎,并在進行電子商務培訓時,對信息技術也要進行重點強化,讓農民有效掌握電子商務技術相關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與周邊設施建設,如信息、交通、物流等方面,為電子商務企業入駐創造優質基礎條件,從而達到推廣農產品電子商務技術、提升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目的。
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宣傳工作方面,地方政府部門應提高對電子商務的重視,豐富宣傳方式與培訓方式,幫助農民有效了解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發展趨勢等專業性知識,可利用電視、網絡、交流活動等方式加強對內宣傳。同時,農民可利用自媒體、社交平臺等進行對外宣傳,增加優質農產品的對外宣傳渠道,為開展農產品電商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例如某人氣搞笑視頻公眾號,粉絲近二百萬,其主辦人為振興家鄉農業經濟,將家鄉生產的優質農產品進行匯總、篩選,將不同的農產品拍攝成搞笑短視頻,并附帶圖片解說、種植情況、售賣鏈接等,讓大眾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進行農產品購買,從而有力推動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
(五)拓展多元模式,加強多領域合作
1.農產品+農家樂+電子商務。農家樂是目前較為主流的休閑農業模式,主要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向往,利用自然美景、田園風光等緩解精神壓力,又不需要長途跋涉,花費大量精力、時間,因而受到周邊城市的喜愛。因此,將農家樂與旅游、餐飲、農產品、電子商務等進行整合,利用農產品特色提升推廣、銷售渠道,為大眾提供可口飯菜、優美景致、高質低廉的農產品,還可進行相應農產品銷售、旅游或餐飲捆綁銷售等。
2.農產品+媒體平臺+短視頻+電子商務。應用當今信息化技術,融媒體不斷發展、進化,人們從過去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到如今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因而借助融媒體技術進行農產品短視頻銷售、直播銷售等也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短視頻的優點在于可以將傳統農產品與現代元素進行融合,讓大眾更加樂于接受;而直播的優點則是其真實性、社交性,大眾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進行實時交流,同時對于銷售的商品真實面貌進行直觀了解,免去了傳統銷售環節中商品盲區的問題。
3.農產品+區塊鏈+電子商務。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大眾收入提升,對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人們越來越看重農產品質量的真實性、生產環節的透明度等。因此,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子商務、農產品進行融合,讓農產品的種植、流通等各個環節有據可查,并應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全歷史等特性,保證各個環節的真實可靠程度,從而解決視頻安全問題,將真正低廉、高質的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與行業標準相比還有待改善。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探索、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技術,為農民打造簡便、科學、穩定的電商平臺,大力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進程,為我國實現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侯振興,閭燕.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述評與展望[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8,31(04):77-84.
[2]王存.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33):39-40.
[3]吳建中.移動互聯網視角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9(11):6-7.